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风雨将至,高启危

深夜,朱元璋书房灯火通明。

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朱棣、朱标推门而进,抱拳请安。

“父亲,这么晚召集我们前来有何事情?”

“可是发生什么天灾人祸了?”

进门后,两人猜测不断。

近期灾祸频发,百姓水深火热,国库不充足,朱元璋思虑慎重。

如今连夜召集他们前来,想必是灾情的事情愈发严重了。

想到这,朱标的面色不好,他跟父亲一样心系天下百姓。

烛光下,朱元璋缓缓转回身子,面色阴晴不定,他冷哼一声将手中的折子扔到了案上。

朱棣跟朱标对视一眼,朱标上前一步,将折子拿在手中。

一目十行,两人快速的看完了奏折,面色大惊。

朱标连忙抱拳,“父亲,高启乃是文臣中的佼佼者,定不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是不是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呵呵,那一句龙盘虎踞不是在向我示威吗?”

案上,折子里掉落出一张宣纸。

宣纸上是高启所做之诗。

苏州知府重建选址选在了张士诚的旧部上,朱元璋虽有不满,但没有发表意见。

但苏州府重建之日,高启被邀请前来作诗,那一首《郡治上梁文》里的龙盘虎踞彻底触怒了朱元璋的逆鳞。

这什么意思?还念及张士诚吗?

当初起义军有三支,而张士诚就盘踞在江南的位置,高启从朝堂辞退官职后就回到老家发展,那本就是张士诚的位置。

不免让朱元璋起了疑心,如今又以此话触碰他的逆鳞。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今日找来两位皇子,便是要两人前去调查处理高启的。

朱标望着朱元璋的神情,低头思索了片刻,旋即道:“父亲,此事疑点颇多,还需要深入调查才行。”

如今朝堂上武将众多,文将少之又少,像高启这样的文才,不能随意处置。

一旁的朱棣上前一步,“父亲,大哥说的是,此事事关重大,我觉得应该仔细调查。”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面露沉思的神情。

他早就跟从前不一样了,明朝发展至今,不像一开始需要杀伐果断。

他需要得人心,而高启在江南一带的口碑甚好。

若是自己今日因为一封奏折便要治罪高启,那怕是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口舌。

想到这些,朱元璋挥挥手,低声道:“此事暂不可声张,你二人准备下去,待几日后出发苏州府处理。”

朱棣跟朱标抱拳点头,随即下去了。

烛光摇曳,朱元璋叹息一声,眸子狭长,就是不知道许轼那小子能否处理此事。

若真是能处理,岂不是下一个高启?

朱元璋起了培养的心思。

皇城一座不算偏僻的院子里。

“阿嚏!”

许轼打了一个喷嚏,他擦了擦鼻尖,痒痒的。

莫不是有人在说我坏话?

想着,许轼低头沉思了起来,总觉得最近要发生一些事情。

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他许轼虽不算精通历史,但是历史上的大事件还是知道的。

明朝这时候似乎发生了一些大事。

对!

是高启被拦腰斩杀事件!

说来这高启也是可怜,不过是作诗一首,便被疑心病重的朱元璋定罪了。

不过朱元璋也不算有错,身在高位,会对下属进行猜测也是正常的。

只不过,高启实在太冤了。

许轼朝着窗外看去,明亮的月亮挂在窗外,他微微叹息一声。

看来苏州府要有大动**了。

吱呀一声,房门被打开了,一阵酒香味夹杂着肉香味传来。

“大人,马上立秋了,夜晚将凉。”

“我给你准备了一些酒食,你且暖暖身子。”

如雪温柔的笑着,将准备好的烧鸡,女儿红摆在了桌子上。

许轼笑了笑,还是如雪了解自己。

今晚不知为何,睡不着了,不如把酒问诗。

“大人,我们何时能回家?”如雪站在许轼的身侧,脸上挂着对家的思念。

这皇城发展的也太慢了,要什么没什么,如雪整天都快闷死了。

许轼抱着一个鸡腿,脸上带着无奈的笑容,既然被老朱发现了,还有那么容易回去吗?

怕是接下来要利用自己了。

“如雪,你觉得家是什么?”

听到许轼的问话,如雪微微愣神,“家吗?”

想到自己的家……

随即,如雪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容,“奴婢的家就在大人身边,大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许轼满意的点了点头,不愧是自己选拔出来的人。

“大人,我也是!我也是!大人的家就是奴才的家!”

一道粗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武广站在门外候着是能听到里面的对话的。

望着互表忠心的两人,许轼笑出了声。

清晨,早朝。

众位大臣早已听说高启作诗激怒朱元璋的事情。

满朝有三分之二的武将,他们本就不满文人那斯斯文文的做事风格。

如今高启事件发生,他们在朝堂上互相抨击文将。

“呵呵,高启可真是胆大包天,小小文将竟有如此胆子妄自菲薄!”

李善长带头发声,借此来压文将一头。

“呵呵,小小文官竟然以龙自居,分明就是没把陛下放在眼里!”

尚书大人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此次高启敢如此做,那便是轻视皇家,还请陛下下令处置高启!”

“还请陛下下旨处置高启!”

一众武将联合上书,准备置高启于死地。

台上的朱元璋神色不明的望着下面,似乎不准备发表意见。

文将中有大胆的上前一步,思虑再三后,跟朱元璋汇报。

“陛下,高启大人才谋不凡,臣相信高大人不是有意的。”

“苏州府距离尚远,可是传达问题?”

李善长冷哼一声,斜着眸子不屑的看着那文将,“你是说我们冤枉了高启?”

“你可别忘了,苏州乃是张士诚的旧地,而且苏州知府建造之时,高启还去题了诗。”

“呵呵,高启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