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冤枉

一群官员走上前来,对楚昊的罪行要求严厉制裁。

“真是一群卑鄙龌龊的小人,我楚昊可不愿与你们这些人为伍。”楚昊言道。

“楚昊,别太放肆了!”程咬金出面阻止,他知道得罪这些言官不会有好下场。

但楚昊为何要和这些言官较劲呢?他拿朝笏挡在楚昊面前,为他的开脱说:“皇上,我可以证明,楚昊所酿的确实是米酒。”

“别说了,程咬金!”李世民打断了他的发言,瞪着崔御史这些言官,又转向楚昊斥责:“楚昊,你哄抬粮价,无视国法,还出言侮辱朝臣,大唐的律法难道还治不了你吗?”

“陛下,我是冤枉的。”楚昊无奈地辩解。“你还冤枉了?”崔御史质问,公然哄抬粮价,让百姓陷入恐慌,这是何等大罪。

“没错!”楚昊伸出手指指向崔御史道:“你们这群腐朽的读书人,除了会诽谤和陷害外,和街头的市井无赖有何差别?”

崔御史出身于清河崔氏,也是饱读诗书之辈,听闻楚昊把他比作街头市井无赖,气得脸色涨红,结结巴巴地反驳:“你...你...你...”

“我什么我?我是吃了你们家的米,还是娶了你们家的小媳妇了?”楚昊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

他转过身来向李世民说:“陛下是英明神武的皇上,我虽然多次请求辞职,但我的心始终效忠朝廷,为陛下排忧解难,我所采购的粮食全部来自南方异国,是要进贡给朝廷的。”

“这就是你哄抬粮价的理由?”林御史反问。“你有什么资格插嘴?”楚昊瞪了林御史一眼,接着斥责道:“你们这群所谓的朝廷命官,表面上一心效忠朝廷,满口仁义道德,但心里却都想着生意。

说到哄抬粮价,长安城的四海商会大肆收购粮食酿酒才是真正的哄抬粮价。而据我所知,这四海商会恰好是崔家的产业。

崔御史,在陛下惩罚我之前,你是不是该向陛下解释一下这件事情?”这一番话语瞬间让局势逆转。

原本大家都认为楚昊是罪魁祸首,但现在却开始质疑崔御史的动机。

他赶紧跪倒在地,抱着朝笏颤抖着声音说:“陛下,我是冤枉的。楚昊血口喷人。按照朝廷规定,官员不得经商。而贾山作为崔家的奴仆,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打理生意。我们并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他未从事商贸,但必须向皇帝阐述清楚。李世民瞥向崔御史,严肃地表示:“此事我会让刑部进行彻查,在查清之前,四海商会严禁再从事酒水与粮食的交易。”

“感谢您的圣明!”崔御史悄悄地松了口气。崔御史带着愤怒起身,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楚昊,手持朝笏说:“陛下,我斗胆进言,应严厉追查楚昊。”

楚昊不再理会崔御史这类微不足道的人,他大步向前询问:“陛下,敢问当前朝廷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回答:“粮食短缺,国库空虚,国内缺乏资金。”“正如我所料。”

楚昊抬起头,充满信心地说:“陛下,如果我说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您会相信吗?”

“武功候,你别再支支吾吾了。”崔御史不满地说。

“闭嘴,你这个蠢货。”李世民认为自己了解楚昊,他很少对某件事如此上心,既然他敢于说出来,必然有一定的把握:“楚昊,快说出你的计划,如果你能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我会把安乐和豫章两个公主同时许配给你。”

李世民胸怀壮志,内心崇尚强汉。然而自继承皇位以来,内忧外患接连爆发,如果能解决钱粮等要事,他相信大唐将出现一个类似文景之治的盛世,北伐颉利也能提上日程。

达到文治武功、四海升平的境界。崔御史因李世民的呵斥而吓得呆若木鸡,不敢再出声。

百官见状,都纷纷抬起头看着李世民。两个公主同时嫁给楚昊?古往今来,从未有两个公主同时嫁给一个人。

这次,皇帝要为楚昊开创先例吗?不过,这并不重要。他们好奇楚昊是如何赚钱、务农,并保证朝廷在三十年内粮食如沙粒般充足,国库年年充盈。“楚昊,你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吗。”

长孙无忌质疑。房玄龄颔首表示赞同:“是啊,这关系到百年的社稷大事,不能没有根据地贸然行事。”

“这个事情呢,别人做起来可能是难如登天,但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楚昊充满自信地说。

看到楚昊胸有成竹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催促:“楚昊,你快说吧,别让朕再心急如焚了。”

“我对皇位没有兴趣。”楚昊轻巧地说。在贞观初年,大唐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特别是夏季的旱情使得许多郡县陷入缺水缺粮的困境。

为此,我向李世民推荐了来自异域的稻种,这对于缓解朝廷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楚昊充满自信地告诉他们,这些稻种来自南方林邑国和暹罗国,一两年就可以成熟,甚至可以一年三熟,非常适合在长江以南地区种植。

当初我在北征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衡山之谋,提到过要到这些国家购买粮食。

然而,由于这些国家的情况鲜为人知,李世民并没有在意,更没有购买过这些国家的粮食。

因此,我详细地解释了这些国家的粮食不仅一年可以两熟或三熟,而且品质也非常好。李世民听了我的解释后,非常高兴。

他托腮回忆了一下,发现确实有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也有些担心这些国家的粮食是否真的能够像传说中那样一年两熟、三熟。

我向他保证,这些国家的粮食确实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如果能够得到这些粮食,不仅可以解决北伐的粮食问题,而且还可以造福大唐百姓。改写如下:

大唐出现媲美文景之治的繁荣盛世,绝非不可能。林御史扶着崔御史,瞥见李世民疑惑:“陛下,此人欺瞒圣上,理应严厉惩罚!”

“你给我闭嘴!”李世民喝止。楚昊说得在理:“陛下若有所疑,只需询问多国商人。”确实应该这样。

李世民默默点头,以免白费口舌:“来人,去东市带回一些南方商人!”“陛下,武功候进宫时,末将已让他们带来,现正在殿外等候。”

李君羡进来报告。“宣!”几名来自林异国、暹罗的商人进殿,战战兢兢向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急切地询问:“你们来自林异国、暹罗的商人,你们国内稻米价格是多少?”

“禀告陛下,林异国粮食充足、物美价廉,因此我们运来长安。”

“暹罗国内粮食多如牛毛,没有利润可言,而大唐粮食却能一本万利。”“是吗!”

“我听说林异国粮食一年两熟,暹罗国粮食一年三熟,这是真的吗?”李世民询问。

“是的,林异国确实是一年两熟,少部分是一年三熟。”真腊国也是一年三熟。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突然激动不已。若按楚昊所说在长江以南大规模种植,数年内必能解决大唐饥荒问题。百官也掩饰不住喜悦,彼此交头接耳。

这时一名言官出列,告诫几名商人:“你们别怕楚昊,凡事有陛下做主。若你们撒谎,必遭惩罚。”

几名商人扑通跪在地上,其中一个害怕地说:“大人,我们说的都是真的,难道大人要我们撒谎、欺骗陛下吗?”

李世民瞪了那个言官一眼,然后对几个商人说道:“我派人送你们回国,将稻米种子运来长安。我以市场双倍的价格收购。”

“谢陛下!”“快去吧!”几名商人高兴地离开了。这时大殿内一片喧哗。

楚昊此举真是功盖日月啊!这时楚昊转身盯着崔御史等言官:“陛下,崔御史等人尸餐素位,不体谅民情还时常放肆,为何不将他们革职逐出朝堂以避免祸国殃民?如果陛下不忍心,那就把他们交给我带去军中历练。”

“让百姓了解他们的痛苦。”楚昊的声音让许多言官毛骨悚然,他们惊惧地看着他。

听说楚昊控制了精兵,而且做事残忍,杀人如麻,如果落到他的手里,他们不死也会脱层皮。他们都保持沉默,不敢出声。

李世民当然知道楚昊有打击报复的意图,他戏谑地说:“你想取代他们成为御史吗?

我看你的口才挺不错的。”楚昊连忙摇头,作揖道:“陛下,我很忙,先告辞了。”

做官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官的,领军打仗,训练神武军,已经够让他心力憔悴了。

李世民满意地笑了笑,焦急地喊道:“李君羡,拦住他!”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国库还是空的,不能让楚昊就这样溜了。

楚昊全身一震,停下了脚步:“陛下,我不会娶公主的。”李世民没想到楚昊会这样回答。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国库的问题,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朝廷更是如此。他不想追究这件事,就先解决了国库的问题。他说:“楚昊,快点告诉我赚钱的策略。”

楚昊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陛下,这个生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确实可以赚到不少钱,但其他方面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利润,就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加广阔。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百官听完后都非常钦佩楚昊的才能和勇气。房玄龄趁机进言:“陛下,楚昊为朝廷解决了粮食问题,这是盖世奇功啊。”

长孙无忌也夸赞道:“是啊,陛下应该重重地奖赏楚昊。”房玄龄补充道:“陛下,楚昊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地奖励他。”

李世民心中非常高兴,困扰他两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他打心眼里高兴。若在位时解决历朝历代的顽疾,必将流芳千古,更能冲散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影响。

他想起了自己近来研究楚昊北伐策略、神武纪要时越来越满意的心情。若非为锻炼楚昊,担心楚昊居功自傲,早对他封王拜相了。

“楚昊,你想要什么赏赐?”李世民问道。“陛下,我认为在位者必须有异象出现才是好的预兆。”楚昊回答道。

所作所为,难及陛下万一。当然了,若陛下不赐婚,那是功盖秦皇,超越汉武,是自古未有的明君。”

呃!百官全傻眼。哪有自己给自己加戏的。古语有说过真龙出而天下升平,明君出而邦国大治吗?不过,这话却说到陛下心坎了。

百官懵逼时,楚昊继续说:“陛下,这季稻米两熟、三熟,恰好证明陛下是真龙天子。当然,若允许我辞官,将来再献上其他产量丰富的粮种,保证陛下不再为粮食烦恼。”

李世民听着楚昊阿谀奉承龙颜大悦,但是楚昊言语中夹带私货,敢以粮种要挟他,直接无视楚昊辞官要求,当场宣布道:“楚昊忠心为国,已擢升为武功候,再赏赐良田五百亩,食邑千户。对了,擢升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今后无需上朝,另外宫廷御酒更换为杜康酒。”

“陛下...我不要做...”楚昊正欲反驳,李世民喝道:“来人,把楚昊架出大殿,省得他在此喧哗。”

“唉,我去,陛下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随着楚昊声音远去,李世民愤怒的表情渐渐浮现出笑意:“这混账小子,果然手段不凡,没让朕失望。”

何止不凡。简直天纵奇才。擢升为紫金光禄大夫,远不及楚昊对朝廷的贡献。“陛下,粮食问题事关重大,臣建议尽快推广。”

房玄龄进言。“没错,若南方稻米一年两熟、三熟,缓解燃眉之急不说,更泽被苍生、造福百姓。”

杜如晦高兴地说。李世民自然清楚粮食的重要性不管要尽快推广还要派重臣操办此事:“唐俭你暂且放下其他政务这半年内全权处理此事。”“喏!”唐俭领命。

旋即李世民瞪了眼崔御史喝道:“侯君集你配合刑部严查四海商会以及与之来往的商会但凡涉法有一家封一家。”

“喏!”闻声崔御史为首的言官吓的面色煞白当留意到侯君集狠辣的目光时一个个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