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礼让”的孩子最受欢迎

萌萌今年9岁,念小学四年级。有一天,萌萌的同学金明到家里玩,萌萌热情地接待了金明,并邀请金明一起玩赛车。萌萌的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想:孩子总算是长大、懂事了。不想,萌萌的妈妈高兴的过早了。萌萌和金明刚玩了不大一会儿,就吵闹了起来。原来,金明不小心把萌萌的赛车摔坏了,萌萌急了,就拉住金明,要他赔赛车。

萌萌的妈妈一看不对,连忙对萌萌说:“赛车坏了,改天妈妈再买一个,同学难得一起玩,别闹得不开心。”

可是,萌萌依然不依不饶,最后,金明流着眼泪离开了萌萌家。为此,萌萌的妈妈心里非常过意不去。

生活中,像萌萌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他们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要求别人要听自己的,娇纵自负、固执己见、任性妄为,所以缺乏人缘,显得非常孤独。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一方面不忍心责备孩子,另一方面又为孩子的处境苦恼,担心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今后的发展。其实,孩子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没成熟,不懂得体谅、理解、谦让别人造成的。因此,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学会礼让。一个文明、礼让的孩子总是受人欢迎的。杨沫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杨沫和同学们一起到严聪家做客,临走时大家都忙着拿书包、穿鞋子,只有杨沫留在了最后,他把自己坐过的椅子认真摆好,把弄乱的东西放回原处。

这一瞬间的细小行为被严聪的父母看在眼里,很受感动。严聪的母亲赞赏道:“这反映了一个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说明这个孩子很有教养。”

杨沫之所以如此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完全是他的父母辛勤栽培的结果。在早期教育当中,他的父母除了开发他的智力、增加他的灵气、培养他的能力之外,也对他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正是因为父母的努力,才使杨沫养成了文明礼让的好习惯,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所谓文明礼让,是人们合乎社会规则而且转化为习惯的行动及做法,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文明,二是礼貌,三是忍让。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思索就能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因此,父母只要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让的好习惯,这些习惯就会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孩子也很容易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人。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让要从小培养,才能形成良好习惯。有些父母认识片面,对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让习惯不够重视,还有一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让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本事就行了。其实只要留心一下周围的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会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是有文明礼让习惯的人。

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个人活动的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让要求也更高了,因为文明礼让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懂礼貌,而礼貌又是通过动作与语言的运用来表现的,如果只让孩子知道“应该”尊敬别人、对人有礼貌,而不懂得“如何做”才能体现礼貌,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待人接物方面,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比如,在宴席上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地吃菜;如果不小心把饭菜掉在桌子上或地上时,赶忙说“对不起”,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提醒孩子不该随意让别人帮自己做事,若是非麻烦不可,一定要说“请”“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告诉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要多倾听他人的意见,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建议,对于同学不要过于斤斤计较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体贴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骄横、任性的好处,让孩子从故事中汲取营养。从而强化自己的交际行为,让自己变得更有人缘。

总之,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礼让,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为中心的泥淖,不再娇纵、任性、自以为是,从而变得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