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霸皇帝的养成之路

琴城野老/文

大巫巫子/绘

在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学霸”?

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都会觉得:这是一道送分题嘛!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当学霸都得以考试名次论英雄不是?

其实在古代,还有一个学霸群体隐藏得很深,他们就是——皇帝。

没错,古代的皇帝们不但要学习,学习的压力还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小。

首先,教育皇帝的老师,那必须是大牛中的大牛,所以历朝历代的帝师都是当时的学术泰斗。

但是,像汉朝的汉宣帝这种格外热爱学习的皇帝,觉得光有帝师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对学习的追求,于是,他搞起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亲自点评的学术论坛,史称“石渠阁会议”。

“石渠”是汉初宰相萧何在未央宫以北建造的藏书阁,相当于西汉的皇家图书馆。在西汉时代,儒学的流派很多,各派的大咖一直争论不休。

汉宣帝想,这不成啊,我可是要当学霸的人,要是我只做了一个派别的学霸,别的流派不承认怎么办?我得把评判学问的标准统一起来。

于是,汉宣帝就让太傅萧望之组织当时的大儒一起讨论,自己作为评委来决定哪些学说可以列为官学。

石渠阁会议之后,汉宣帝成功把自己喜欢的《谷梁春秋》设置为博士学,和《公羊春秋》并列,还把《周易》和《尚书》也增设进来。

到了唐朝,皇帝们的学习方法更为先进。

拿唐太宗李世民来说,他先是设立了“文学馆”,招揽天下的名士,还从这些人才中选出了十八个最牛的,号称“十八学士”,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唐流量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都入选了。

唐太宗常常和这些人讨论学问,商谈政事,也吟诗作赋,他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于是又建了一个“弘文馆”,藏书20万余卷,也可以招纳文士讲经论道。

到了唐玄宗主政的时代,他简单直白不做作地表示:“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翻译一下就是“读书遇到好多难点,没人教,朕不会”。

于是,唐玄宗设立了“集贤殿书院”,诏文臣进宫侍读,哪里不懂问哪里。唐穆宗时又给这些人涨了工资,职务也提升起来,任命他们为翰林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这也就意味着,皇帝的专职家教这个工种正式诞生了。

大唐皇帝们这么热衷于学习,大宋的皇帝也不甘示弱。

宋朝皇帝几乎都有召见儒臣入宫讲读、分析治国方略的习惯,后来,这种帝王专属的学习方式就在宋朝形成了一种制度,叫做“经筵”。

宋代的经筵已经有固定的时间段了,类似于现代的学期,每年的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都是讲期,这期间每逢单日,经筵官都要轮流入宫为皇帝讲经论史。要论宋朝皇帝里最重视学习的,要数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俩。这对兄弟学霸的特点是:自学能力特别强。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专门下诏号召天下子民给皇家图书馆献书,并且给予优厚的奖励。他灭了南唐以后,第一时间把李后主的藏书都运到了京城来扩充崇文院,充分满足了自己的阅读爱好。

作为武将出身的皇帝,宋太祖读书的时候画风是很霸气的。有故事说有一天他在看书的时候恰逢暴风雨,一道雷打下来把书桌给劈了,但宋太祖拿书的手连动都没动过。

同样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个读书狂人。他除了参加固有的经筵学习,也很重视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他命人搜集编纂了一套长达千卷的巨著《太平御览》。

这套书编成之后,宋太宗要求自己每天必须看三卷,就算因为处理政事耽误了,也一定要补上进度。结果他只用了一年就把《太平御览》通读了一遍。

身边的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提醒说万岁啊您要注意身体,这么没白没黑地读书太辛苦了。

宋太宗却说:“只要打开书本阅读,就一定能获益,读书辛苦吗?没觉得呀。”

到了明清时期,皇帝们的学习风格开始侧重于实用性,而举办经筵有很多繁杂的仪式,需要礼官主持,需要大臣陪读,讲完了还要赐宴。全套流程走下来,皇帝觉得心好累,大臣也觉得心好累。

所以明朝以来的经筵次数远远不如宋朝那么多。

不过,明朝皇帝发明了一个经筵的简化版——“日讲”。

顾名思义,日讲就是日常讲读,不需要繁琐的仪式,节奏快,内容丰富,比经筵更实用,皇帝和讲师都觉得很合适。

而且,明朝的辅政大臣在帝王的养成方面也很走心。

比如张居正曾组织编写过《帝鉴图说》,把历代帝王的事迹用一事一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以适应幼帝登基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清朝的爱新觉罗皇室们更是接地气,他们表示:我们马背上的民族讲究实效,不要那么多花式和套路。所以清朝皇帝对于重视仪式感的经筵兴趣了了。

但是,清朝皇帝们的学习压力可一点都不小,学习的内容也是史上最多。

另外,还有经常性的日讲,由专门的日讲起居注官给皇帝讲经论史。至于练习书法、研读诗词歌赋之类,那都是额外项目了。

这么重的课业负担,不亚于高考了吧?

在清朝的皇帝里,最有名的学霸就是康熙帝了。

他不但每天都坚持早读,只要一有空就召见儒臣给自己开小灶讲课,晚上还要自学,经常用功到深夜。

康熙帝不仅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西方科学也很有兴趣。他专门任命了一批“外教”,也就是一些西方传教士,为他讲授天文历法、几何学,甚至是炮术,每日午前两小时,午后两小时,学得不亦乐乎。

更牛的是,康熙帝几乎每一科都学得棒棒哒!他曾经组织编绘了当时科学水平最高的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写过一本科学著作《几暇格物编》,还发表过一篇科学论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

他还在宫里做化学试验,建实验室,推广金鸡纳霜和种牛痘,还研究培育了一种红色的杂交稻,产出美味的“御苑胭脂米”。如此彪悍的学习力,简直羡煞旁人。很多人都好奇康熙帝是如何做到十项全能样样精通的,请看学霸康熙帝分享的学习经验:读书要读120遍,背书也要背120遍,每天写字1000个以上!保你成绩好。

围观群众表示瓜子都吓掉了:这个学习强度,我等凡人果然只能仰望啊。算了算了,还是安静地做学渣吧。

做皇帝难,做一个学霸皇帝更难。古往今来的学霸皇帝们都不是一天炼成的,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勤奋和努力。

连皇帝都这么励志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