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发达国家军事学院的教育体系

美国海军学院创建于18世纪中叶,它有160多年的历史,其军事教育历史比较长,形成了比较完善、各具特色的培养教育体系。

1.以“精英人才”、“领导者”为培养目标一方面,严格控制指挥军官学历教育规模,确保人才培养精英化。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军队,将生长军官集中在一所学校进行精心培养。如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每年毕业学员只占海军每年补充新进军官数量的一小部分,比例虽然不高,但却个个是精英,美海军半数以上的将军和除两任以外的历任海军作战部长均为该校毕业学员。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军官领导力的锤炼,确保人才培养精英化。发达国家职业军事院校普遍认为,精英人才和普通人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领导力”的高低。

美国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和各级任职培训学校都把为军队和国家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作为办学宗旨的核心,充分体现了美国军事教育的“精英教

育”特色。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的目标是“正在为明天和下一个千年培养出类拔萃的领导人物”。

美军打赢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防部长在谈到获胜的原因时说,美军高超的军事领导艺术是“迅速取胜的主要因素之一”。英国皇家陆、海、空三军军官学院的目标都是培养未来的军事领导者,学院的校训是“为成为领导者而服役”。

在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学院的三年制班级中,领导能力训练是所有学员的必修科目,领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三年学习与训练的全过程。德军的初级职业军事教育也以培养集领导者、训导员和教练员于一身的优秀职业军人为目标。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把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领导者,而不仅仅是军官,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以培养“人才”或“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对于教育者来说,它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确立了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则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提升了受教育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能够有力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规格是高标准、大投入

首先,在选拔培养对象上做到了“高起点”。在世界发达国家,学生要进入军官学校学习,必须通过严格的竞争考试才能入学。如美国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招生制度十分严格,采取了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其中,85%~90%为高中生,由总统、副总统、参众两院议员等“资格人士"推荐;10%~15%为优秀士兵、军人遗属和荣誉勋章获得者的子弟,由部队主官推荐。

为保证质量,每推荐一人,必须同时推荐9名候选人,以供选择。所有被推荐的学员必须是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入学考试成绩高于一般大学的要求。

同时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良好的生源质量,保证了军官学校的大学基本教育与地方名牌大学处于同一水平,从源头上保证了初级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质量。

其次,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了“淘汰制”。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院校的淘汰机制十分完善,淘汰十分严格。如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学员进入学校实属不易,而入校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更不容易。新生入学后,要进行6—8周的军训,训练要求高、强度大,并有一定的淘汰率,有时可达15%。

成为正式学员后,每学期进行成绩评定,成绩不合格者将随时被淘汰。

学习四年后如果不符合毕业条件,仍将作退学处理。军校的领导者认为:实行淘汰制可以激发学员刻苦学习、奋发上进的精神和荣誉感,把确实不宜留在军队的人淘汰掉,有利于军队的质量建设。

正是这种严格的选拔机制和高达25%—30%的淘汰率,使美国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每个学员都成了军中的精英。

再次,在教育投入上体现了“力度大”。人才培养规格的“高标准”必然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美、英、法、德、韩等发达国家在军事院校建设上的投入力度都比较大,为军事院校创造出比地方重点院校更优越的教学、生活条件。如,韩国海军军官学校师生比达到了1:1,每年仅招收200名新生,每个教学班约15人左右,每个学员在4年学习期间有3次近海航行和1次远洋航行机会。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年办学经费超过3亿美元,图书馆可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11000个图书馆保持联系。世界发达国家军事教育的经验证明,精英人才的培养质量离不开军事教育的“大投入”,没有“大投入”就没有“高产出”。

3.培养途径是社会化、合作化

世界发达国家初级军事指挥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是“社会化”,普遍采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军官的做法,由国防部军事教育机构和地方教育机构,按照高等军事院校和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军官一体化原则共同组织。这些国家依托国民高等教育培养海军生长军官的比例都比较高,一般在30%—80%之间。

不同国家采取的依托方式不尽相同,如,美国有70%左右的初级军官在地方院校完成学历教育;英国有三分之一的生长军官在地方大学接受训练;俄罗斯海军对医务、法律、社会科学、人文以及某些工程技术专业采取“3+2”方式“依托培养”,即前三年在地方大学学习普通科学,后两年在军事院校或地方大学军事专业院系学习军事专业。

这些国家军队认为,依托地方高等教育培养生长军官,不仅是初级军官来源多样性、军官群体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也是保持军官学历教育院校办学的开放性、获取军队和社会办学力量投入、保持较高办学水平的需要。

4.培养模式采取“分段式”、“通专化”

发达国家对生长军官的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分阶段长学制”模式。俄军生长军官培养从苏联时期起,走过了一条从“军事专才——指技结合——新型通才”的道路。苏联解体后,俄军调整初级院校的培训体系,一方面将军事指挥与工程技术学校合并,把一部分工程技术学校改为指挥学校;另一方面大幅度增加指挥学校的专业技术含量,开设了军事与技术结合、文理工交叉的课程,培养科学文化基础扎实的军事“通才”。

从1995年起,实行国家统一的教育标准,将原来的四年和五年学制分别改为五年和六年,分“不完全高等教育、基本高等教育和完全高等教育”3个阶段,对生长军官实施系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和军事专业教育。

其中,“不完全高等教育”阶段为大学第一、二年级,主要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高等教育”阶段为大学第三、四年级,主要完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在此之后,进行“完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时间1-2年,主要进行军事专业的针对性教育,重点掌握与未来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种是以美军为代表的“大学后专业加工”模式。

比如,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员完成宽口径的四年大学本科教育、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后,根据第一任职岗位的需要,被派往海军各兵种学校继续学习,接受担任初级军官职务的专业训练,为期3—15个月不等。兵种学校开设有各种专业训练班,通过短期职业训练使学员掌握独立工作能力。

第三种是以德军为代表的“先专后通”模式。德军的“先专后通”别有特点,军官在任排长、连长之前,全部是军事专业教育,不搞学历教育。优秀的士兵先入军校学几个月,出来当班长。班长再进校几个月,回来当排长。到了连这一级,如果想继续在部队服役,就要签12年以上合同,送到军队办的两所大学学习科学文化,主修的专业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退役后的打算来决定,一般与军事职业没有多大关系,学员在校不穿军装,毕业时发国家文凭,不打算在部队干的,就不安排学历教育。

5.人才成长过程是“阶梯式”、“多岗制”

为了不断提高指挥军官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各国都按照军官职业教育连续性原则,建立了“阶梯式”逐级培训体制,几乎所有外国军队都制定了军官晋升和接受培训的严格规定,继续教育体系与军官职业发展相一致,与军官生长、任职和晋升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贯穿军官的整个职业生涯。俄、美、英、法、德、日等国军队均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军官晋升培训体制,在任命新职和晋升之前,必须经过院校和训练机构培训。

除了严格执行“阶梯式”逐级培训体制外,世界发达国家军队还普遍坚持指挥军官岗位轮换制度。这些国家认为,实行军官轮换制度,有利于开阔军官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阅历,达到全面锻炼能力的目的。

德军要求各级军官在部队、院校、机关工作的时间各占服役时间的三分之一,并明确规定,总参谋部军官,每隔2—3年,调动一次工作,一般军官轮换时间为3年。法军对晋升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晋升上校,晋升者在任少校至中校军官期间,必须在部队或机关某一部门担任2年主官。

美国海军学院小百科

美国海军学院仅是军官教育的第一步。学员在毕业授衔后的整个服役期间内会不断地接受理论的与实际的专修科技方面的课程,在教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上的要求就比主修非科技方面的课程高得多,但不要求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