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利润的杠杆调控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银行都很难赚到利润;相反,新建立的货币市场基金却有着很高的投资回报,**着存款资金全部涌向那儿。另外,在80年代初,许多银行野心勃勃地贷款给拉丁美洲国家,但那些国家没有好好地管理这些贷款,导致了数亿美元的贷款遭遇违约。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储贷危机造成745家银行倒闭,纳税人因此承担了130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

然而证券化并不是清债信托公司首先使用的,开创者的荣耀要归于"两房",以及联邦住房管理局(FHA)。不过,是清债信托公司首先证明证券技术适用于所有商业类型的贷款。不仅如此,清债信托公司为了使证券化通行无阻,还建立了一套法律和会计规则,以及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清债信托公司由于运营出现问题倒下了,于是,华尔街兴高采烈地接过了证券化的方向盘。

投资银行家采用证券化手段,首先通过信用卡这一大众市场,利用借款人的信用分数和有针对性的直接营销技巧,使银行得以将信用卡发放给数以百万计的中等收入,甚至低收入的家庭。银行在这一领域面临的唯一限制,来自于它们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缺乏足够的存款或资本,这就限制了银行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而证券化就解除了这一束缚。一旦对信用卡进行了证券化,那么银行不需要存款就可以放贷,这时就有投资者购买信用卡抵押支持证券,资本已经不是问题,因为是投资者拥有了持卡人,而不是发放银行的贷款。信用卡贷款因而剧增,到了90年代中期,应收款增加了一倍。

证券化的威力也体现在繁荣时期的房屋净值贷款和住房建造贷款上。当美国国会取消了对非抵押贷款债务利息的减税措施之后,对第二套房的按揭贷款在80年代后期快速膨胀,因为房屋净值贷款的利息依然可以抵税,房主如果缺钱花,可以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以低成本和简便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贷款,随意购买游艇、豪华车、珠宝项链等。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使独栋楼颇具吸引力,有取代公寓的趋势。到90年代中期,房屋净值贷款和住房建造贷款几乎增加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