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恐惧所支配的赵氏家族1

奇葩王者011-015号

赵匡义

天蝎座——北宋

(939年—997年)

率军打北汉

直接把人家打灭国

无比骄傲

接着率军打辽国

输得一败涂地

赵佶

金牛座——北宋

(1082年—1135年)

联合金国一起灭辽国

被金人掠走丢了皇位

赵恒

摩羯座——北宋

(968年—1022年)

和辽国打战

怕输还没开打

就决定送钱

赵构

双子座——南宋

(1107年—1187年)

被金兵吓至**

因无**

异常长寿

赵顼

双子座——北宋

(1048年—1085年)

试图造个永乐城

困住西夏

该城被西夏30万

大军围住

上回,我们讲到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这位是大宋第一用毒高手,但武功远不及兄长赵匡胤。

可是赵匡义也有征服世界的梦想啊,咱老哥能行,自己为什么就不行?

可以滴!

所以赵匡义继位后,就开始出征了。

决定先打北汉,先派了个将军去打,没一会儿赵匡义就忍不住了,说你下去朕亲自来!率军亲征,找了一群武林高手天天在城下秀武艺,唬得契丹HR和北汉HR都觉得大宋不可战胜。过不久,北汉就团灭了。

灭了他国后怎么办啊?

当然是高兴了!自满了!

赵匡义:“我膨胀了!怎么着吧!”

然后,他就决定攻打辽国,也就是契丹人,高声囔囔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打不要紧,输得连裤衩都不剩。赵匡义自己都中箭受伤,仓皇逃离。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赵匡义回来很愤怒啊,明明是自己要去打的,结果黑锅都扣到武将们身上,连打北汉的功劳都不赏了。同时,赵匡义也非常不甘心,要再一次去攻打辽国,哼,找那些契丹蛮子报仇雪恨!他准备了超长时间,可以说是集合了大宋所有的精锐将星。吸取前次失败经验,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兵分多路,每一路都是SSR卡级别的重将,赵匡义亲征坐镇,史称“雍熙北伐”。

结果再一次被脱了裤子。

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其中西路军主将杨业最惨,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这位杨业便是杨老令公,虽然历史上他的儿子皆得善终,但后来戏剧文学非要给杨家编了个大虐的BE结局,说杨业带着7个儿子去攻打辽国,结果“七子去一子还”,以后打仗只得杨门女将上场。

而《杨家将》等诸多小说、戏曲影视题材里的反派大BOSS潘美,也因为这次北伐失败背上了不属于他的历史黑锅。其实潘美本是宋初名将,打南汉时,虚实并用,声东击西,多次以少胜多。伐南唐时,舟楫未具,挥众涉水,大破唐军。可到了雍熙北伐,潘美已是66岁的老将,失了许多锐气,官至晚年,也不愿意得罪赵匡义的“红人”王侁(当时的监军,太监,宋代打仗都喜欢让太监做监军)。

一声叹息。

总之,赵匡义一败再败,终绝了大一统的心思,就在家宠幸宠幸后妃,接见接见使臣。

这里得特别提到高丽和日本。

大宋之前同高丽关系还行,但没想到高丽居然是骑墙派,见辽国厉害竟跟了辽国。小负心汉,宋朝再也不理高丽了。

而日本,在赵匡义时期,派了使臣奝然来朝。

赵匡义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接见了他:“小然同志,你好呀。你们那里现在是什么朝代呀?”

奝然:“回陛下,我们现在是守平天皇时代。”

赵匡义:“小然,你可能没弄明白朕的问题。朕问你们那是哪个朝代?不是问哪个皇帝。”

奝然:“就是守平天皇的朝代。”

赵匡义:“你这孩子,沟通咋这费劲呢?朕问的是朝代,比方现在是宋朝,之前是唐朝。不是问皇帝,朕是皇帝,之前是朕哥哥太祖皇帝,朕和哥哥都属于宋朝,明白了吗?”

奝然:“不是太明白。”

赵匡义心道,日本人理解有问题。

两人来来回回沟通了好多遍,才弄明白,日本没有朝代一说,天皇万世一系。

赵匡义:“哇塞,好了不起!”然后赵匡义就让大宋和日本做了朋友,友谊持续两百多年。

赵匡义到了晚年,身体不行了,开始思考起把遗产留给哪个儿子的问题。

上回,我们讲赵匡胤时提到过,赵匡胤有狂躁症,并且这种疾病很可能在宋皇室中遗传下去。其中患病的就包括赵匡义的大儿子赵元佐,这个人疯起来一把火把皇宫烧了。

赵匡义:“不能把遗产传给他,不然再一发病,把江山都烧了,全天下火光通天。”

赵匡义开始考虑,把遗产给二儿子赵元佑。

心动不如行动,说着就让二儿子改名赵元僖。

赵元佑:“爸比,这是什么操作?”

赵匡义:“记住你现在是元僖了,让校对帮你把‘佑’字改改。”

赵元僖命不长,还没活到做皇帝,就在赵匡义前面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赵匡义那个悲痛啊,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然后又得重新思考遗产传给谁。

但此时赵匡义已经病入膏肓(就之前打辽国受的箭伤,一直没治好),没多少时间了,于是召了宰相寇准入宫,问:“寇准老儿,朕该立哪个呀?”

寇准向他推荐了三儿子赵元侃,赵匡义说好,给儿子改名赵恒。

不久赵匡义去世了,赵恒继位,这便是宋真宗。

很可惜,也可叹,赵恒其实也遗传了精神病(晚年发作了),但他的表现却不是狂躁,而是恐惧,非常严重的恐惧症。

这是因为“雍熙北伐”大失败留下来的恐辽症。

而且因为自赵匡胤起,宋朝皇帝一边倒的抑武重文(赵匡胤武将出身,却最瞧不起武将,真是干一行恨一行),再加上杯酒释兵权导致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教练和队员互不认识,这团队合作能好?

不降级才怪了!

所以宋代之后抗辽几乎都是败仗,越失败,越恐惧,就跟那些年国足恐韩一个道理。心理阴影加上精神隐疾,这恐惧症,就开始伴随宋朝历代皇帝一生了。

“天子亦大艰难!”

真宗赵恒刚继位没几年,辽国就打来了。

怎么办?

赵恒决定亲征。

(写到这发现,宋朝前三代领导人就没有不亲征的。)

但是赵恒这次亲征,是被寇准忽悠的,他自己心里是(上尸下从)的。被寇准忽悠着亲征后,天天想跑,但又不好意思跑,就让太监盯着寇准——要是寇准(上尸下从)了,那肯定大事不妙,咱们也赶快撤退。后来还是因为寇准心态表现得非常好,天天喝酒赌钱,赵恒才放下心来。

战争双方后来会战到距离宋朝首都300里外的澶渊,局势是有利于大宋的。

但辽军主帅萧太后一唬:“你爸比当年都输给老娘,更何况你!”

赵恒就害怕了——朕真的是耳根子巨软人也巨(上尸下从)。

赵恒便决定“猥琐发育不要浪”,议和算了。他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的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每年给多少岁币呢?

“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

嗯,这不是笔小数目!

但正是因为拥有了和平,宋朝才在之后快速进入了经济繁荣期,所谓“咸平之治”。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在宋真宗晚年,其总额达到了15085万,繁花似锦啊!这数据要做对比会更惊叹,宋朝的国土面积,初期人口和资源都比唐朝差不少,但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7倍;即使灾年,岁入也是大唐的3倍左右。而户口则是增加416万户(人口突破1个亿),人均财富增加3倍多。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然而,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却减少了——因为赵恒严打啊!

所以,咸平四年,赵恒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仪仗后,竟自发地欢呼“万岁”。

但到了后期,赵恒就昏聩起来。

他重用了两个人,一个叫王钦若,另外一个叫丁谓。

王钦若先是忽悠赵恒撤了寇准,接着搞起了封建迷信——主要行为就是皇帝和大臣互相忽悠,商业互吹,互相贴金,具体表现如下:

某年闹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蝗灾,仙书迷赵恒决定用求仙的方式来应对。

该配合陛下的演出怎能视而不见?

于是各地奏折纷纷呈上,都说仙法有效,仙人救赵。有的蝗虫纷纷自杀了;有的蝗虫改变了口味,只喝水不吃庄稼了;有的蝗虫在天上飞时,忽然遇到一股神秘力量,原地爆炸了!连一贯清醒的寇准也上奏禀报,自己辖区内的蝗虫都抱着草死掉了……反正这些奏折逗得你都不能想象。

王钦若,史上说他是“性倾巧,敢为矫诞”,就是这个人什么都敢吹。天天伪造“天书”,他看出赵恒恐辽,所以故意向赵恒提议:“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

赵恒肯定各种扯理由啊,打仗百姓苦啊,我们要爱好和平。此计不妥,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

王钦若:“那就只有封禅可以吹了。”那时候封禅是可以吹到外国去的。

然后赵恒心领神会,王钦若就伪造天瑞,有一天赵恒刚上完早朝,就有司来报,说“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然后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哇塞,这不是天书从天而降么!

接着又出来个神棍故事,说赵恒有天半夜刚要睡觉,忽然卧室满堂皆亮,赵恒惊讶得睡不着啊,就看见一个神人出现,星冠绛袍跟赵恒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说完都不给他接话机会,闪电般消失。赵恒就拿小本本把这事记下来,从那天起,天天吃素斋戒,整整恭候了一个月,终于把天书盼来啦!

大家一听,无论内心信不信,反正演出来都是非常信的样子。然后赵恒就命人小心翼翼地把天书包好,放进一个金柜里。祭天地、祭宗庙、祭社稷,天下大赦,还给大家放了三天假。

(尬吹之事,赵恒还心虚理亏,怕大臣拆穿,想的应对办法是向大臣们行贿,送封口费。比方说王旦是当时的宰相,赵恒怕他揭穿真相,就召王旦来喝酒,末了拿出一坛酒给王旦:“带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一看,坛子里一滴酒都没有,全盛的特级珍珠。)

这一下子,就开了个很坏的头,全国上下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一共有24300余人,连续多次联名上表请求赵恒封禅。

赵恒肯定不推辞不了了,一行人浩浩****地去了泰山,就这时候王钦若还要继续伪造天书(估计是造假上瘾了,毕竟锦上添花不嫌多),又是苍龙现世,“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又是神人喊赵恒快点去泰山……总之,直到赵恒封禅完,这闹剧才收场。

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沉溺封禅,广建宫观,劳民伤财。

但王钦若尬吹也有失手的时候,比方说他说檀渊之盟,“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本意是贬低寇准,哪知道赵恒觉得自己躺枪了,非常不开心。

到后来,王钦若失了势,做太子太保,赵恒改重用另外一位尬吹达人丁谓了。但此时的赵恒已是晚年精神病发作,脑子不是一直清醒。一发病,王钦若就想利用一下,天天陪赵恒聊天。

赵恒稀里糊涂,已经分不清今天几号了。有一天忽然问王钦若:“王爱卿,你怎么不去政事堂上班啊?”

哇塞,政事堂耶!那可是宰相上班的地方。

王钦若内心戏波涛汹涌,表面异常平静:“微臣已经不是宰相,不能去政事堂了哦!”

赵恒:“那怎么行!来人,快送王爱卿去政事堂!”

王钦若那个爽哦,我老王要重回权力巅峰咯。结果这事被丁谓知道了,邪魅一笑:“摆酒,我们在政事堂接待王大人。”赵恒说送回政事堂,又没说回去当官?吃饭不行啊!

聚餐一顿,就把王钦若打发走了。

丁谓见王钦若利用赵恒精神不正常,他也利用。

之前寇准在赵恒清醒时同他商量:“刘皇后干政干得太厉害了,陛下……早点让太子监国吧?”

赵恒说OK、OK,一切都OK。

过两天他犯病了,丁谓赶紧找赵恒:“寇准想让太子监国,这是拿您当空气啊!”

赵恒:“你说的都对。”把寇准轰走了。

(不过赵恒对寇准是真爱,到了临死前,经常问左右侍从:“寇准呢?怎么没看见寇准?”根本不记得自己轰走了寇准,希望寇老儿长留身边。)

在老家的寇准打了两个喷嚏。

心想:“陛下您念我也没用,您还是没管管刘皇后。”

说起刘皇后,也是奇葩事一桩。

刘皇后名叫刘娥,是个走街串巷卖唱的女艺人。孤女,无依无靠,18岁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为妻。

银匠来京城做生意,把刘娥也带来京城,在京城卖唱。

赵恒那时是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喜欢听歌听戏,瞧见刘娥,早熟的皇家少年如痴如狂。然后就把刘娥拐回襄王府。

长辈们一瞧不乐意了啊,说哪能沉迷出身这么卑贱的女子?要到赵匡义面前告他儿子的状!

赵恒一看事态不对,“猥琐发育”,把刘娥送出王府,藏到一个亲信家,继续来往。刘娥趁这个机会,开始学文化课,赵恒见状,愈发爱了。

小王爷爱上人妻,并爱了一生。赵恒即位做皇帝后,就把刘娥带进宫中封了美女,不久提贵妃,最后还让她当上了皇后。

刘娥荣宠不衰,那亲家也要封赏吧?可是刘娥是孤女啊!

奇葩来了,赵恒觉得刘娥前夫就是他亲家,让龚美改姓叫“刘美”,拼命封赏,把前夫任命为侍卫司马军都虞候了。

好在大宋社会风气开放,这事没遭什么议论。

真正遭议论的是另外一件事,同赵恒的儿子赵祯有关。

赵恒死后,赵祯登上皇位。少年天子很苦恼啊,一来女明星刘太后垂帘听政,架空小皇帝将近十年。二来,他有3个妈。

这得从赵恒还活着的时候说起,刘娥是不能生育的,但赵恒想要孩子,刘娥就使出移花接木大法,将自己的侍女李氏送给赵恒。

后来,李氏怀孕了,刘娥也假装怀孕,李氏生下一个儿子,就是赵祯,立马被掉包,成了刘娥的儿子。李氏身边的襁褓里包的是一只狸猫。

赵恒不是猫控,不吸猫,他是天书召唤者,最爱的是封建迷信,于是大喊:“妖妇!”把李氏打入冷宫了。

这便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其实这故事最真实,也最残酷的是,根本没有什么狸猫,刘娥设计将李氏的孩儿占为己有,并严禁皇宫里的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赵恒深爱刘娥,默许了这一切。)

总之,刘娥告诉赵祯:“本宫就是你亲妈!”

但她不养他。

赵祯从小被杨妃带大,算是养母,他管刘娥叫大娘娘,管杨妃叫小娘娘。杨太妃对赵祯非常好,刘娥管教赵祯非常严厉,这不许干!那也不许干!有一次赵祯生病了,馋海鲜,天天刷朋友圈养生的刘娥说那怎么行!那地球都得炸了!最后还是杨妃偷偷找海鲜来,煮给赵祯吃。

赵祯小鲜肉时期有个初恋,是王家女儿,但妹子家只是有钱,不是权贵。赵祯向太后刘娥提起此事。

刘娥:“此事谈都不要谈。”刘娥的理由是,王家妹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

然后刘娥把这位王家女儿许配给了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美?这名字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对啦,就是刘娥前夫啊!

这一许配给了赵祯致命一击,成为他最大的少年阴影。

番外报复故事:多年后,赵祯揪住王家家长的一个小把柄,将其发配岭南,禁止王家妹子以国戚身份进入皇宫,其子孙也不得与皇族联姻。

王家妹子虽然嫁人了,但小皇帝还是得结婚啊!刘娥就给他挑选了几位美少女,其中有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刘娥说:“皇帝,来,你选中谁,谁就是皇后。”

赵祯一眼相中了张妹子。

然后刘娥主张立了郭妹子做皇后。

赵祯:“存心的存心的!老太婆就是存心和我过不去!”

于是,赵祯长期冷落郭皇后。

要命的是,郭皇后还是骄横自恣的性格。赵祯宠幸后宫,她都非常嫉妒,对其他嫔妃颐指气使,动则呵斥。当时赵祯宠信尚美人,还给她父亲封官,轰动京城。郭皇后那个气啊,直接跟尚美人撕破脸皮了,鬼才要和你做塑料姐妹花!有一天当着赵祯的面,郭皇后就动起粗来,一巴掌扇过去,然后扇偏了,打在赵祯脸上。

赵祯:“你!打!我!你打皇帝!家暴!国暴!”

这还得了,废后废后!离婚离婚!

赵祯下了诏,说皇后无子,甘愿当道姑,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易名净悟,别居长宁宫。

朝廷大哗。

反对的奏疏几乎淹没了政事堂。

御史台不仅上疏,甚至跑去敲宫门:“陛下您不可以这样做呀!不可以废后哒!”

而且反对的理由大多十分中二,说大臣对于皇帝皇后,就好像儿子侍奉父母。父母不和,可以劝谏,但不可以顺从父亲的意志将母亲废黜。

赵祯头都是大的,心想:“一帮智障。”

好在宰相吕夷简全力支持废后。

原因也是郭皇后自己作死。刘娥死后,赵祯清理她的班底,清到一半,郭皇后插嘴:“咦,都是太后班底,吕夷简凭什么就没事啊?”吕夷简因此被罢免,后来才返聘。

到了这会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朕与吕夷简商量,太后既去,其亲信大臣皆当放外。”

“官家,好是好。但吕夷简不阿附太后,哪得常为宰相。”

最后给郭皇后安了个“伤害皇帝、九年无子”的罪名,废了。

废完一个月,赵祯生了一场大病,大家说:“你看吧,陛下就是宠幸尚美人纵欲过度导致的。”

赵祯:“呸,说什么不好咒朕肾虚!”

左右念经的人太多,赵祯就把尚美人打发去做道士了。

打发完,赵祯有点想念郭废后,可能是身边少了个人,不习惯了吧,想把她接回来。这时赵祯听说郭废后病了,就派了太医去看望。但我们知道,自赵匡义那辈起,大宋皇廷就是蜀中唐门,动不动就毒你。所以太医一去看废后,废后就暴亡了。

赵祯感觉太医是凶手,把他流放岭南,半路上就死了。

又过了些年,中宫不能空着啊!赵祯就让人从有教养的家庭中挑选秀女,“当求德门,以正内治”。当时有个茶商的女儿陈妹子,赵祯很喜欢,可旁边人都说:“等等,等等!皇上您不是说要选有家教的女孩子做皇后吗?怎么能自己打自己脸呢?”

赵祯打掉牙合着血往肚里吞,只好立了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选为皇后。

注:曹彬,即“雍熙北伐”的主帅和背锅者。

赵祯对曹皇后也不爱,他爱张美人,聪明伶俐,短短几年内就由才人直升到贵妃,相当于从实习生提拔到副总裁。

可惜她做不了皇后,因为赵匡胤的祖训,士大夫与皇帝治天下。甚至连张贵妃家里人挂个宣徽使的虚职,也要被大臣们猛烈抨击。那天赵祯正准备上朝,张贵妃拉着他的衣袖:“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

赵祯:“宝贝儿,放心!”

结果在殿上,赵祯还没下达命令,一大堆官员站出来长篇大论反对,唾沫星子都溅到赵祯脸上了。

命令没能说出口。

张贵妃挺难过的,不知道是不是给郁闷的,她31岁就红颜消逝了。赵祯好伤心啊,想起当年宫廷叛乱,是张贵妃挺身而出保护他。天下大旱,张贵妃刺臂出血,写祈雨祷辞。

赵祯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逾矩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

担心朝野的反对,赵祯干脆再宣布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

曹皇后满头问号,因为此时此刻她还活着!

所以,大宋朝出现了“一生一死两皇后”。

旷古未闻。

大臣们当然是拼命上奏,拼命飞唾沫星子。

赵祯这次“勇敢”了一把,不仅置之不理,还辍朝七日,京师禁乐一月。

还好,这事闹过之后,诸位大臣还认赵祯这个皇帝。

赵祯估计也松一口气,因为仁宗朝的名臣还是挺多的。

例如,“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文曲是名侦探包拯,武曲是上阵打仗都要戴面具但并不是兰陵王的狄青。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例如,欧阳修,还有欧阳修相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还有韩琦、文彦博等等。

仁宗嗣统,率多善政,其尤著者,众贤拔茅以进,小范老子(范仲淹)主西事,铁面御史(赵抃)专弹劾,黑王相公(王德用)在枢密,阎罗包老(包拯)任要府,而且郑公(富弼)善北使之职,魏公(韩琦)寒西贼之胆,欧阳(欧阳修)正时文之体,武襄(狄青)成广南之功。

赵祯同这些大臣(不管有名没名),发生过不少堪比段子的故事。

苏辙在高考语文作文里抨击赵祯,说听路人说皇帝好美色,终日歌舞,纸醉金迷,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同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阅卷老师觉得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要给苏辙打零分。赵祯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然后赐予苏辙功名。

四川一书生献诗成都太守,说“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明目张胆煽动造反,太守直接把书生缚送京城。赵祯知道了,哈哈大笑:“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当当。”就授了参军。

有市井的地方就有柳三变的“柳永”,好不容易通过了科举考试,赵祯说:“我经常听你的歌,很熟悉啊。”

柳永:“甚好,甚好。”

赵祯:“你那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不错,既然你不要浮名,那你就别做官了吧?”

柳永说:“好啊,我奉旨填词。”

就这样,柳永还给赵祯写祝寿词,“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盼望他长命百岁。(给赵祯写祝寿词的词人很多,晏殊也写过。)

之前想帮张贵妃家一把,唾沫都喷到赵祯脸上的大臣是包拯,赵祯唾面自干,仍听包拯的。

……

除了大臣,赵祯对待身边的人,也都是段子。

赵祯晚上加班饿了,想吃宵夜羊肉汤,但一旦要吃,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既折腾又费钱,便宁可饿着。

谏官建议皇宫大裁员,跟了赵祯几十年的梳头太监给自己求情,赵祯不仅不听,还把太监辞退出宫,觉得劝皇帝拒绝谏官忠言的太监不能留在身边。

大臣给赵祯送美女,被谏官知道了,死命地批评。

赵祯眼泪涟涟地给美女们每人300贯钱,打发出宫。说自己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个重感情的平常人,美人久留难免情深,要赶紧送走。

赵祯吃饭吃到海鲜蛤蜊,问多少钱?从哪弄来的?

左右回答说一共就28只蛤蜊,多少多少钱。

赵祯惊了,说这一筷子好几十贯钱,朕吃不下!撤了撤了,朕不吃了。

有一次出游,太监发现赵祯走几步一回头,但又不说话,不明就里,但应该不是爱上了太监。回到宫里,赵祯跟妃子说快给我水喝,渴死了。

妃子问:“陛下怎么不路上跟太监要?”

赵祯:“我回头看了好些次,没见他们带水壶。要是被管事大太监知道了,他们肯定要受到处罚,所以朕没问。”

但另外一次,赵祯同宫女太监赌钱,输得挺惨,赵祯居然着厚脸皮把钱要回来了一半,还振振有词这钱不是给朕要的,是给大宋子民们要的。

还有一次,赵祯告诉大家,他昨天晚上在宫中祈雨,后来果然有雨,都打湿了赵祯的衣服。后宫嫔妃劝他避雨,他不听,祈雨祈到雨大,才避雨。这件事不想让外人知道,只后宫和你们知道,嘘……

大家能说什么?只能说“皇上如天之德”,心想陛下戏过了啊……

大臣去看赵祯,发现皇帝寝宫用的床帐、垫具都是MUJI风,赵祯理由是百姓血汗钱不可以随便浪费。

丙戌,中书、枢密院奏事于福宁殿之西合,见帝所御幄亦、裀褥皆质素暗弊,久而不易。帝顾韩琦等曰:“朕居宫中,自奉正如此耳。此亦生民之膏血也,可轻费之哉!”

上头这件事是赵祯晚年发生的,其实也没多晚,40多岁身体就不行了。经常无故晕倒,一昏好多天。

嗯,大家还记得宋皇室的家族病吗?

大臣们很着急啊,急赵祯没有儿子,没有储君。

在大臣们的督(逼)促(迫)下,赵祯认了室子弟赵宗室为养子,立为储君。

回后宫后有左右问他万一之后生了亲生儿子怎么办?

赵祯泪流满面:“认都认了……”

赵祯不甘心让赵宗实当太子,赵宗实还不想干呢!

圣旨颁布后,赵宗实躺家里上表辞让,皇帝再下诏,他再辞,连着辞了18次。那时候写这种稿子要给秘书润稿费,一表十金,赵宗实的秘书写了18篇大赚一笔,提前实现了财务自由。

赵宗实的情绪也来源于童年阴影,他小时候就被接进宫了,交给曹皇后抚养,虽没名分,但实际意思就是准备当儿子。

过几年,赵祯亲儿子出生,赵宗实就被打发回家了。

再过会儿,赵祯儿子死了。

又想起赵宗实。

如此反复。

所以最后赵宗实被接进宫当太子时,他还嘱咐旧家的人:“帮我好好照看着啊,屋子别卖了!没准过两年皇上有儿子,我还得回来住呢!”

赵宗实终究是没回来,赵祯驾崩了,谥号“仁”。他活了54岁,在位42年,是大宋历史上当皇帝最久的一位。

举国哀悼,百姓们都自发披麻戴孝,那个哭啊,据说烧纸烧得灰和烟都遮住了天空。百姓评价赵祯,“诸事不会做,只会做官家”,永远是大宋的皇帝。

当时的辽国皇帝是赵祯的网友和粉丝,很崇拜赵祯,说“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还曾找赵祯讨要了一幅真人写真画,光明正大藏小柜子里。辽帝听说赵祯死了,哭了,要给他立祠。

赵宗实改名赵曙,即位了。

赵曙活得更短,三十几岁就挂了,在位时间只有5年。

五年里有一年半时间,他都在和大臣们撕一件事:到底该叫自己亲爹父亲还是大伯?

那些年,这个问题比薛定谔的猫还难解。

这场皇帝和有关部门讨论生父名分问题,持续18个月的论战,史上称为“濮议”。

赵曙不仅名分问题上一根筋,而且是一枚痴情种子。

他小时候入宫,认识了赵祯曹皇后姐姐的女儿高滔滔,从小青梅竹马,16岁即聘高滔滔为妇。赵曙做皇帝,高氏自然成了皇后,两人生下四子四女——也是赵曙的全部子女。

赵曙没有其他妃嫔,“左右无一侍御者”。

皇帝只有一个女人,肯定会被大家反对啊,升级的曹太后就第一个站出来说不妥,让赵曙临幸宫人。高皇后听了,一噘嘴巴,说:“去跟太后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赵祯在时,长辈们都喊他“十三”,赵祯封他为团练使。

八卦总是传千里,这话传出宫去,成为大家的笑料。赵曙却不在意,严格遵照老婆心意,跟养母曹太后对抗,对太后提出的“让皇上多亲近美女”的指示不屑一顾。

伉俪情深,可却不能共白首,赵曙去了,独留下高皇后升级太后,儿子赵顼登基。

赵顼是位热血青年,脑袋里只有两个字:改革。

一天到晚就想做改革的总设计师。

宋朝官僚机构臃肿,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邻国的大量岁币,导致财政年年亏空,公元1065年已经赤字1750余万。赵顼觉着,要想富国强兵,必须变法革新。

当时有一个人非常支持赵顼的理想,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君臣一拍即合,开始搞“王安石变法”,包括三部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这可是自战国“商鞅变法”后,隔着一千年,中国的第二次巨大社会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许多观念十分超前,也许再过个几百年,上千年来用,就不会遭受太多异议。但在那个时候,旧党对变法是一片反对声。

朝野上下,全是指责和谩骂,“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

赵顼是位改革派,还是位愤青,谁怼变法他就怼谁,全心全意支持王安石,甚至不惜同亲兄弟和亲妈决裂,大家都觉得他走火入魔了。

赵顼自己则觉得身边人全走火入魔了,什么事都要同他作对。

“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

国内变法热火朝天,国外也开始打起仗来,先打交趾,然后打西夏。

赵顼打西夏时恐惧症就复发了,他在交界修筑永乐城屯军,想要困住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30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

战报传到京城,赵顼正上着朝呢,当着文武百官放声大哭。

从此,赵顼也同列祖列宗一样,失去了斗志,纳贡和议吧!

仿佛宋室魔咒,赵顼也没活过40岁,38岁就挂了。

高太后这会儿还在人世,级别往上又升了一级,成为太皇太后,辅佐9岁的新任小皇帝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