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还得再进点货

在朱元璋身边伺候的马皇后的脸上带着震惊,正在给朱元璋捏肩膀的手也停下来,看着郭英,满脸不可置信。

这才一夜的时间,桂花茶和助眠枕的套餐就卖掉了,这速度,简直是无与伦比,史无前例。

郭英单膝跪地,拱手道:“陛下,的确是如此,此次卖的火爆,不少人还在埋怨没有抢到,都在托关系打听何时会再有第二批套餐。”

这赚钱速度,让长期跟在朱元璋身边的郭英同样赞叹不已,心中对那许县令,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明有钱人还是多啊。”朱元璋楠楠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这一百两一套,买的人趋之若鹜。

可想而知,这些人里面,到底有多少贪官!

“贪官自古有之,想要惩治,绝不是一时的功夫,而是一个长年累月的过程。”

“现如今,这套餐我们倒手一卖,便赚了一千五百两,可想而知这利润有多大了。”

马皇后的话,让朱元璋不那么郁闷了。

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他懂。若是太着急,只怕会像那始皇帝一般,二世而亡。

“看来过几日,我们还要再去桂阳县一趟。”朱元璋的烦恼被驱散,索性笑逐颜开。

三千两虽然不多,无法解决各地的天灾人祸,却是让朱元璋看到商机。

有了桂阳县的供应,那些贪官手中的银子,迟早会流入到他这里,流到大明朝的国库之中!

片刻后,早朝开始。

文武百官站在两侧,朱元璋坐在上面,俯视着众人。

以李善长为首的文官,和以徐达为首的武将,无不目光灼灼的盯着朱元璋,希望从他的眼中看出一点什么东西。

然而,朱元璋的城府之深,气场之强,绝非他们所能了解的。

“我前几日微服私访,昨日回应天府,发现问题不少。”朱元璋缓缓开口。

闻言,众人不自觉的看向了身边的人。

朱元璋的这句开场白,那可不是小问题啊,否则怎么会拿到大殿上说?

“应天府下辖八县,但昨日奏折之中,八县问题,竟然多于其他州县,难道说,应天府的治安,还不如其他地方么?”

“旱灾,涝灾尚且不提,部分元贼余孽,山贼盗匪,至今在乡里流窜。”

“此等事,还等着我去交代么?”

噗通!

话音落下,文臣武将纷纷下跪。

还没等文臣武将抬头,郭英已经递给朱元璋一份名单。

名单上列了两列三十二人,全都是此次微服私访朱元璋发现的贪官。

“咱为什么做和尚?还不是因为家里穷,吃不饱饭,都是因为贪官!”

“现如今,微服私访下来,竟然有这么多贪官在我大明朝的疆域之内为非作歹,不管民众,只图享乐!”

“徐达!”

“臣在!”

徐达吓的一哆嗦,连忙出列。

“这些人,你亲自带人去抓。”

“是!”

徐达暗自咧嘴,当即领命,准备派人捉拿。

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后,朱元璋宣布退朝。

换下龙袍之后,他去了东宫。

还没推开房门,里面便传出了声音。

老四?

朱元璋心神一动。

没想到,一向喜欢舞刀弄枪的老四,竟然在老大的房间里。

嘎吱。

他推开门走进去,发现朱标吐沫星子狂喷,正在给朱棣讲在桂阳县的所见所闻。

饶是朱棣喜欢舞刀弄枪,此刻也是听得入了迷,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朱标。

“父亲!”

“父亲!”

眼看朱元璋到了,两人急忙下跪。

“好了好了,这又不是在朝堂之上,弄那么多规矩做什么?起来吧。”朱元璋眼中带笑,摆了摆手让两人起身。

见朱元璋坐下,朱标连忙倒水。

“父亲,喝茶。”朱标把茶杯送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满意的点头,轻抿一口,放下茶杯,“老四,你这平时最不喜欢往你大哥这跑,今日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在那么多的儿子中,朱元璋觉得老四朱棣是最像自己的。

“嘿嘿,父亲,我这不是听说大哥跟着你微服私访了么?而且还有那个什么套餐,心痒痒,过来看看。”朱棣嘿嘿直笑。

此刻的朱棣,虽然被封了燕王,却还未就藩。

一方面是时间不到,二呢,朱棣也不想他的孩子这么早就去藩地就藩。

“你大哥这次跟着我,那可算是见识的多了去了。”

朱元璋得意的笑了起来。

“父亲,大哥说的那马路,真的有那么平?现如今,修路都是采用的大石块,哪有那么平坦的路面啊?”朱棣询问道。

“老四你还不信,你让父亲给你说,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那地面,马走上去连晃悠的感觉都没有。”朱标笑着开口。

“没错,这小小的桂阳县,出奇的地方很多。”朱元璋笑了起来,他已经打定主意,就在这几日,自己再去一趟桂阳。

至于太子嘛,既然李善长和徐达在,那就在应天府监国。

没来由的,朱标打了个冷颤,不知道这炎炎夏季,怎么会打冷颤。

“标儿,你身为太子,要勤奋好学,桂阳虽好,却不能比应天府,你要着眼的,不是一府一县之地,而是整个大明。”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话,让朱标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转眼间,三日已过。

桂阳县。

许轼躺在自家屋内,藤椅来回摇晃,在桌上,是洗干净的几种水果,个个晶莹剔透,色泽饱满。

“太爷,张嘴。”侍女捏起一颗葡萄。

“啊!”

许轼张开嘴巴,一颗葡萄落入嘴中,清凉酸甜的感觉充斥着整个大脑。

“老爷,现在来往的客商这么多,我们赚的钱都花不完,你说怎么办才好呢?”

“放心吧,钱是挣不完的,花起来倒是很快。”

许轼笑了笑。

这才只是洪武七年,朱元璋还没开始搞事呢,等到后面,那就是整个大明朝变天的时候。

对于大明朝的历史,许轼谈不上多么精通,但是《明史》也是读了几遍,对于未来的格局,他心里一清二楚。

所以,他现在在桂阳的布局,可以说是为了以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