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唐玄宗的强迫症

李隆基

金牛座 奇葩王者007号 唐朝

(685年-762年)

前半生主要敌人都是女人

包括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

安定公主、上官婉儿

后半生沉迷女色,因杨玉环误国

和杨玉环吵架

将她遣送回家,之后反悔

送了两百车吃穿到杨家

想挽回

结果杨家以为圣上

是彻底抛弃了杨玉环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上面这几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描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该诗最有人气的金句,数千年流传至今,读者无不拍手称赞。但如果这首诗的男主角李隆基泉下有知,瞧见这几句诗,只怕会立刻坐起来,命令道:“来人!宣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给朕把《长恨歌》好好修改了!”

为什么要改呢?

因为隆基·李·玄宗·明皇,除了开元盛世之主、安史乱世的造成者、睿宗天赐皇子、至德皇帝的父亲、梨园厂牌的主人、《霓裳羽衣曲》等金曲的制作人、书法CLUB的组织者和鉴定者、赐予李白龙羹的皇帝这些头衔,还有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

人生前期的李隆基挺辛酸的。小时候他住在宫里,因为排行老三,大家喊他“李三公子”,但李隆基偏要给自己另起了个昵称“阿瞒”——历史上另外一个昵称“阿瞒”的是曹操,李隆基以为这样会引起宫里人的注意,哪知道大家对他的表演视而不见——因为那阵子武则天当政,权力都落在武家人手里,李姓皇族并没有太多实权。武则天甚至展开了“燕啄皇孙”肃清行动,重用酷吏,通过屈打成招的手段,逼迫受害者承认莫须有的罪行。(“请君入瓮”中的瓮,便是其中一种酷刑,拿一个大瓮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李姓直系皇族,到李隆基小时候,已经只剩下三叔李显,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两个光杆司令了。

所以李隆基小时候不得宠,甚至连被重视也谈不上。直到7岁那年,在一次非常重要且隆重的祭祀中,金吾大将军武懿宗怒斥侍从,被李隆基瞪了回去:“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护卫!”说完扬长而去。

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暗叹孙子不得了,这才开始宠爱他。

但武则天这个人,是有自己的原则的,狠起来对自己都残酷无情(把自己的女儿掐死)。所以武则天虽然宠爱李隆基,但没过几年,就把李隆基的亲生母亲和嫡母都秘密杀害了,到现在都没找到尸骨。

李隆基肯定恨呀,心里在呐喊:“这是我李家天下!不是你武家天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隆基忍辱负重到20岁,跟着姑姑太平公主,叔叔李睿站起来一声喊,把奶奶武则天拉下马了。

李隆基助叔叔李睿坐上皇位,以为江山就此回到李氏集团手中。没料到啊,婶婶韦皇后和堂妹安乐公主,居然都想学武则天做女皇,把持起朝政,为所欲为。

李隆基没办法,又开始忍辱负重,忍到25岁,和姑姑太平站起来第二声喊,把叔叔拉下马。

这回他学乖了,扶持自个爹地做皇帝。

哈哈,终于OK了吧?

NO!爹地无能,朝政由姑姑太平把持。

李隆基又开始忍,忍到28岁,这会儿不找盟友了,自己一个人站起来喊第三声:“老子就是独狼!”把姑姑拉下马,也不相信他人了,谁坐皇帝都不如自己做皇帝来得可靠。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李隆基这刀却没砍到自己,全砍到敌身上,刀刀精准致命。

他坐上皇位了,江山牢牢抓在自个手中。可这江山,却是个没有元气的江山——吏治混乱、腐败普遍。

于是做皇帝头些年,李隆基还得继续辛苦,首先是在朝廷里提拔贤能人。如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等。中年李隆基有个优点,就是提拔人才知道与时俱进,根据当时的朝廷需求来选择。

一开始,李隆基提拔的是姚崇。这人向李隆基提了“十事要说”(大致就是别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谏臣、别让皇族、外戚和宦官专权等),李隆基说:“OK,朕全部照办。”国家渐渐走上正轨。这时候,李隆基就打算“依法治国”了,把搞小圈子,结党营私的姚崇弹劾下去,选了耿直的宋璟主事……诸如此类。渐渐地,大唐走上了开元之治的鼎盛。不仅国家GDP到达巅峰,还全面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综合素质都非常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路上掉了钱没人黑的,都交警察叔叔归还失主。晚上大家睡觉都不关家门,因为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小偷!

大唐秩序向上发展,李隆基辛苦半生,总算可以长松一口气了。

现在稳定咯,也不用那么操心了,李隆基这个做皇帝的,该做什么呢?

当然是好好享受啦!

这一享受啊,他那些强迫症的毛病就都出来了。

李隆基喜欢书法,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李隆基写字的特点是:秀美、工整、字迹清晰。

三大特点强迫症就占了两条。

李隆基的书法名篇《鹡鸰颂》,后人这样评价:“结构精谨。”也是没谁了。

除了爱好书法,李隆基还喜欢音乐。他会弹琵琶、打羯鼓,是大唐第一作曲人,像《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等等,都是他写的。他当了皇帝后,在皇宫里开了教坊“梨园”,专门培养演员和歌手,自己亲自坐镇点评教授带学员。如果放到今天,绝对是各大音乐选秀节目最重量级的导师!

据说,梨园弟子们一起合奏时,无论多少人,多少种乐器,多少声音。只要有人稍微出了一点点差错,李隆基都会立即察觉,马上纠正。必须纠正,不纠正心里难受死!

这不由让人想起早前自三国流传下来的典故,叫“曲有误,周郎顾”。说是周瑜也是个热爱音乐的强迫症,只要谁弹错了音节,他必须回头,就跟习惯性动作似的。

后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有些年轻的女性粉周瑜,想引起周瑜的注意,但又不能无缘无故跑上去扇他一个巴掌说“你以为钱就可以收买一切吗”,也不能隔着十万八千里一个滑步误跌入周瑜怀中然后三百六十度旋转,所以只能通过弹错曲子引起周瑜的注意。

想让周瑜多回一下头,多看一下他的盛世美颜,就频频弹错。周瑜走得好好的,听见一个音,本能回头。纠正完,头刚转回来,又听见错一个音。哎呀,脑袋,脑袋怎么不受控制地转回去……然后这错音就跟《野蜂飞舞》似的,周瑜这个回头频率都快到模糊了。

“哎呀,脖子要掉了。本都督要死了,女人你真的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此情此景,想想都觉得鬼畜。

设想一下,李隆基的梨园里,也有这样的心机琵琶女,时时弹错弦,引起李隆基的注意。皇帝站起来,纠正错误,坐下去,听见弹错,再站起来……如此循环往复。但貌似是没有的,因为霸道总裁独宠小娇妻的剧本,李隆基前期演给武惠妃,之后稍微有一点点演给梅妃,然后全给了杨玉环。

李隆基的强迫症,除了表现在写字和音乐上,还表现在“改名”上。这也是他最严重的症状。

最先开始是给人改,拿自个儿子先做实验。

儿子:“爸爸我们是做错了什么吗?”

李隆基:“没有哒,儿子。父皇只是单纯犯病而已。”

卷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玄宗开元七年

三月,甲午,太子嗣谦更名鸿;徙郯王嗣直为庆王,更名潭;陕王嗣昇为忠王,更名浚;鄫王嗣真为棣王,更名洽;鄂王嗣初更名涓;鄄王嗣玄为荣王,更名滉。又立子涺为光王,濰为仪王,污为颖王,泽为永王,清为寿王,洄为延王,沭为盛王,溢为济王。

统一改为从“水”。

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庚午,更皇子名:鴻曰瑛,潭曰琮,浚曰璵,洽曰琰,涓曰瑶,滉曰琬,涺曰琚,淮曰璲,沄曰璬,泽曰璘,清曰瑁,洄曰玢,沭曰琦,溢曰环,沔曰理,泚曰玼,漼曰珪,澄曰珙,潓曰瑱,漎曰璿,滔曰璥。

从“水”改为统一从“玉”。

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玙为太子。

九月,太子更名绍。

天宝二年,辛卯,太子更名亨。

通过这些史书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哪个儿子没被李隆基改过名。其中光太子一人,就叫过李嗣昇、李浚、李玙、李绍、李亨。

太子:“父皇,儿臣知道您管办身份证,可也不能让儿子动不动就去拍超丑的身份证照啊!儿臣微服私访时,一掏七八个身份证,警察还以为我是搞电信诈骗的呢!”

有传说,李隆基第一次把儿子的名字都改成水字旁,是因为正逢蝗灾,要水灭。后来想起来唐朝皇族五行属土,要不得水,就也改过去。也有说这改名的强迫症是李家上上辈遗传下来的。李治(李隆基爷爷)生孩子,起名必须两两一组,严格对仗,不然浑身不舒服。例如李忠和李孝,所谓忠孝。李贤和李哲,所谓贤哲。李上金和李下玉,是为金玉。李旭轮和李令月,是为日月。

不仅自己心里爽,还让孩子们那一辈学习对仗从襁褓抓起。

(李治唯一没对仗的儿子叫李弘,名的意思是“太上老君转世的救世主”,虽封为太子,却没有做皇帝的命,早早去世。有人说李弘属于被名字“压死了”,但也有不少说法是武则天的鸠酒毒死了他。)

反正自李治和武则天那辈起,就热衷改名。两夫妻合计用了32个年号,一心血**就改名。两位侥幸逃命的光杆司令儿子,李旦、李显,也是改来改去。李显这边,是李哲改李显再改李哲再改李显,李旦是从李轮旭改至李轮,最后改至李旦。

全家人都犯强迫症,都是改名狂魔!

只不过李隆基改名症状范围更广,给儿子们改名成功,就开始给别人家的孩子改名。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皇族,遣唐留学生(那会儿都是别人国家来咱大唐留学镀金),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在如今的西安和日本奈良,都有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阿倍仲麻吕这人,中文是说得非常溜了,可以流利念出“刘奶奶吃榴莲牛奶”那种。他来长安留学,顺道结交朋友,比方说李白、王维(注:这两人不和,有许多共同好友,但两人一直在诗里装不认识)。阿倍仲麻吕送了李白一件袍子,李白非常高兴,秀进诗里,“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后来,阿倍仲麻吕坐船回日本,到冲绳时遇到大风大浪,杳无音信。李白以为好友葬身大海(当时都这么传),就哭着写诗发微博、发朋友圈。没几年阿倍仲麻吕回到长安,大家都高呼鬼呀,阿倍仲麻吕解释说之前冲绳大风,船被冲到越南。

虽然这事挺尴尬,但李白写给阿倍仲麻吕的悼诗还是很红的: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诗叫《哭晁卿衡》。等等!诗里的“晁卿”是谁啦?这诗看起来和阿倍仲麻吕没有一点关系啊!

NO!关系大了!李隆基当年嫌“阿倍仲麻吕”又长又拗口,给他改名晁衡,字巨卿。虽然名字改短了,但笔画仍然多,写起来复杂度没降低。但李隆基不管,只要朕念着舒服就最OK。

同样被改名的还有河西猛将安重璋,被李隆基改名为李抱玉。不过因此得到国姓,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了。

还有咱们著名的画家吴道子,就是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用笔之道的那位,也被李隆基改过名。那一天李隆基待在宫里,心想:“好无聊啊……”不由得就想起之前在蜀中嘉陵玩时,山清水秀的美景。

李隆基心想:“好想再见到嘉陵江的山水啊……”

皇帝有权任性,当即让李思训和吴道子去嘉陵江写生,回来后好在壁上还原,让李隆基随时可以见到嘉陵江。李思训领命,之后带着许多草图回来,在壁上画了几个月,景色超级还原。吴道子回来后,却一张草图都没画,空手而归。

李隆基:“Excuse me?”

吴道子:“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李隆基半信半疑,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的壁上作画,吴道子凝神挥笔,一日画成。且不是单板还原,而是将嘉陵江的神魂融入画上的山水风貌中,三百里旖旎风光跃然纸上。

这一波操作令李隆基非常服气,不由感叹:“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吴道……玄?是的,李隆基一服气,就不知不觉犯了强迫症,张口就把吴道子名字改了。(不过后世直接无视了李隆基改名,还是称其“吴道子”。)

再往后,单纯给人改名字已经满足不了李隆基,他开始给动植物改名了。

比方说鹦鹉不能叫鹦鹉,要叫“金衣公子”,瞬间格调就上升了三个档次有木有!!(唐明皇游玉禁苑,见鹦鹉羽毛鲜洁,因呼其“金衣公子”。)

当然你问绿羽毛的鹦鹉怎么办?

别急啊,李隆基给它改名“绿衣使者”。

这只鹦鹉还附赠一个传奇故事。长安有个人叫杨崇义,妻子刘氏出轨隔壁老李,做潘金莲西门庆杀了杨崇义,埋到家里的枯井里。这事做得干净利落,除了刘氏和老李,再无第三人知晓。刘氏杀完人后装无辜,说找不到老公,让仆童找也找不到,就报了官。官兵四处搜捕都找不到,某一日找到杨家来。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崇义以前养着一只鹦鹉做宠物,天天喂它好吃的,可以说是鹦鹉奴。这会儿架上鹦鹉突然开口,说:“杀主人的是刘和李!杀主人的是刘和李!杀主人的是刘和李!”说3遍强调的是重要的事情。官兵听了,就把刘李二人抓了,一拷问就招了,遂执法行刑。后来官府把这事报给李隆基(他就爱听这种事),李隆基表扬鹦鹉有情有义,就把鹦鹉接到宫中来喂养,还给封了官。

唐明皇时,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氏私通,欲杀崇义,崇义喜鹦鹉,常自喂之。一日,崇义醉归,刘与李谋而杀之,埋枯井中,童仆皆不知之,惟鹦鹉见之。刘氏故令童仆觅夫,并告官。官日夜捕贼不得,诣扬家索。架上鹦鹉忽曰:“杀家主者,刘与李也。”官收二人拷问,具招实情。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明皇称鹦鹉义,遂喂于宫中,封为“绿衣使者”。

崇义醉归,刘与李谋而杀之,埋枯井中,童仆皆不知之,惟鹦鹉见之……官日夜捕贼不得,诣家索。架上鹦鹉忽曰:“杀家主者,刘与李也。”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明皇称鹦鹉义,遂喂于宫中,封为“绿衣使者”。

再比方牡丹花,李隆基给它改名“醒酒花”,原因是折了一支送给杨玉环,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尤能醒酒。”啧啧,既满足了自己的强迫症,还顺道撩了一次妹子。

甚至到后来渔阳鼙鼓,安史之乱,李隆基拖家带口仓皇逃难,在路上竟然还不忘改名。他南走秦岭入川,看见石楠树冠非常齐整,强迫症犯了谁也拦不住,把石楠的名字改成了端正木。(这个名字其实改得非常滑稽和反讽,石楠开花的味道是非常污的,大家可自行补课。)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李隆基改完了活物,就开始想着给天地山水,万事万物改名了。

高僧高人,也不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可我们李隆基就厉害了,那是“看山,给朕改名!看水,给朕改名!”

例如黟山,因其山峰和岩石遥望青黑而得名。普通人去了,招手道:“你好呀,小黑山!”

李隆基去了,摆手道:“听说轩辕黄帝就是在这山上得道成仙的,那必须改名‘黄山’。”

咱们著名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有迎客松的那座山,就是这样得名了。

崂山咱们知道,就是有道士和白花蛇草水的那座山,这座山也被李隆基改过名。提起这事,还得提起李白。

那年那月,咱们李隆基欣赏的写诗大手李白,跟杨玉环闹了矛盾,李隆基必须选杨玉环啊!就赐给李白一些金子,说:“给你200万,离开我们家!”

李白就从宫里出来了,离开京城,被放逐了。

李白跑到崂山,也不知道有没有见到仙人,如果没见到那就是造谣,反正他写: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也许这只是瞎编的故事,哼,你李隆基不要我,我就要在朋友圈秀我现在过得比从前好!我现在的朋友们都是仙人。

然后咱们这李隆基,你说你都把李白放逐取关了,却还不拉黑。还偷偷刷李白的朋友圈、微博、QQ空间。李隆基平时看完,都是默默删除来访记录的,今天一刷新,嘿,李白在崂山遇着仙啦!

李隆基立即下令:“这山不能叫‘崂山’,有仙人,得辅佐我大唐,于是改名‘辅唐山’。”

李白摸摸后脑勺,心想:“陛下的关注点是不是错了?难道不是觉得我现在过得很好后悔了决定把我召回去吗?”

李隆基可没召回李白,转身继续刷朋友圈去了,留下千里之外的李白泪流满面。当然,崂山后来也被改过来了,毕竟后来大唐亡了,改朝换代,其它朝代的皇帝谁还要“辅唐”啊!这种蹭热点的名字,会很快过气的哦,所以最后崂山还是崂山。

改完了山水,你以为李隆基这强迫症就消停了吗?

哼,你太年轻。

李隆基:“朕就是爱改名,别让朕停下来。”

挑两个比较出名的说吧。一,李隆基给官署改名。官署就是政府机关,但也是名字想改就改,说改就行动!病犯了就改,不需要深思熟虑!

掌管文秘机要,发布政令的要害官署中书省,更名为紫微省。

紫薇,你没看错!(伸尔康手。)

在紫微省做官的,也要一律冠上“紫微”的雅号,中书令叫“紫微令”,中书侍郎唤作“紫微郎”。这要是位白面小生,或者女装大佬还好,要是刚好上任的是位糙汉子,壮实黑黝,胡茬浓密,纯爷们那种,被大家天天一口一个“紫微郎”叫唤着,就像是公开处刑。

可能是太娘遭到太多人抗议,5年后,李隆基把紫微省改回中书省。但“紫薇”由于与“紫微”同音,被广植于皇宫之中,从此成了权力之花,大家都想跟“紫薇”沾上边,比如白居易就自诩“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杜牧也通过心机作诗,混了个外号“杜紫薇”。

二,咱们都知道,屈原是五月初五投的汨罗江,在古代,“端”同“初”义,所以纪念屈原的那天其实叫“端五”。这一代代地流传着,都没问题,直到遇到了李隆基。因为他的生日也在初五,所以端五令他特别不舒服,百爪挠心。每逢端五,李隆基比喝了雄黄酒的白蛇还难受,最后实在是强迫症受不了了,就把“端五”改成了“端午”,直到今天。(下次韩国人再跟你提到他们申遗的“江陵端午祭”,你就问问,难不成韩国也出过一个李隆基?)

其实啊,说到底,李隆基这么喜欢改名,是因为古时候讲究名者命也。

说到底,他是在为自己,为大唐改命。

只可惜李隆基执政后期徳消政易,沉迷享乐怠慢政事,又先后让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位奸臣把持朝政大权。天下势偏,安禄山等节度使都手握重兵,又不服长安管。天宝之乱,安史之乱都是李隆基自作孽的结果,不能归咎到坏运气上。大唐由盛至衰,却是再也无法改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