哪些因素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我们可能会发现,同是孩子,可是各自的秉性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却文静听话;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可有的孩子却是脾气温和,一副谦和、温顺的模样;有的孩子乐观、开朗,善于交际,又有一些孩子却总是愁眉紧锁、郁郁寡欢……为什么同样是孩子,他们的差别这么大呢?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性格?

心理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各有侧重。先天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则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所谓先天因素,是指孩子出生前的一切因素,其中包括孕前的将孕夫妻的身体状况与孕后准妈妈的心灵状况、食物营养和生活环境,因为这是孩子今后性格形成的最根本的时期。此外,父母双方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性格是可以遗传的。

不过,相对于先天因素的影响而言,后天的因素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更大。一般来说,影响孩子性格的后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长期的、直接的影响

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看有以下关系:

家长是支配型的,孩子的性格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

家长对孩子过分照顾,孩子则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和胆怯。

家长对孩子倍加保护,孩子会缺乏社会性,但深思、亲切、非神经质,情绪是安定的。

家长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任性、反抗、幼稚和神经质。

家长对孩子顺从,孩子就会无责任心、不服从、并有攻击的特点。

家长常忽视孩子,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但创造力强、是社会性的。

家长常拒绝孩子,孩子的性格会是神经质的、粗鲁的、企图引起人们注意及冷淡的特点。

家长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会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

家长是民主型的态度,孩子的性格会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性的及有创造力的。

家长是专制型的,孩子的性格就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自我为中心的、大胆的。

从以上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年龄越小影响也就越大,为此,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家庭气氛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在宁静愉快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家庭,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与邻里相处相敬如宾,往往易使儿童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反之,一个家庭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经常打骂争吵,往往会使儿童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

3. 家长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儿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不是直接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中榜样的模仿获得的。家长是孩子模仿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一般来说,孩子会学习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爱打扮,讲虚荣,孩子也爱打扮,讲虚荣;家长脾气暴躁,举止不文明,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家长的情感、意志、理智等特征都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榜样,在孩子身上能看出家长的影子。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一切都顺着孩子来,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容易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呢?

(1)胸无大志,安于享受,不求进取。

(2)任性、自私、脾气暴躁。

(3)怯懦、娇气、不能吃苦。

(4)胆小怕事。

(5)懒惰、依赖、独立性差。

有些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对孩子常常施以“棍棒教育”,结果同样给孩子的性格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有的孩子在体罚之下,长期在压抑和畏惧的精神状态中生活,致使从小性格就变得抑郁、颓唐、精神难以振作起来;有的被打怕了,失去了少年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变得呆滞又怯懦;有的为了逃避挨打,学会了撒谎,不诚实,对大人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有的孩子经常挨打,变得“厚脸皮”,毫无羞耻之心,破罐破摔;有的甚至变得冷酷无情,寻找对象,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憎恨。

此外,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破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融洽等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同样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

总之,孩子性格的形成,起于童年,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仅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且更要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早期培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从幼儿抓起,从细微人手,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其以后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