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卖官之计,县衙赚翻

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许轼找出了解决的方案。

这日清晨,许轼将武广,步阳,如雪召集到自己的面前,商讨这件事的可行性。

“大人,有何事吩咐?”步阳步履匆匆赶来,他刚从演武场完成训练回来。

许轼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反正今日是县衙休假,他倒是不着急了。

“此事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三双目光朝着许轼看去,三人一脸期待的看着许轼。

难道是又有新东西被发明出来了?

许轼轻咳一声,笑眯眯的道:“此事关乎本县令的幸福。”

武广像是收到了什么信号一样,笑的眉开眼笑,“大人,你是不是要成婚了?”

“哪家的姑娘啊?怎么那么神秘?我们都没听到风声。”

如雪则是瞪大了眼睛,若有所思,“真的假的,武广你可别骗我!”

“还有什么事情能关乎大人的幸福?”武广神色认真。

只有步阳没参与到讨论中,他觉得大人说的不是这件事。

许轼扯了扯嘴角,若是有面镜子,一定能看到他脑门上的黑线。

从前他怎么没发现这武广思维那么活跃?

他对着武广挥挥手,武广笑呵呵的凑近,咣叽一声,便挨了许轼一个爆栗。

武广捂着脑袋,委屈道:“大人,怎么了?”

“谁说本县令要成婚的?”

“瞧你那点出息!除了成婚还有更重要的。”

那就是赚钱啊!

他许轼好不容易穿越到明朝,银子还没赚够呢,怎么可能考虑成婚的事情?

银子没有,怎么养老婆?怎么养孩子?

许轼调整好心情,抖动一下袍子,正色道:“近期县衙的案子实在是多,本县令处理不了,决定卖官。”

“卖官?”

如雪跟武广对视一眼,重复道。

步阳咬了咬唇,神色带着一丝担忧,“大人,这怕是不好吧?”

朱元璋上任,明令禁止这种事情的发生,恢复科举制度,从贤能中选拔人才。

而许轼的想法背道而驰,甚至是朱元璋所不耻的行为。

想到这,步阳额头上的冷汗直冒,这简直是在阎王爷头上动土啊!

许轼倒是不在意,随意翻了翻手上的册子,那册子是县城管理手册。

“我记得县衙还缺少县丞,主簿等职务吧?”

每个县城都会有很多的职务,只是县城过于小,那职务的种类变跟着缩小了。

如今的桂阳城可今非昔比了,面积之大就不用说了,光是人口都增加了三倍。

从前他自己还能管理一下,但如今的县城大了,着实有些来不了了。

就像是处理这些小案子,即使是收费办案,但桂阳城人民生活好了,根本不在意那三瓜两枣的。

但是却增加了许轼的工作成本,这点小钱他是不耻的。

他需要将主要的精力发散出去,赚大钱,才能更大力的发展桂阳城。

听着许轼的分析,步阳三人点了点头,一副被说服的样子。

“目前岗位需求人数在三十人。除去县丞,主簿。”

“我还需要其他账房,差役若干。”

许轼掰着手指算了算。

“哦对了,还有两个副县令,替我处理其他的小案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许轼喋喋不休的说着,一边说着,一边在宣纸上记录下来,同时还加上了价格。

等自己掰扯完后,价格表也出来了。

步阳跟武广接过,连连感叹。

“好家伙!两个副县令的职务就要一百万三年!”

“县丞五十万,主簿五十万。”

武广念叨着,咽了咽口水,“大人,这还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许轼起身,笑眯眯的,“咱们县的经济水准,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些银子在他们眼中算不上什么。”

“你们将这拓印下来,贴到县衙的公示栏中。”

步阳跟武广离开,按照许轼的说法去安排。

没成想,卖官的事情并没有让桂阳城的百姓反感,反倒是觉得自己有机会了,在有生之年还可以成为官府的人。

顿时,看到县衙公示栏的百姓纷纷来报名。

当天的报名量就在一千人左右,武广翻了翻报名的册子开始感慨桂阳城真是发达了!

接下来许轼进行了第二波的公告,在买官之前,还需要经历笔试,面试,复试,最终才能进入县衙任职,任职后需要缴纳所处职位的费用。

另外,每场考试按照每人二十两银子收。

只要缴纳考试的银子都是可以参加考试的。

此事公布出去,依旧没有浇灭桂阳城百姓的热情,凡是觉得自己合格的人都会前来最终的报名登记。

当然此次的报名登记需要花费十两银子。

一天的报名,人数只多不少,就连新城区的百姓们听到消息也是纷纷前来。

之前的临武县靠着蚕丝的生意,百姓们也是赚到钱的,虽然拿不出上百万两银子,但是几百两银子还是有的,买个小职务,有何不可?

晚上,县衙的算盘声噼啪作响。

就连许轼都加入了算银子的过程。

直到半夜,他们才将银子的总数统计了出来。

如雪看着最后的数字,捂住了嘴巴,“大人,报名第一天我们县衙就收入两万两银子!”

许轼扯了扯嘴角,勾出了一抹心满意足的弧度。

对!就是这样!赚钱搞起来!

接下来,许轼在县衙内举行了笔试,面试,复试,每一个过程都让许轼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县衙缺少的这些职务在一周后最终敲定了,在上任之前,这些人缴纳了职位费,跟许轼签订了合同。

此次卖官行动,许轼赚了上千万两的银子,这银子多到县衙的库房都快放不下了。

许轼看着库房,乐呵的笑着,这下他可以专心研究新东西了,再也不要担心资金不足了。

研究新物品,到生产出来,每一步都是资金的消耗。

就连库房他都安排了十个差役来看守,以免有不长眼的人惦记县衙的库房。

做完这些,许轼连夜制定了规矩,用来约束这些买官的人。

谁敢摸鱼不为百姓办事,罚款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