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如果说,现在你需要听一个人从头到尾给你讲一遍宪法、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者权益保障法等全部琐碎的规定,请给我描述一下你即将产生的感受。

痛苦?绝望?无聊?想打人?

那如果我给你换个人来读呢?——什么?换谁都没用?

这个问题,西晋武帝朝的官员不用考虑,因为他们有裴楷。

什么,那一定是因为裴楷长得很好看吧!

嗯……能够在魏晋时期当上名士,没有一张让人见而不忘的美好面孔怎么行?可是,要在魏晋时期当上名士,空有一张让人见而不忘的美好面孔也是远远不够的。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时期出身于著名世家大族河东裴氏,爷爷裴茂曾经当过东汉的尚书令,爸爸裴徽是曹魏的冀州刺史,堂兄裴秀是曹魏的司空,可以说是真正的含着金钥匙出生……而裴楷本人,除了有着让世人感慨“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让著名帅哥王衍也赞叹“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好皮囊,还博学多闻,年少时就已经誉满江湖。

《晋书》记载:裴楷非常善于宣读律令,他在御前读新律,并逐一评论律法是否得当,当时不仅没有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情绪,反而是“左右属目,听者忘倦”。

这个能把律法都读出妙趣横生的小伙子裴楷,不仅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而且年纪轻轻就被大家和王戎相提并论:说有一次吏部郎这个官位空缺了,晋文帝问钟会谁比较适合,钟会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他们俩都很适合。于是裴楷就变成了吏部郎。

要知道,王戎那时早已成名,可是竹林七贤之一。这可是非常高规格的评论。

年少成名当然是需要资本的。出身名门自然是一条,而弱冠之年的裴楷,即便在名门之中都能闪闪发光,他“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经理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玉人”,大家都说:“在裴楷身边就感觉自己站在一座玉山旁边一样!真是闪闪发光啊!见到他我都不自觉严肃起来了呢!”

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美少年太多,大家的词都夸不过来,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也曾经被称作玉山,嵇康的著名好友山涛也曾经评论说:“我朋友康康太好看了!喝醉酒都好看!他喝醉酒的样子就好像玉山摇摇欲坠啊!”

不过,一下子顶着两位竹林七贤前辈的名号出山的裴楷,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少年了。

魏晋时期,学术体系大概沿袭两汉形成的“家学”体系,即一个家族有一套自己的对于六经之中的某一经的解释和理解。而裴楷作为裴氏少年一辈中的佼佼者,尤其擅长《老子》《易经》。

别小看这两本书,《易经》在讲究气数运理的儒学体系世界观中,地位自然是不必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思想横行,你不悲观出世一点、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一点,你都不好意思抬起头做人。所以说,裴楷的这点学术倾向,基本上就可以让他在名士圈里站稳脚跟了。但真正让裴楷名声大噪的应该还是这件事了。

当时晋武帝刚刚登基,走流程占卜一下皇位能传多少代,结果得到了“一”这个数字,心态当时就崩了,所有大臣心里都慌得要命,可是啥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裴楷简单地梳理了一下自己满脑子的《易经》知识,他整理了下自己的衣冠,清了清嗓子,像个主角一样不紧不慢地开口了:“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言以蔽之,陛下!别难过!这是好事啊!大大的好事啊!

果然武帝一听开心了,所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自此之后的裴楷官运亨通,不久之后就“拜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入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侍中”。

都说装逼是会上瘾的,裴楷发现:成为人群中的焦点的感觉——真好啊!

晋武帝平吴之后和大臣们讨论治世之道,裴楷站起来就是一顿“陈三五之风”、“叙汉魏盛衰之迹”,皇上说真好真好,大臣们也说真棒真棒。

一般爱出风头的人都相当爱管闲事,裴楷也不例外。

史书记载,这是一个专注于缩小贫富差距的大善人。但是囿于时代,裴楷的思维比较简单,不是发展经济,而是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一种侠客思维:劫富济贫!

说他每次到权贵家里玩,都要带走人家家里的好东西,然后自己家里的东西,也动不动就全部送给别人。

光是自己的还不够,梁王和赵王是当时很有权力的两个亲王,裴楷一合计:“啊!有钱!”于是立刻上去请他们俩每人出钱百万来救济穷人。

这时候就有人看不过去了,说:“裴楷啊!你用自己的东西救济穷人我们没意见,你这样子道德绑架敲诈勒索可是有点过分哦!”裴楷倒很有道理:“天之道,损有余以利不足。”说劫富济贫是天的意志啊!这句话其实出于老子《道德经》,还有下半句:“人之道,损不足以利有余。”

虽然现代社会法律精神的根本源于罗马法,核心在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里,有钱人确实是有义务接济没钱的人的。

这只能说明裴楷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太大问题,不能说明在今天还存有这种思想的人没有问题,毕竟时间的车轮在不停向前。

裴楷的爱管闲事还体现在他总是喜欢评论别人的是非。

石崇和裴楷没有交情。有一次长水校尉孙季舒和石崇喝酒,酒后失态,然后石崇就想要奏他一本子。这时候裴楷就跳出来救了孙季舒,说:“你喝了人家的酒还怪人家酒后失态,你有点过分了吧?”这是救人。

还有一次是搞人。

皇上有一次说:“我当皇帝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啊?”裴楷说:“陛下您哪儿都做得好啊,就是朝中还有贾充这样的奸臣,让人有点遗憾。”皇上一寻思,就把贾充外任了。

这个贾充什么人啊,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贾南风的爹,大大的奸臣。

爱出风头到管管闲事也就罢了,我们的裴楷,连临死之际都不忘记自己的表演——虽然几次没死成。

裴楷活到五十五岁,在那个年代还算长寿。传说他临死之前,家里在做饭的时候,黍在甑中像是被仙女棒操纵了一样变来变去“变如拳,或作血,或作芜菁子”。

但他在此之前曾经两次徘徊在鬼门关,而且这两次被杀的经历都和他的亲家有关。

裴楷第一次要被杀的时候,是因为他的儿子裴瓒娶了杨骏的闺女,但裴楷一直以来就看不上杨骏。杨骏掌握朝政的时候两人也没有啥往来,等到杨骏摊上事被杀了,裴楷却因为这桩亲事也被抓了起来要杀头。事发突然,大家都吓得要命,裴楷却想:“我要开始表演了!”只见他“容色不变,举动自若”,要了纸笔要开始写遗书。结果这次事情被侍中傅祗摆平了,裴楷大难不死,经此一劫被太保卫瓘和太宰亮称赞“贞正不阿附”,要封他为临海侯,食邑二千户,代替楚王玮去做北军中侯,升任散骑常侍。

楚王玮一听不高兴了,裴楷也不敢要啊,于是裴楷只是做了个尚书。

虽说没有抢楚王的位置,但楚王玮这一遭下来和太保卫瓘、太宰亮的梁子算是结下来了。甭管这次楚王有没有记恨裴楷,但裴楷和这两人都是亲家,肯定是躲不过去的,他只能请求出镇外地,祈祷楚王忘了这件事。

可楚王不是记性那么差的人,裴楷还没去上任,楚王那边立刻就假造圣旨要弄死太保和太宰,裴楷一听说他们的事情,终于忘记了这是一场表演。风度,不存在的!他驾着车连夜躲到了岳父王浑的家里,和太宰亮的小儿子一晚上换了八次地方,跑得腿都要断了,才终于逃命成功。

又一次,裴楷大难不死,留下一条命等到楚王玮被治罪死了,升任中书令、加侍中,掌管机要了。

但也许这些对于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后福”,因为他有“渴利疾”,当常侍的时候请求被贬为河内太守,当侍中的时候请求被贬为河南尹,和杨骏关系不好就想去当卫尉……晋昭帝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很感动,就又升了他的官让他当光禄大夫……

裴楷:难受……

其他官员:举报我方裴楷……演员!

估计裴楷只会冷笑一声:哼,庸人们,“世间的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Show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