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李善长神色不善,盯着许轼,像是要从他的身上挖出什么秘密一般。

陛下虽微服私访,却是去查贪官的,断不会对湖南的一个小县令感兴趣;况且,若是这许轼当真出众,为何之前不知?

直觉告诉李善长,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许轼,不能留在朝堂!

“李善长,你倒是说说,为何要罢黜许轼?”朱元璋此刻也不开口解释,也不训斥百官,似乎只是想听听李善长的意见。

见问到自己,李善长看了一眼许轼,旋即拱手道:“陛下!此子潜伏至今,只怕为的就是今日,老臣估计,此子应是北元余孽!”

我日你奶奶个腿啊!

许轼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自己怎么就成了北元余孽了?

“呵呵,李大人这话说的有意思。”

“我若当真是北元余孽,陛下会看不出?还会任由我活着?”

“为什么还要特地发布圣旨,召我来应天府?”

“我若是北元余孽,为何不第一个刺死你,还要站在这里给你聊天呢?”

许轼冷笑,一句接一句的反驳。

言下之意便是,我是被陛下发现的,圣旨是陛下发的,要是有问题,还用得着你来说?

果不其然,在听了李善长的话之后,朱元璋的脸黑的不行。

你这意思,是我识人不明白?带回来一个北元余孽?

要在平时,朱元璋此刻已经开骂了。

但是今天,他想看看许轼要怎么解决。

而且,为了“回报”许轼对自己的欺骗,朱元璋又缓缓开口,“许轼的确有大才,放在桂阳浪费了,咱决定让他进国子学吧。”

“什么?”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轻飘飘的一句话,彻底让文官集团懵逼了。

没想到老朱竟然这么能给我找事……许轼嘴角直抽。

国子学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前身啊!只不过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觉得名字不好听,便把国子学改为了国子监。

作为大明朝的最高学府,从国子监走出的人,那没一个不厉害的,就像后世的许多大明文臣一般。

换句话说,就好像一个乡镇的高中生突然被北大清华录取一般。

朱元璋心中美滋滋,想看看许轼到底什么办法。

“奸臣!你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能进入国子学!”李善长怒斥。

“李大人这话就不对了,我身为一个桂阳县的县令,何德何能影响陛下的判断?”

“而且,我和李大人今天才第一次见面,怎么就决定我是奸臣了呢?”

“身为中书省丞相,掌握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今日一见,似乎也就那回事。”

“李大人,当得起中书省丞相这五个字么?”

“你……你……”李善长被许轼的一番话驳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不断地指着许轼。

“咱已经决定了,李善长,你们不需要再讨论了,即刻给许轼办理。”朱元璋一锤定音。

“是,陛下!”

李善长再厉害,也不敢和朱元璋对着干,只能听从命令。

“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去吧,许轼留下。”

闻言,众人连忙散去。

许轼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一般,在大殿之上瑟瑟发抖。

老朱啊老朱,咱们虽然说坑了你两次,但是不至于搞我啊。

“许轼,见到咱,你似乎不意外?”朱元璋笑着走下台阶,示意让许轼坐在旁边。

“陛下龙威浩**,我也是刚刚才发现,意外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开心,是惊喜,没想到陛下这么亲民。”许轼一顿彩虹屁跨过去,令朱元璋笑逐颜开。

“哈哈,你啊,嘴皮子倒是挺溜,不过你可知道,咱家让你进国子学的目的?”

“不知道。”许轼摇了摇头。

天上地下,只有帝心难测。

就算这个时候知道,那也得说不知道啊。

“你若是一直在桂阳,那可真是屈才了,况且,天下初定,咱家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人才。”

“陛下说的是,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许轼内心很想吐槽,但是却不由自主的又猛夸起来。

这个时候要是拒绝,只怕自己真的回不去了。

至于国子学,和那群读书人在一起,随便写几首诗不就可以了么?

那不是洒洒水。

“虽说是在国子学,但是太子也经常去那里,没事可以和太子聊聊。”

朱元璋最不放心的便是这个太子朱标。

放心吧,你儿子比你走的早。

许轼心道。

不过若是有胶囊啥的,到时候朱标要嗝屁的时候吃一个,大概率还是能救活的。

只不过,这话可不敢和朱元璋说。

“父亲!听说许大人来了?”

此刻,朱标踏进了大殿,看到许轼,内心一阵欣喜。

见朱标到了,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再和许轼多说。

“太子殿下,久违了。”

许轼对朱标拱手。

对于这个老好人太子,许轼对他还是很尊重的。

不为其他,因为他真的很爱百姓,一副菩萨心肠,就是死的太早。

“许大人,上次一别,我回来之后日思夜想,盼着能见你一面,没想到,父皇竟然召你入应天府了!”

闻言,许轼无语了。

这话,怎么听着不是那个味呢?

“既然你们如此投缘,你便带着许轼去国子学吧。”

朱元璋一声令下,许轼和朱标就被打发了出去。

出了宫殿,朱标拉着许轼问东问西,许轼对答如流,让朱标的眼中更多了几分神采。

“许大人,你要是进了国子学,只怕是日子不好过呢。”朱标好心提醒。

“是啊,国子学里都是名门望族的子弟。”许轼点点头。

现如今,除了常遇春之外,许轼算是见到了大部分的开国名将。

两人走着聊着,便到了国子学门口。

郎朗的读书声传出,仿佛置身在一片书的海洋之中,令人不为之不叹。

“原来今日讲学是宋老师!”朱标双眼放光,却不敢打扰,只在门外倾听。

“宋濂?”许轼呢喃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