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扼杀孩子的聪明才智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性格自卑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甚至沉沦。自卑的孩子往往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知心朋友,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这样的孩子,很难在人群里脱颖而出,更难做出成绩来。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些性格自卑,沉默寡言的孩子。小丹红就是其中一个:

小丹红是个四年级的女生,因为又黑又瘦,又长了两颗大虎牙,所以常常遭到男生们的取笑。因此,小小年纪的丹红表现得比一般的同龄人沉默、内向、稳重。她总是不苟言笑,默不作声地躲在角落里看书、学习,鲜少与班上的同学打交道。因为丹红的学习成绩不错,所以,妈妈并没觉察到丹红的性格问题。

有一次,学校举行知识竞赛,一个班级选3名学生参赛,丹红也被选中了,可是她却说什么也不去。老师动员丹红的妈妈做小丹红的思想工作。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小丹红这才吞吞吐吐地告诉妈妈:“我害怕他们取笑我,而且,如果比赛输了,同学们不是更看不起我吗?”

像小丹红这样因为自己的某方面不足,而消极地逃避竞赛的行为就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消极的自我暗示。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就像小丹红这样,对自己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一般都偏低。他们常常有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内疚、畏缩甚至灰心失望的情感和体验,对孩子来说,自卑是一种致命的缺陷,它会埋没一个孩子的才能,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王晓玥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学生,初中时行为习惯极差,升高中时,原学校拒绝吸收她读高中。之后,她只能到另一所差一点的学校读高中。

上高中以后,王晓玥整天有愁容无笑脸,思想负担很重。原来,王晓玥认为自己成绩差,“名声”又不好,因此,她担心在班上受孤立,担心将来别人都考上大学而自己考不上,被淘汰的就是她。为此,她抬不起头、挺不起腰,上课听讲不专心,发言不积极,整天沉默寡言,跟同学相处也很被动。甚至想辍学,干脆放弃高中阶段的学习。为此,她多次跟爸爸妈妈提出“不读了,读书没有意思。”“做人有什么意义呢?”对此,王晓玥的爸爸妈妈非常伤脑筋。

王晓玥是一个因为缺乏自信而变得悲观、失望的孩子。因为缺乏自信、过于自卑,她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心情苦闷不堪。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王晓玥如何能做到心无旁骛地学习呢?王晓玥的这种自卑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不加引导,孩子长期陷于自卑的陷阱里,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和发展,甚至抱憾终生。那是家长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家长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正陷入自卑的陷阱里,一旦发现,须尽早伸出援手,以避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今后的发展。一般来说,缺乏自信,自卑的孩子会出现以下征兆:

1.胆怯怕羞

儿童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有强烈的自卑情结。

2.独来独往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3.猜疑心重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4.羡慕他人

有时候孩子总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虽然自己也有这些,但总是觉得不如别人的,不爱玩自己的。在此类孩子心中,已经开始有了攀比的心理。当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其他人优越时,逐渐会产生羡慕的心态,对自己的排斥,如果不正确引导很有可能导致自卑心理。

5.缺乏勇气与斗志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元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勇气与斗志。因此,他们大都尽量回避参与任何形式的竞赛。

6.表述困难

据统计,8成以上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7.承受能力差

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对诸如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8.过分依赖

一般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他偏偏不愿意自己完成,总要依靠周围人来做。这类孩子往往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不相信。

9.有自虐倾向

占相当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孩子的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种种的自卑表现,就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淖,变得乐观、开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