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惊魂思皈依

虽然在长安城玩尽了权谋,施行了血淋淋的统治,实现了自己的宏愿,但武则天每每合上眼,那些如王皇后、萧淑妃一样的冤魂厉鬼便前来找她算账。她在这种极度恐惧的煎熬中,稍稍省悟过来。这天夜里,武则天梦见佛降法云,缠裹着自己的身体。全身汗渍斑斑地惊醒后,她据此遂生出一些忏悔之意,决心皈依佛门,寄托精神希望,当一个大仁大慈的大居士。

就这样,她一方面迁往东都洛阳,在洛阳白马寺大兴土木建筑佛寺;一方面下令精心修缮庆山寺,并命人精雕细凿,制出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制出金棺银椁,盛装佛灵骨供奉,还将自己心爱的最精美的绣裙供奉在庆山寺内。一时间,庆山寺上空弥漫着一派虔诚的佛教云烟。

《大云经》上说武则天是西方弥勒佛下世,应取代李唐做天下之主。武则天就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长安、洛阳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改变了初唐以来的规定,公开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对佛、道地位进行了颠倒。早在三国时,道教徒曾伪造《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到流沙,命令门徒尹喜降于天竺,化生为释迦牟尼,因而中国的道教始祖成为佛教的先师。魏晋南北朝以来,这种传说一直起着扬道抑佛的作用,对佛教不利。武则天要崇拜佛,她下令全国搜集《老子化胡经》,全部焚毁。

复原的唐代洛阳定鼎门

不难看出,武则天拜佛供佛,不仅仅是出于一位普通居士对佛的敬意,还因为佛可被她加以利用,巧妙地变成统治人心、治理朝政的工具。正是看中了这后者的无比巨大的作用,武则天才带头礼佛信佛。

由于在长安城中一步一步搏斗残杀,她走上了中国最高统治地位,长安城中作孽所扬起的血晦之气时时袭扰着她的身心,她于恐惧中恨透了长安城。东都洛阳,成了她的后期理政栖息之所。《华严金师(狮)子章校释》一书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武则天延载(694年)、证圣(695年)间,华严宗三祖法藏于洛阳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经》,讲到华藏海震动处时,恰好发生地震,这偶然的巧合,使得僧众们震惊不小,认为是不祥之兆。此事上奏武则天,武则天御笔答曰:“省状具云,昨因敷演微言,弘扬秘赜。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开讲之辰,感地动而标异。斯乃如来降祉,用符九会[1]之文,岂朕庸虚,敢当六种之动[2]!披览来状,欣畅兼怀,仍命史官,编于载籍。”如此一宗偶发事件,却被武则天一口咬定,说成是佛降法祉,是上天之意,不但不是自然灾害,却成了祥兆瑞气。我们且不去评说武则天所作所为的荒唐可笑,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她崇佛事佛到了多么“忘我”的地步。

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又作无遮会[3]于明堂,凿地为坑,深五丈,结彩为宫殿,佛像皆在仪式开始后自坑中引出,叫做“自地涌出”,以示对佛的重视和痴迷。久视元年(700年),她将洛阳城北邙山的白司马坂作大像,税天下僧尼人出一钱,至长安四年(704年)十月,共募得十七万贯钱财,足可见武则天对佛的供奉之投入。

武则天有生之年中的最后一次崇佛活动,即长安四年的迎奉舍利。

她派大德高僧自庆山寺取出她最心爱的阿育王塔和最精美的蹙金绣夹裙(庆山寺现今出土的金棺银椁是阿育王塔移走后,留下的盛佛骨舍利的唯一法器),命凤阁侍郎[4]博陵崔玄与西京大荐福寺寺主法藏偕同应大德、纲律师等十人,同往岐州扶风法门寺迎取佛指舍利入宫供养。法藏等僧众进入法门寺,献上武则天皇上的最高礼仪——阿育王塔和蹙金绣夹裙,鸣钟念经七天七夜,然后开启塔下地宫宫门,将至尊无上的佛指舍利迎了出来。佛门僧众和凡夫俗子们跪倒一大片,膝行相迎,“顶缸指炬者争先,舍财投宝者耻后”。场面之宏大,可见一斑。这年除夕,佛指舍利被迎至西京崇福寺,当时的西京留守会稽王率领官绅侯属,以及五部之众,跪身于道路两旁,争相倾施奇珍异宝,供奉佛灵,“香花鼓乐之妙,矇聩亦可睹闻”。到了正月十一日,经过长途跋涉,佛指舍利终于被簇拥着进入洛阳城。武则天特敕令全城王公望族、平民百姓,倾城而迎,事先精心做好的幡幢宝盖[5],遮住了云天,蔽隐了日头。武则天亲自传旨,命宫中太常具乐奏迎,一路上浩浩****,迎佛前往富丽辉煌的明堂。正月十五元宵观灯之日,武则天“身心护净,头面尽虔”,请法藏高僧捧上佛指舍利,“普为善祷”。至此,武则天以封建社会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女皇迎佛之姿态,完成了自己在四海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塑造。

北宗神秀,《释氏源流》插绘。唐代僧人神秀,原为蕲州双峰东山寺弘妒忍禅师的弟子,上元年间,弘忍去世,神秀迁居江陵当阳山玉泉寺传教,名声大振,成为北方佛教界的领袖,与同时在弘忍门下学道的慧能大师并称为“南能北秀”。好佛的武则天闻讯,将神秀召入京城,向其问道,并在昔住山建度山寺供其居住。其间,神秀曾报告武则天,请慧能入京,但慧能处于多方面考虑,固辞未允。此图表现了神秀进宫拜见武则天时的情景

武则天认为最能显示自己对佛坚信不移的便是制器具献佛。这一回,她没有造金棺银椁,也没有再去送绣裙,她想到的是另一别出心裁的表示,那就是织绣出最能表现佛法的金袈裟献给佛,也算是对佛的最虔诚的礼物。显然,从织绣的角度讲,绣裙与金袈裟相比,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呢!

[1]九会:《华严经》记述佛向四方菩萨宣讲教义和各种修行过程,其说法地点在晋译本是“七处八会”,即菩提场会、普光明殿会、忉利天宫会、夜摩天宫会、兜率天宫会、他化天宫会、普光明殿双会、给孤独园会。唐译本则将普光明殿双会一分为二,遂成“七处九会”之说。

[2]六种之动:大地震的六种相状,又称六变震动、六反震动、六震、六动。据佛经记载,释迦诞生、成道、说法,或如来出现时,大地皆有六种之动。所谓“六动”,一说是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一说是动、起、涌、震、吼、击(摇)。

[3]无遮会:佛教仪式的一种,即水陆道场。源于释迦在世时所授阿难济度饿鬼的方法与内容(焰口施食)。中国南朝梁武帝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首制水陆斋仪,并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二月十五日在金山寺举行“无遮大会”。至隋、唐间渐废,唐高宗时僧道英重兴此法,一直流传到当代。它是规模最大的佛事活动,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僧众从几十到几百,会中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4]凤阁侍郎:即中书侍郎。唐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中书省。

[5]宝盖:佛教用具,亦称天盖,为佛或菩萨像上的装饰品,呈筒形圆盖,一般用丝绸或缎子做成,既可防灰尘,又可增威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