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再遇秦云

四书五经,于嘉说不上倒背如流,但也能整体地默写出来。

“修其身”三字,出自四书中的《大学》,但《大学》里面,有很多处关于“修其身”的句子。

于嘉看了一眼前方,这出题的考官是个狠人,就没想让这些童生通过啊!

不过,于嘉没什么压力。

因为卢龙知县王闵给他的小录里,洪武二十四年永平府院试,好像出过这个类似的题,名为“齐其家”。

而且,迁安知县江平给他的模拟考卷中,押中过这道题。

当时,于嘉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江平也给出了批注和建议。

于嘉舔了舔嘴唇,好似有些走了后门的感觉,既然占了便宜,那就不能表现出欣喜,以免被人发现。

此时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关于断句的问题,就时常有争议。

读书人看一篇文章,会凭着自己的理解,那句话在某个位置停顿。

而阅卷的人看同样的一句话,标点符号,就有可能就在另一个位置。

所以,还要注意一下叙述方式,以免阅卷的考官理解有误,耽误了成绩。

王闵借他的“小录”中,收录了各种有可能出的短题,像“子曰”、“之”、“一”这些丧心病狂的题目都有,也有注解。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解了题,就该答题了。

纵观四千年上下,君子要做的事,简单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的人品不好,家庭又怎么能和睦?家都治不好,怎么能管理更大的地方?

列完提纲,于嘉拿出铅笔,现在演草纸上写了一遍,“君子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四方天下,其身不修,家岂合乎……”

修改了几次之后,自觉得没有问题,便磨墨,提起毛笔,抄写在了考卷上。

几张卷写完,已经晚上了,于嘉又检查了两遍,见没有什么问题,便摇铃交了卷。

依旧是严谨的封卷,确认之后,由衙役将于嘉带出了考场。

考场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有交卷出来,堆在一起研究题目的童生,有苦苦等待考生出来的父母,还有抱着头,在墙角痛哭的人。

不得不说,院试,比府试难得不止一点半点。

可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呦,真是冤家路窄呀!怎么到哪都能碰见你呢?”

此人,正是府试时那个最糗的秦云,他眼中满是怒火,愤愤地瞪着于嘉。

“我没时间搭理你,想必你也听说了我的本事,你打不过我的。”在院试的前后,于嘉不想惹事,放下一句话,便离开了贡院门前。

秦云瞪着于嘉的背影,攥紧了拳头。

回到迁安县时,本计划着回到家找于嘉报仇,但听说黄瑞那三个蠢才先动了手,事情闹得太大,风口浪尖之时,他也没有办法再收拾于嘉,只能先压住心中的恨,再找别的机会。

于嘉回到悦来客栈,先去后楼混堂泡了个澡,点了一只烧鹅,一壶酒,还要了一碗蒸蛋。

听说,大将军徐达原来就喜欢这口,每次出征之前都要吃,吃完之后每战必胜,也是为了求个好寓意,祈祷这次院试顺利的通过。

考场提供清水馒头,于嘉中午没吃饭,连吃了两碗米饭后,打了个饱嗝,走到窗边,借着明亮的烛火,又拿出了大明刑律。

刑律是他的短板,不知道这次考不考,但抽下来时间,就要背这个东西。

隐约能够听见,左右房里住着的童生,一回来就失声痛哭,于嘉不由的对也担心起来。

可他仍然是没有对答案,李刚的话,先入为主占据了他的心,所有考试完毕再对答案,不要耽误了下场考试的心情。

院试与县府试不同,县府试是全部考完综合排名,取前三百,而院试是分场淘汰制,第一场考试放榜,通过的童生,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考试。

到了最后综合放榜,如果考生超过三百,那就取前三百,给予秀才功名,如果不足三百,那就不足三百。

于嘉在悦来客栈闷着,又舔了两天苦瓜,贡院终于公布了考试结果。

这道“修其身”的题,的确是大招,榜单之下哀嚎遍野,其中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眼泪顺着眼角颗颗滑落。

“我已经六十三岁了,怎么就不能让我过呢?六十三岁了呀!你们是不是看我年纪太大,故意让我落第呀!”

那老人一拳一拳砸着地面,拳头很快就出了血,嗓子也都喊破音了,但没喊两句,便被几个衙役快步上前,架起来拉走了。

在场的人无不摇头叹气,替老人惋惜了起来。

那总甲看着衙役,怒喝一声:“信口开河,诬大人们清白,把这刁民赶出卢龙县!年纪这么大,本吏就不打他板子了!”

在场的考生,又是一阵摇头叹息。

落第就落第,没有证据的话,怎么能随便乱说呢?

洪武三十年,著名的“南北榜案”还历历在目,科举舞弊是杀头的重罪,而官吏如果泄露考题的话,更会被处已腰斩之刑。

就算科举有黑幕,那也是大后期的会试、殿试才有,考生通过了院试,不过就是秀才,谁会为这点小利而冒险?

不过,也难怪那老人胡言乱语,每年的科考放榜,想不开自杀的人都比比皆是。

白首为功名,穷其一生只为考中秀才,最终还是落第,自己没出息也就罢了,还连累家人吃糠咽菜,这种打击谁受得了呢?

在盛世之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是每个人都是穿越者,可以利用后世认知改变门庭,穷家子弟,除了科举,别无选择。

这一次,于嘉排在了第五十三名。

但于嘉明白,这一次是占了些许的小便宜,全靠师爷、书院掌柜、知县等几个贵人帮忙押题,并且,有他们的指导,否则,他很可能和老者一样的命运。

那秦云就像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走到于嘉身旁,看着榜文,冷冷地说:“大郎,没想到你也过了啊,竟然和我只差十三名!不过,这只是第一场,综合成绩,你是过不了的!”

哼!

过不过,你说的可不算。

于嘉没有回话,而是给了秦云一个白眼,转头便离开了贡院。

身后,瞬间传来秦云的吼声:“下九流的泼皮,我弟弟的仇迟早要报,我迟早,也会给你送到奴儿干都司去!”

“我等着你!”

要让他去奴儿干都司,那可有时间了,刑名师爷陈登,如今也算他的师长,就算犯了刑律,能判那么重?

在考场休息了一夜,次日,院试第二场便开考了。

第二场,较比第一场少了很多人,剩下的人看上去也稳重得多,贡院前也宽松了起来。

走在迁安县的主街上,人人步伐沉重,于嘉悄悄地打量着所有人。

府城食宿贵,落第的考生没有待下去的必要,基本上都离开了,这些全部都是他的竞争对手。

等待的这几天,听说其他客栈发生了好多起投毒事件,不过并不是毒药,只是律法之外的巴豆而已。

这也不罕见,贡院就是战场,笔下亦有血雨腥风,明着考不过,下三滥的手段除掉对手的事时有发生。

不说别人,自己就经历过呀。

于嘉前几天也没有点酒,每次送来的水,都会让小二先喝一口。不仅是他,所有自信考过院试的人,也都提起了万分防备,吃什么都格外小心。

不知不觉,于嘉来到了贡院门前。

通过两道搜检,顶着寒风脱光所有衣服,被考官摸来摸去后,才进入了考场。

院试和县试一样,只考两场,第一场是正试,第二场,则是为第一场调和成绩的附试。

附试除了考策论、八股文,外加了一首诗。

于嘉一看这诗就笑了。

十年科举,八年模拟,几个贵人轮流折磨他,做不死,就往死里做的手段果然有效果,这道题,他又做过类似的。

诗的题目:赋得“太平盛世,春满人间,谷作丰盈,风调雨顺,万民悠然自得”,得“花”字,七律。

又是描写“盛世”……

较比之前县试、府试的诗词题,不同之处在于,那次是让考生歌颂大明,而这次,是要考生写出盛世之内、百姓衣食无忧的生活。

于嘉拿起毛笔舔了舔。

唐解元,反正你也不愿意当官,不如就成全我吧!

也不用演草纸了,那首《桃花庵歌》,途安给了他好多的建议,他也修改了很多遍,把诗中盛世安逸的生活留下,那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没有志气的部分,全部改成了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一类的句子!

思想嘛,一定要上进!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外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太平盛世、春满人间、谷作丰盈、风调雨顺、悠然自得、得花字,都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自己编写的部分了。

诗题洋洋洒洒的写完,于嘉看了一眼日晷,用了不到半刻钟,剩下的时间,可以安心做别的题,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