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男子

文/酒酿圆子

好朋友阮籍都成了大名士,“竹林七贤”中的门面担当嵇康岂有不红的道理。

嵇康比阮籍小了十来岁,两人不仅关系好,还都是当时的文人领袖,名号响当当的大名士。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并非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父亲只是魏国的一个基层官员,嵇康的出名,完全是依靠个人的才华,以及他与生俱来的帅气。

同时期的山涛形容嵇康的样子是:“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最后一句翻译过来是:嵇康喝醉的时候,看起像玉山倾斜一样。玉是洁白明亮、晶莹剔透的,由此可见,嵇康的皮肤非常白皙且有光泽,十分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趣味。

那时候没有PS,没有美颜相机,作为见过嵇康的人,山涛的说法很有说服力。

再加上嵇康“身长七尺八寸”,身高一米八,身形挺拔,不仅是当时,放到现在看,也是不折不扣的完美身形。

这样一个人,才华自然也是极高的。嵇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亦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书法“精光照人,气格凌云”,擅绘丹青,又通晓音律,完全不给其他人活路。

弱冠之年,才高八斗的嵇康从老家安徽出发,来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

由于长相帅气、才华出众,没过多久,嵇康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名士。史书上记载他“风姿特秀”、“英标秀上”,各种溢美之词仿佛不要钱似的往嵇康身上堆,简直是行走的荷尔蒙,洛阳少女的梦中情人。

曹魏宗室的郡主也不例外。来到洛阳之后,嵇康的桃花运一直不错,每天向他表白的姑娘数不胜数,只是嵇康为人心高气傲,一般姑娘都看不上眼。正史四年前后(243年),嵇康娶了曹操的孙女长乐亭主。基层人民出生的嵇康,竟然娶到了王爷的女儿,只能说在魏晋,长得好看真是了不起的技能。

婚后两人的感情一直不错,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赢家全都有,再加上一群志同道友的合朋友,嵇康这段时间过得可谓潇洒之极。

嵇康与阮籍、山涛等人都是大名士,爱喝酒爱谈老庄,初次在洛阳相逢便一见如故,几人好得如胶似漆,日日黏在一起喝酒,连山涛的老婆韩氏都觉得有点儿不正常。有一天,韩氏问山涛怎么回事。山涛答道:“如今这天底下,能跟我当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个了!”

这下韩氏更好奇了,阮籍、嵇康到底是什么人,面子竟然这么大?好奇归好奇,在万恶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能随便见陌生男人的。为了哄老婆开心,山涛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过了几天,阮籍、嵇康两人来山涛家玩,喝酒喝得兴起时,山涛留两人住宿,朋友的一番好意,哪有不从的道理。两人愉快地答应了。夜深了,韩氏偷偷躲在窗外观察几人,本来只想偷瞧两眼就走,没想到阮籍、嵇康两人风姿卓越,看着看着看入了迷,通宵达旦,流连忘返。

第二天,山涛问自己妻子的看法:“你觉得我的朋友如何?”

韩氏拍拍他的肩膀道:“你的才华比不上那两人,但是你气度大,不会嫉妒他们,还是可以跟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

山涛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点头道:“对对对!你说得一点没错,我也觉得我气度比较大。”

山涛,一个热心快肠、肚能撑船的人,这一性格特点基本贯彻了他的一生。以至于后来嵇康跟他写了绝交信,他都没生气。

朋友有了,妻子也娶了,还有什么别的追求呢?人生赢家嵇康想了想,决定搬家去山阳隐居,悠悠哉哉过日子。恰好这时,司马懿准备发力修理曹爽,一时之间大家都不知道该站哪边,眼看着要变天,山涛和阮籍赶紧辞官,跟着嵇康一同走上隐居之路。

在魏晋,隐居是名士避祸的最好理由。跟我们今天明星都要曝光度不同,魏晋时期的名士们,越隐居,名气反而越大,大家都会觉得你很有神秘感。

自此,一个闪亮的名称登上历史舞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以嵇康为核心的一个文士团体,包括了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他们都好老庄之学,交游的地点基本都在嵇康家附近的竹林中,因此后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老实说,竹林七贤的聚会中,并不只有七个人,除了上面几位老朋友外,吕安、吕巽两兄弟也会时不时地过来拜访。这两人,在嵇康之后的命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隐居山阳的这段日子,是嵇康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除了喝酒交游写文章弹琴之外,嵇康还有一项特殊爱好——打铁。在古代,铁匠可不是什么受人尊敬的职业,这种卖力气的累活,不是为生活所迫,没人愿意干。嵇康不一样,他连打铁都打得潇洒至极。附近的村民们想打点铁具马掌时,便来找嵇康帮忙,价钱随便给,就算不给嵇康也无所谓。打铁的钱,都被用来买酒,纵情山水,弹琴一曲,又是一天快活的时光。

孔武有力、才华逼人、洒脱不羁、冷面傲娇,再加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嵇康简直集合了所有“玛丽苏”小说中男主的优点。难怪有次嵇康背着竹篓上山采药,碰到山里的樵夫,对方还以为他是在山里清修的仙人。

嵇康的名气太大,经常有粉丝慕名前来。

这天,一名粉丝带着自己的作品大老远地从首都跑来,临到嵇康家门前,又有些退缩。

这名粉丝不是一般人,他是当时鼎鼎大名的书法家钟繇的孙子,钟会。他来找嵇康,一方面是想亲眼见一下偶像,另一方面,是想让嵇康看看自己的文章,夸奖一下自己。钟会年纪不大,却特别有商业头脑,早在一千年前就发现了“名人效应”原理——嵇康这种名满天下的大名士,看一看自己的文章,随便客套地夸上一两句,自己不就出名了吗。

算盘倒是打得很精,不过像嵇康这种个性耿直的boy,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不会跟他商业互吹,万一被骂得狗血淋头出门,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钟会站在门前踌躇了老半天,都定不下主意。最后,他把心一横,将自己的文章扔了进去,扔完赶紧跑路。

回到家中,钟会惴惴不安地等待消息。

一天过去了,嵇康毫无反应。

一月过去了,嵇康毫无反应。

一年过去了,嵇康还是毫无反应。

别说夸奖了,对于钟会写的这篇文章,嵇康骂都没骂一句,仿佛这篇文章从来不存在一般。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最大的侮辱不是仇恨,而是无视。钟会这篇投石问路的文章可能写得不太对嵇康的胃口,所以嵇康压根没理睬他。

钟会被气得七窍生烟。不过此时他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也奈何不了嵇康。总之,这梁子是结下了,嵇康,以后咱们走着瞧。

后来钟会投靠了司马氏,一路青云直上,坐上了魏国公安部一把手位置,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时他又想到了嵇康。当初自己籍籍无名的时候,嵇康看不起自己,现在自己的官够大了吧,他还敢轻视自己吗。

自信心膨胀的钟会,再次站在了嵇康家门前。这次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等待前辈推荐的毛头小子了,他手握重权,又深得司马昭信任,人人争相巴结,不信这嵇康不识抬举。

与第一次不同,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嵇康家中。

嵇康正跟向秀一起在家中打铁,钟会进来的时候,嵇康头都没抬一下,依然专心致志地打着铁,仿佛压根不存在钟会这个人。

钟会被再次无视了。

他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又一次被狠狠地践踏了。尴尬之余,钟会只得调转马头,讪讪而去。这时,嵇康终于说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你听到了什么所以来?又看到了什么所以离开?

钟会略作思索,答道:“闻所未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再一次前来,钟会不仅没得到想象中的欢迎,反而带着哑谜一般的对话离开了。回去之后,越想越生气,这嵇康也太不识抬举了吧,必须找机会杀了他!

钟会小人得志,也顾不上什么儒家风度了,反正他身为国家高官,找个借口收拾嵇康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机会很快就来了。

公元261年。

嵇康正在山阳的家中奋笔直书,他的手边,放着一封老朋友山涛寄来的信。当初一起在竹林中吟诗作对的朋友们,此时早已各奔了东西。其中阮籍**不羁,刘伶醉酒当歌,早早地避开了政治漩涡,唯有年纪最大、为人稳重的山涛,投靠司马氏,出仕为官。

前一年,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国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曹髦被杀了。皇帝被杀,这还得了,举国震惊之余,大家一致把矛头指向了大将军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皇帝出事了,当然是你干的!

司马昭很委屈。本来,司马昭只是想给自己加个九锡,过一过权臣瘾,没想这么快背上“弑君犯上”的骂名,没想到底下人不听话,一不小心把皇帝曹髦给杀了。

经此变故,司马氏大获全胜,曹魏政权名存实亡。普天之下,再也没有敢跟司马家作对的人。

山涛是个明白人,曹氏家族靠不住,司马氏上位之后,不会放过那些不听话的文人名士。嵇康名气太大,很容易成为靶子。为了好友的安危,在政局如此敏感的时刻,山涛给嵇康写了封信,劝他出仕当官,接替自己的位置。

嵇康收到信之后很生气:“你什么意思?明知道我从不care司马家的,还寄来这封信羞辱我。”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封流传千古的《与山巨源之绝交书》。

按理说,绝交直接拉黑就好了,用得着写这么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么。

嵇康虽然性格刚烈,但绝不愚笨,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好友的一番苦心。

这封信,表面上是写给山涛的,实际上是写给当时魏国的最高统治者司马昭看的。在信中,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礼法制度无聊透顶,我为什么要出来做官,受这种气?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爱做官就去做,我可不想沾上一身的血腥气味。

宁死不与司马氏合作,这就是嵇康的回答。

国民偶像嵇康写完《与山巨源之绝交书》后,这篇文章立刻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最火的热点。司马昭看了这篇文章后,面子上很挂不住:嵇康你这家伙,写文章指桑骂槐,以为我看不出来是在骂我吗。

恰巧钟会当时是司马昭的心腹,嵇康自己送上门来的借口,岂有放过的道理。钟会立刻劝司马昭杀了嵇康,这家伙大逆不道,必须杀了他才能让他知道现在谁说了算!

司马昭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吧。”

骂归骂,司马昭还是不想背上屠戮名士的骂名,反正每天骂他的人那么多,想想就忍了。

这道劫总算惊险万分地度过了。

不久之后,发生了一起桃色丑闻。还记得前面的吕安、吕巽两兄弟吗,这两人跟嵇康的关系都很好,在山阳隐居时几人经常来往。吕家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哥哥吕巽在朝中做官,弟弟吕安自己也是大名士,他娶了位貌美如花的妻子徐氏,两人感情很好。万万没想到,有一次吕巽趁着弟弟不在家,强奸了自己的弟媳。魏晋时期,伦理纲常是重中之重,这种丑事传出去还得了,吕巽必须得完蛋。

眼看着东窗事发,吕巽赶紧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嵇康帮忙。恰好吕安也跟嵇康关系不错,也去找嵇康商量办法。嵇康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两边都是好朋友,再加又不是什么大事,何必闹得兄弟离心。嵇康热心地当了一次和事佬,劝吕安放自己哥哥一马。吕安一想,的确有道理,自己哥哥肯定是一时糊涂鬼迷心窍,这次知道错了,以后不再犯了就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

吕安这边准备以德报怨,吕巽却在想着怎么算计弟弟脱身。哪个男人能忍下头顶绿帽的耻辱,吕安肯定会搞得他身败名裂,干脆恶人先告状,先将吕安名声搞臭好了。于是吕巽一不做二不休,率先去衙门里诬告吕安殴打自己的母亲。

地方官员一听,打母亲,一点儿都不讲孝道,这还得了,立刻下狱!

吕安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流放了。

嵇康听到消息后,气得七窍生烟,立刻写了封信大骂吕巽,要跟他绝交。这封绝交信就写得简明扼要许多:“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态度果决,毫不拖泥带水。对比起来,他给山涛写的那封绝交信,简直称得上语重心长、情意绵绵。

绝交信写了,但是人还是没救到。该怎么办呢?向来不管闲事的嵇康索性亲自来到衙门,为吕安伸冤作证。那些官员一瞧,咦这不是写信骂过司马昭的嵇康吗?正愁没理由抓你呢,你也一起下狱去吧!

于是倒霉的嵇康也被抓了起来。

嵇康被抓之后,全社会都轰动了,当即掀起了一股营救嵇康的热潮。不仅朋友们四处奔走,太学生们集体请愿,许多跟嵇康平时没什么交集的名士也出来为嵇康说话。

平日里嵇康为人倨傲,不搞商业互吹,不玩拉帮结派,更不出仕做官,来来往往也就是竹林七贤那几人,危难时刻,竟然有这么多人站在他的这边,坚信他的清白。

这就是人格魅力的力量。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闹到了最高CEO司马昭那儿。司马昭一看很头疼,这么多人为嵇康请愿,我要是杀了他,不是又成千古罪人了吗。不行不行,这黑锅我不能背。

这时候,钟会再次出场了。司马昭之所以不想杀嵇康,是怕失了民心,钟会抓住了他的软肋,说了几句极高明的话。

首先,他给司马昭戴了一顶高帽子:“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

如今国家在您的统治下,四海升平,一片繁荣,所有人都爱戴您,没人在背后说您坏话。

潜台词:就算您杀了嵇康,那些百姓也不敢多说什么。

再说嵇康的不是:“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嵇康这样的大名士,上不尊重天子,下不把王侯放在眼里,恃才傲物,不能为我们所用,留着他不仅对社会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将大家带坏。

潜台词:嵇康这样不服管教的人,您都不杀他,这不是助长了这种不把司马家放在眼里的风气么!

听到这里,司马昭已经有些动摇了。

钟会趁机加了最后一句:“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

这句话中涉及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子牙杀华士,一个是孔子杀正卯。司马昭您不是最信奉孔孟之道吗,贤明如姜子牙、圣德如孔子这样的人,面对不跟自己合作的名士都一杀了之,您还在犹豫什么呢?

这句话太狠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威名,也为了大局的稳定,司马昭当即决定,嵇康,该杀!

嵇康就这样迎来了自己的最终命运。

公元263年的中午,嵇康临刑东市。面对死亡,他神色不变,镇定地索琴,弹之,仿佛这只是在竹林中隐居的一个平常午后。

曲终,嵇康摸着琴,感慨道:“过去袁孝尼曾经想学这首曲子,我没有教给他,《广陵散》从此绝矣!”

闻者无不涕泪。

嵇康最后没有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哥哥,反而将他们托付给了曾经绝交过的山涛。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只要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

每次读到这句话都鼻子发酸,一个人在临终之时,真诚无条件地信任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也并未辜负对方的信任。

这才是友谊的伟大之处。

鲁迅在《淡淡的血痕中》中曾经写道:“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嵇康是文人,是美男,也是猛人。这个世界,他来过,生活过,爱过也恨过,留下了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足够了。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