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王也以食为天

抹什么茶/文

大巫巫子/绘

皇帝平时都吃些什么呢?这可真是一个令吃货心动的问题!

如果你成为皇帝,要啥有啥,你是不是天天都把喜茶肯德基网红蛋糕摆满整张桌子呢?

可惜呀,你想的这些东西,古代都没有。那么,皇帝在过去到底都吃得好不好呢?这就不得不翻开历史书,穿越回古代一探究竟了。

咱们先回顾得远一点,看看周朝天子都吃些啥,毕竟周朝作为“礼”的开端,肯定特别讲究排场和规矩。

周天子的伙食在《周礼》和《礼记》中都有着详细的记载,传说老周家光是厨房员工就有两千多人。嚯,两千多号服务员专门服务一位,果然相当有排场了!

这两千人都有着各自的分工,有人专门负责烧柴鼓风,有人专门负责盯着水是不是烧干了,有人专门在一旁等水烧干了赶紧往里头添水,还有捕鱼达人,甚至还有专门腌咸菜的岗位,看来那时候的公务员工作强度不大,福利较好,强烈建议报考。

特别注重礼数的周朝,天子进餐要有九个大鼎,但吃的也不是什么珍贵的食物,也就是牛肉、羊肉、乳猪等寻常肉食,毕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大口吃肉,真的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光吃肉不腻吗?而且周天子天天坐着不动,小心脂肪肝啊!“食医”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营养学家,专门为天子量身定做食物哒。

当然,周天子的食物听起来没那么好吃也正常,毕竟咱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许多食材,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中国的对外饮食文化交流,大多是在汉朝的时候才开始的。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同时,也从西域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茴香、芹菜、扁豆等食材,可以说让中原的食谱焕然一新。

据说汉灵帝带着自己的大臣和妃子天天吃西域美食,据《续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而且那时候羊肉串已经进入汉人的食谱,没准汉灵帝也和我们一样在深夜撸过串呢!

汉代传入的西域食物经由魏晋南北朝,发展到唐代,已经广受老百姓们的喜爱,据说唐太宗还亲自监制过葡萄酒的酿造过程。

最重要的是,胡床的普及,让人们不需要再跪着吃饭,这对中国饮食的影响之大,恐怕也就不必我多言了吧,否则咱们现在还跟古人一样跪着吃饭嘞!

明清时期的吃食差别不大,咱们重点聊聊清朝。

如果你注意过各种奇葩小店里旁征博引的美食来历,你就会发现,清朝的乾隆康熙这爷俩可能方向感不太好,经常迷路,然后就“无意之间”发现各种好吃的。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作为皇帝中的“巡幸”爱好者,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是没吃过什么好吃的吗?怎么看到点啥就“赞不绝口”啊?是不是在宫里伙食太差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幸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询问他对于宫廷御膳的看法,他清了清嗓子总结道:

这段对于御膳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精准了,不信可以看看清朝皇帝们的画像,基本上一个个都瘦骨嶙峋,当然,皇帝们业务繁忙是一方面,但吃得不好肯定也是重要原因。

根据记载,每天到了饭点前后,皇帝就主动下令,让御膳房传膳,太监接旨后不必跑去御膳房传令,只要一个接一个靠喊声传令即可,御膳房太监们听到呼唤,就派人将各种早就准备好的菜肴、主食和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其实这个时候的饭菜可能早就已经凉了,但皇帝也不能直接吃,要让手下的一个太监先分别尝尝每道菜,这称作“尝膳”,目的是防止有人下毒。

那么,御膳房端上来的,具体都是些什么饭菜呢?

打开食谱,我们看到的是:口菇肥鸡、黄焖羊肉、樱桃肉山药、驴肉炖白菜、炸春卷……

等一等,怎么都是家常菜啊,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特别高大上的菜肴啊,感觉还不如现在老百姓家的年夜饭呢。

在物流发达的今天,咱们的年夜饭没准还能上个澳洲龙虾啥的,比什么肥鸡肥羊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御厨,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而不是“好吃”,做什么菜、做多少菜、一道菜怎么做,都是有规定的,哪怕是天下第一的厨子也没法在这么多限制中做出令人满意的菜,更何况所有的菜大多提前做好,一直小火煨着,早就过了最佳食用期限了,那味道,想必确实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皇帝一天要“消耗”掉多少食材呢?

光是猪肉就有几十斤,此外一顿饭要消耗鸡鸭十余只,数量远远超过一个正常人的需求,但是根据溥仪回忆,他并不会吃御膳房端上来的这些菜肴,基本都是吃妃子送来的小灶,那么御膳房的那些菜怎么办?只能倒垃圾桶了呗。

所以说,皇帝的食谱看似眼花缭乱,实际上真不比咱们现在饭桌上的好吃,而且皇帝想吃点美食总受到各种限制,手底下的人一方面防着皇上吃到什么不易提供的美食,一方面又用各种山珍海味供着,每样菜皇帝最多只能吃个几口,几乎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啊。

所以你瞧,皇帝吃得真不咋的,还不自在,最关键的是,那时候又没辣条,又没肥宅快乐水,你皇帝凭啥跟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