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爱,帮孩子与自私隔离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奶奶60大寿,儿子买来一块大蛋糕。被家人一贯娇宠的孙子非要先吃,儿子不允,孙子犯横道:“不让我先吃,你们也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反扣在地。

奶奶哭道:“孙儿,我爱了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骄横、任性、自私呢?其缘由就在于家长平时过分溺爱。

溺爱是父母给孩子最糟糕的礼物,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不会拿出一点爱心给别人,更不会与人分享。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范例。

生活中,对孩子过度保护、溺爱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小学校门口常常簇拥着几十名家长,仅有百米的路程要接送孩子;中年级女孩子自己不会梳头;上公共汽车,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替孩子抢占座位;少先队决定举行10公里远足,众多家长闻讯轮番给辅导员提意见,坚决要求以车代步。有位家长坦言:“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不能代替,其余的我都替孩子干了。”……这些家长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殊不知,这样的爱,其实是害,除了增长孩子的惰性,使其变得更加自私、任性以外,别无好处。要想孩子远离自私的毛病,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摆正自己的爱。

1.对待孩子不要搞特殊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但不要对孩子搞特殊化,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彻底消除孩子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的才答应,不合理的应予以明确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解道理,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

当然,要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甚至大发脾气。给孩子一个冷静空间,让他意识到哭闹无法解决问题。

2.让孩子与家人一起分享

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不要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全留给孩子,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养成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心理。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分享,就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孩子最在乎的可能就是食物了,如果孩子要独占的话,父母就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独享。

3.家长不应给孩子太多的关注

有位母亲非常疼爱她的孩子,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宝宝不要乱跑!”“宝宝,你没摔伤吧?”“宝宝,妈妈帮你把扣子扣好!”结果这个孩子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难管。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长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而依然会对家长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感兴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所以当家长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太多关注是不必要的,家长应当尽量让孩子感觉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一样,都是平等的。

4.让孩子学会给予

真心给予的礼物,无论价格高低贵贱,无论保存期是长还是短,都是世界上最永恒、最珍贵的宝物。让孩子学会“给”,比教会他“拿”更能促进他的自尊,更能使他愉快地与人相处。

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份小礼物,在“母亲节”时送给妈妈,或在奶奶过生日时,给奶奶买一份她喜欢的小礼物,这些都是孩子懂得“给予”的开始。不过,孩子买的礼物无论包装还是它的内容,是否贵重、实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没有期待回报的“给予”,是真心地给予。

5.给孩子提供关心他人的机会

如爷爷下班回来,爸爸帮爷爷倒杯茶,就让孩子为爷爷拿拖鞋;奶奶生病了,妈妈为奶奶拿药,就让孩子为奶奶揉揉疼的地方,或者为奶奶端凉水;自己头痛时就让他帮着按摩按摩太阳穴,日子长了,孩子会学会许多他应该做的事情。再如上街买菜时,就让孩子帮忙拿一些他能拿得动的东西,有好东西吃就让他分给家人,或者邻居家的孩子吃,以后孩子再碰到类似情况,就会如法炮制,慢慢就会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6.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7.不要过于偏袒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父母千万不要过于偏袒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地位是特殊的,别人都比不上自己,都要让着自己。

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晓南的妈妈在楼上做家务,她10岁的儿子晓南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玩。

妈妈收拾了一会儿屋子,就推开窗户想看看孩子在外玩耍的情况。不料,她正好看见儿子正在和一个个头高一点的孩子在吵架,而且越吵越凶,声音很高。

晓南的妈妈急忙跑下楼探看究竟。到跟前一看,才弄清楚孩子们争吵的“导火索”是“四驱车”比赛。晓南认为是自己的车子先到达终点的,可是,那个高个子男孩却说是他的“四驱车”先到达终点的,其他的小孩子也说是那个高个子男孩赢的。

晓南正在势单力孤之际,看见妈妈来了,涨得通红的小脸一下子变得惨白,委屈的泪水忍不住掉了下来,继而“哇哇”地哭了起来。

看到这种情形妈妈有些心疼了,她劝晓南:“输了就输了,改天妈妈给你买个好点的再跟他比赛。”可晓南不干。

妈妈想了想,耐心地对晓南说:“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说是那位哥哥赢了,如果你不服输,那就再比一比咯!”晓南又跟那个男孩子比了一下,这次他看清楚了,确实是自己的“四驱车”慢了人家一点,于是就心服口服地跟妈妈回家了。

这位妈妈把这个小纠纷处理得非常好,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自己的孩子,而是一视同仁地处理问题,这样就不会助长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事实上,真正的爱从来不逆来顺受,也并非无原则地一味去满足,而应该是温和地、适度地,如涓涓细流一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滋养孩子的能力,一种懂得付出的能力,只有这种爱,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