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道士

文东野

古人认为山水有灵气,可洗涤心灵,陶冶情操。而我在华山山路见人头攒动,不由心叹:任有多少灵气,也不够这么多人用的。

我疏于运动,过了南天门,就累得走不动了。于是找了一处僻静的地儿,坐着休息一会儿。坐下不到一会儿,一个身穿灰不溜秋的道袍的道士悠悠然走了过来。

那道士也不理我,捧着本书眯着眼睛看了起来。我瞅了眼书名,竟是《毛选》。好奇怪的道士。

“道长,你好啊。”我好奇心起,给道士打起招呼来。

道士抬起头看看我,笑着说:“你也好啊。有什么事吗?”

我这时脑子一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随口就问:“道长啊,你是干什么的?”

刚问完这句,我心里就开始骂自己傻。人家是道士啊,当然是干道士的工作。咦,话说道士到底干什么的?

道士听我这一问也不生气,依然笑眯眯地回道:“我是道士。”

“那你抓鬼吗?”

“不抓。我不信牛鬼蛇神。”

“看风水吗?”

“不看。”

“那道长你到底干什么?”

“求道啊。”

“求什么道?”

道士想了想说:“一句话说不清楚。”

中华五千年,朝代更迭。自盛唐衰败后,天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有道之士心忧黎民,可惜有心无力,只好隐于山泽待明君救世。其中,在华山之上,就有一得道高人。

这道士名陈抟,号扶摇子。不忍见苍生受苦,他干脆上华山结庐而住。话说在山上清修的道人也不少,他们每日里习黄老,颂道经,哪个不是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偏偏这陈道士每天蒙头大睡,不问世事,只告诉道童一句:“天下要是太平了就叫醒我。”

陈道士这一睡不知多少年。这一日,道童兴冲冲地叫醒他:“道长,道长,天下太平了。郭威死,柴荣为帝。”

陈道士勉强睁开了眼睛,嘴里喃喃自语:“困意未去,还要再睡。”翻个身继续睡了起来。

大周虽立,然战火依旧。这天下仍待明君。

话说某天,破天荒的陈道士自己醒了过来,打着呵欠让道童准备好象棋,摆好了却又不下,说是要去山下找一有缘人。

华山脚下行客不少,各色人等样样俱全。陈道士入定一般,一概不理。道童看得心急,道:“道长,您不是要找人下棋吗?这刚才几十人都过去了,您都不理。待会儿天色已晚,就没人了呀。”

陈道士道:“不急不急,你看这人不来了吗?”

话音未落,远处马蹄声响,一人骑马而来。

“快快,拦住他!”陈道士大叫。

道童鼓着勇气站在路中,那马来得好快,已然到了面前。

骑马的是一个年轻人,背着一根盘龙棍。见有人挡路,连忙勒马立住,马鞭一甩,骂道:“小道士不要命了,快快让开!”

“阁下莫慌,老道找你有事。”

年轻人眉毛一竖,怒道:“老子没钱施舍你们这些道士。”陈道士笑道:“贫道不要钱,只想找人下下象棋。”

“下棋?”年轻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趣,“想不到道长和我一样也深迷此道,今天有缘咱们下个痛快。”

看来年轻人也是个棋痴,麻利地下了马,就和陈道士在山下的凉亭里摆开了棋盘。

“看阁下打扮,像是行伍中人。”陈道士持红先下。

“正是,本人在军中当差,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年轻人随口应答,眼睛却盯着棋盘。

“当兵好啊,为国为民,斩敌立功。”陈道士赞道。

年轻人哂笑一声道:“战场多难,指不定哪天就战死了。有什么好的。不比你们道士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陈道士摆手道:“你这是小看我等修道之人了,须知我等虽是方外之人,但也有无尽烦恼。”

“什么烦恼,莫不是担心成不了仙?哈哈。”

“贫道忧的是天下苍生啊。天下百姓正处水火之中,贫道虽在山中,却看不到山灵水秀,只闻得黎民哀号。这人间已是地狱,贫道无心修成神仙,倒想修得人间变成仙境。”

“道长心怀天下,可敬可敬啊。但不知道长是想怎样解救百姓,是在山上作法求神仙保佑吗?好,先吃你一卒。”

“作法求神只是愚弄世人,修道之人当有大智慧,为世人指点迷津。阁下棋力不弱,但贪功好进,为占贫道一点便宜,却失了大局。”

此刻棋盘上年轻人正占优势,就要一鼓作气地拿下这局。却不料陈道士奇招一出,几步棋后局势逆转,年轻人无奈,只好认输。

年轻人一脸懊恼,连拍大腿道:“就差一点了。来来来,咱们再来一局。”

“再来一局也可,但这局既然是贫道赢了,就要先收一点红利。阁下背囊里的银两就送给贫道吧。”

年轻人随手把背囊丢给道士,不耐烦道:“拿去就是。”

陈道士笑道:“阁下当真爽快,好,那再来一局。不过这一局就赌阁下的盘龙棍和马匹。”

两人谈好赌注,接着开始下一局。

年轻人吃了上一局的亏,这局一改风格,步步为营,小心翼翼。

“道长,在下有一事不解,道长这般人物,为何要贪这银两?”年轻人问道。

“贫道一不给人看风水,二不给人驱邪,也不屑去求人施舍。但贫道也是人啊,不吃饭也会饿死的。”

年轻人大笑道:“道长也是个实在人。不过,下棋就不实在了。你屡屡露出破绽,想引我上当。”

陈道士叹道:“年轻人不可太贪功是对的,但年轻正是血气方刚之时,靠的是一身胆气,搏出个大好功业。此时,你却计较得失,不冒一丝风险,正是大忌啊。”

这局年轻人太过小心,以致手脚施展不开。被陈道士杀得丢盔卸甲,大败特败。

“唉,道长好手段。我这吃饭的家伙就归你了。”年轻人无奈地把盘龙棍交了出去。

陈道士摆弄着棋盘,笑道:“要不要再来一局?”

年轻人看着两手空空的自己,摇了摇头。

“道长,在下已是一无所有了。”

“是吗?话说贫道当年隐居华山时也是身无分文,无亲无故。可贫道不觉自己一无所有。你可知贫道有何物?”

年轻人一脸茫然地看着道士。

“贫道有一志!志在天下苍生,志在百姓安康。贫道问你,你可有志?”

年轻人想了半天,回顾半生每日里庸庸碌碌,只求温饱,从未想过此事,此时一想心中很是惆怅。他摇头道:“在下身在乱世,朝不保夕,哪里有什么志向。”

“阁下勿沮丧,来,随贫道在这山上走走,消消丧气。”

年轻人一想,此事也好,便随陈道士上了山。

两人过南天门,直上华山顶峰。

陈道士一指群峰,道:“此处乃群峰最高,诸峰皆在它之下。站在此处,不可谓不高,但还是躲不掉黎民百姓的悲涕之音。阁下此刻能听到吗?”

年轻人抬眼望去,倾耳听去。哪里有什么悲啼?但他还是听到了,他听到的是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儿死母涕,父死子涕,夫死妻涕,声声惊魂啊!

腾然,他心中一动,一股豪气顿生。年轻人回身大叫:“道长!可愿再来一局否!”

“好,你拿什么当赌注。”

年轻人伸长手臂指着华山诸峰,道:“我以这华山为赌注!”

陈道士笑道:“这华山又不是你的,你怎么能拿来当赌注!”

年轻人“哈哈”大笑:“道长,你怎知这华山以后不会是我的。”

陈道士一愣,也大笑道:“好志气!贫道就与你赌这华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按理说华山乃是后周柴家皇帝的地界,这两人却视它为囊中之物,胆大包天地拿来当赌注。

这一局已是第三局,前两局年轻人输得一败涂地。此局还是厚着脸皮拿华山当赌注,年轻人自然不敢怠慢,一门心思全用在这棋局之上。

这局年轻人攻中带守,不慢不急,俨然有大将风范。陈道士也全力以赴,棋盘上你来我往,杀得很是精彩。

但象棋之道非一日功成,年轻人虽有所悟,但棋力还是不济。在关键之时犯了难,自己已是大好局面,这步马进则有望赢下此局。可其中风险很大,一个不小心满盘皆输。若是固守不动,这机会稍纵即逝,又不知何时才能拿下此局。

年轻人拈棋不落,不知该如何。

“唉,在下还是棋力太弱,这步棋实在是不知怎么下。看来我还是输了。”年轻人叹道。

“那不如咱们互换如何?贫道来持你的子。”

年轻人看自己局势不利,陈道士一方却风生水起,这一换是大占便宜。于是他连忙答应。

陈道士看着棋盘,自语道:“此乃生死之时,成败在此。眼下勿谈什么成败,其志在前,触手可及,应一马当先,平定天下!”

陈道士马走子落,年轻人最后还是输了。

“好个一马定天下!”年轻人由衷折服。

陈道士笑道:“定天下倒不敢说,不过这一马可是定了华山。愿赌服输,从此,这华山就是我道家的了。”

“归道家就归道家,今天连战三局真是痛快。道长,在下这就告辞了。”年轻人毫不在乎。

“慢着,口说无凭。咱们立下文书。贫道来写,你签下名号即可。”

“写就写,道长事真多,还怕少了你的不成。”

陈道士写下文书,把笔交于年轻人。

年轻人挥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赵匡胤。

陈道士笑眯眯地把文书收入怀中,道:“既然得了华山,贫道就不贪你的银两、兵刃、马匹了。你全带走吧。”

年轻人连忙拜谢,带着东西下了华山。

陈道士往榻上一躺,闭着眼睛道:“这一觉肯定是场美梦。”

若干年后,当初上华山的年轻人已是功成名就,在后周王朝中位极人臣,手握兵权。这一年,他领军平叛,路过陈桥时,手下兵将有意无意地为他献上一件黄袍,那是皇帝的衣冠。

他看着黄袍,耳边是众将官的催促。

“反了吧!”

“将军,不!皇上,起兵吧!”

他听得心烦,大喝一声:“住口!”众将声息。

当皇帝,谁不想当。可若是今日起了兵,当不成怎么办?自己不免死无葬身之地,史书也要记下一笔,叛将赵匡胤。

但要是打消了此念,后周皇帝不过是一小孩,奶还未断,别说什么治理国家了。自己为后周征战四方,到最后站在自己头上的却是一个小儿。

反还是不反?此刻的赵匡胤犹豫了。

他为人做事,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这还是第二次让他如此犹豫。

第一次就是在那华山棋盘上。

想到此处,他眼睛一亮,心中疑惑顿开,脑子满是陈道士的那席话:其志在前,唾手可得,应一马当先,平定天下。更何况赵匡胤怎是那赖账之人,说要把华山送那道士,就绝不食言。

他拉过黄袍,往身上一披,环顾众将士。众将脸上满是欢喜激动,皆等着他发号施令。

“众将听令!今日起兵!”

宋家王朝就此在历史上登场了。

华山之上,陈道士出奇地没有睡觉。道童在一旁问道:“道长,您为何不睡了?”

陈道士笑着说:“不睡了,睡不着了。我要好好看看这太平盛世。”

故事讲完,那道士讲得口干舌燥。我若有所思。

我腾然站起,满脸兴奋地对道士说:“道长,下棋不?”

道长摇摇头却道:“对不起,不会。斗地主还行,不过少个人。”

——封卷——

职业小百科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教徒。隋唐前后的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时期奉道之士增多,对在家修持的人,称为“火居道士”,以区别出家道士。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天师,指张道陵天师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陆修静(刘宋)、隋代焦子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