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银子换银票加大利息

立了规矩,宝钞提举司正式成立。

一番言语下,周虎七人已经完全安静下来了,他们朝着许轼看去。

也许许轼没有他们看起来的傻,制定了那么多的规矩,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

许轼神色淡然,坐在了一边的椅子上继续说道:“最近应天府内有多起盗窃,丢弃,故意损坏银子的案件。”

“这些事情都是属于我们宝钞提举司的事物,凡是能调查出这些案子的,有始末经过的,一件案子奖励五两银子。”

“什么?五两银子?”

周虎七人立马就不淡定了,他们互相对视一眼。

这五两银子差不多是他们半个月的收入了,眼下一件案子就能得到五两银子。

先不说抓捕盗窃罪的人,光是找到丢弃,故意损坏银票的人还不好找吗?只要在大街上蹲住了,就能抓到几个。

也就是说,他们运气不好的时候,也能一天一人赚个五两银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七人立马激动起来,缠着许轼确定奖励的事情。

“大人,大人此话当真?”

“我从不做欺骗人的事情!”

“大人放心,我们既是宝钞提举司的人,自然会全力办事的!”

“对对对,大人放心!”

看着几人隆重的保证,许轼勾了勾嘴角。

不管他们是哪边的人,注定地位是不高的,这样的人用银子就能收买。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周虎七人卖力的查案,短短时间内,每天来到宝钞提举司的人就有上百人。

这其中盗窃的也就一两个,多是不在意银子,丢弃跟故意毁坏银子的人。

这样的人没有太大的过错,许轼进行了一些惩罚,比如说丢弃银子,按照丢的银子的一半进行惩罚。

故意毁坏银子的则是两倍的惩罚。

一开始百姓们还怨声载道,但是因为旁边有周虎几人,周虎他们长得五大三粗,很快就威慑住了。

短短时日,应天府的百姓就知道朝廷多出一个宝钞提举司,而这宝钞提举司是为了惩罚丢弃,损坏银子的部门。

有的百姓歌颂宝钞提举司的行为,有的百姓不屑,但还是有大部分的百姓是支持许轼的。

一时间,宝钞提举司起了风头。

趁着这个时机,在一次上朝的时候,许轼上了奏折,给朱元璋提供一个解决银子跟银票之间转换的问题。

一开始一些文臣是不屑的,他们看不起许轼的身份,觉得许轼能够提供什么建议?

“许大人,以你的能力对银子跟银票能有什么见解?”

“就是说。”

“那宝钞提举司不过是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文臣说完后,还讥讽的笑了起来。

但是上方的朱元璋不这么认为,他反倒是认真的看完了许轼提供的奏折。

上面清晰的标注了如何将银子转换为银票,让银票更为的流通,因为银票更为保存,比银子来的方便,甚至还有利息的计算。

这些都是朱元璋曾经没有想到的,看着简单的事情,偏偏许轼能想到这么多。

啪啪啪。

在看完奏折后,朱元璋激动的鼓掌起来。

“许轼,你的注意不错。朕采纳了。”

“户部尚书,你将许轼的奏折领回去,好好研究,然后执行起来。”

户部尚书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接了奏折。

一旁的李善长面色难看,他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许大人是怎么提议的?我们也想知道。”

“要知道这银子比银票流通,百姓还是习惯了用银子。”

“可是银子碎,丢失跟损坏的情况较为严重。”许轼道,随即看向李善长。

“大人怕是有所不知吧?”

“也对,李大人高高在上怎么会知道民间疾苦?”

“有的百姓因为丢失了银子,错失了重要的事情。这银票虽然不如银子方便,却也能更好的保护银子。”

李善长蹙眉,没想到许轼公然跟自己叫板。

就在李善长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朱元璋伸出手一挥,继而朝着许轼看去,“许轼,你跟众位大臣解释解释。”

许轼没有拒绝,他上前一步,开始解释自己上奏的问题。

“百姓间银子丢失,损坏的情况严重,因为银子没有标记,还很容易被盗窃,导致百姓们难以保存自己的财产。”

“但是银票不同,每张银票都有自己的编号跟所属的行当,寻找起来也很方便。”

“最主要一点,可以减少丢失跟损坏的情况。”

“我所提出的观点是,加重对损坏银子的惩罚,主动将家中的银子换成银票。”

“在银子兑换银票的过程里,可以提高一点兑换率,加大百姓们对兑换的热情。”

许轼的解释的很清楚,一些文官们开始松动了,不得不承认,许轼说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连在他们的身上也出现丢失银子的情况,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

朝堂上,众位官员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扫视一眼,面带微笑,“既然众位爱卿没有意见,就按照许轼的说法推行下去。”

“好了,散朝吧!”

说完,朱元璋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散朝的时候,李善长故意路过许轼的身边,面露阴鸷,咬着声音道:“许大人真是好本事,现在都开始左右银票了。”

许轼连忙回以微笑,“不敢当,不敢当。”

“我只不过是心系大明而已。”

“哼!”

李善长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许轼在朝堂上的知名度越高,对他的威胁越大,看来是自己小看许轼了。

胡惟庸追了上去,他看到李善长的愤怒。

“老师,何必跟一个乡下来的县令计较?”

李善长眯了眯眼睛,脸上写满了不悦,“你看他,像是一个普通乡下来的县令吗?”

“就算是如此,陛下只不过给了他一个正七品的官职。”

“如果真的器重的话,何须只有七品?”

胡惟庸提出一点重要信息。

此话一出,李善长的面色一变,他微微一笑,“惟庸啊,还是你考虑的周道。”

“你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了。”

“多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