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多干实事,少耍棒槌

“这位大人,你这不是为君分忧,你这是胡搅蛮缠,如果在咱们乡村里,你会被族长逐出族谱的!”

陈经纶的炮火继续,司徒瑾嘴唇抖动,连反驳的词语都找不到。

“陛下说是推广,又不是大明的田地里全种番薯和马铃薯,高产作物让百姓种一点,有备无患,强如灾难来时无食物果腹。”

“至于朝廷么,种二十万顷就差不多了,其余该种什么就种什么。这二十万顷亩产平均按六石算,若是有一千万灾民,能维持多长时间,你伸出手指仔细算算······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税收不征收番薯和马铃薯,那就得改,朝廷可以用一定比例来换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多干实事,少耍棒槌······”

司徒瑾终于抓到弱点了,他鼓起勇气厉声道:“修改税法?种二十万顷?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此等国家大事是你一个白衣决定的吗?”

“那你决定啊!你没办法还不让别人想办法,这就是典型的心胸狭窄,不如人、不学人、不服人······”

又一阵夹枪带炮,司徒瑾彻底崩溃了,他跪下来哭诉道:“陛下,陈经纶咆哮朝堂,辱骂大臣,理当打入大牢······”

“这位大人,别道德绑架陛下······”

“咳!咳!”

崇祯轻轻咳嗽了两声,陈经纶立刻闭嘴。

“陈经纶,有话好好说,别置气!”

“陛下,草民鲁莽了!”

崇祯又转头对司徒瑾道:“司徒御史,老大不小了,抹什么眼泪?你平日喷别人喷得也不少,你见谁哭了?你一个堂堂御史,竟然不放过一介布衣,格局呢?再说了,陈经纶是有些粗鲁,但人家话粗理不粗······”

皇帝拉偏架,明显不爽司徒瑾唱反调。

众臣开始静下心来细想,觉得陈经纶的提议有一定道理。

少顷,崇祯又道:“诸位爱卿,你们畅所欲言,谈谈对推广这两种高产作物的看法。今日所言,只要不是胡搅蛮缠,朕都不会计较!”

这么明显的话,懂得都懂。

不久后,大臣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臣仔细一想,陈经纶的说法还真没错,马铃薯和番薯作为储备粮也不错。”

“穷则变,变则通,虽然困难有点多,一点点解决就是了,臣也同意推广!”

“对!陕西大灾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否则大灾到来,就会措手不及,臣赞同!”

“臣等请陛下下旨,大力推广番薯和马铃薯,以解我大明粮食困境!”

内阁四人和六部尚书齐齐赞同,都请崇祯下旨大力推广。

明摆了今天推广马铃薯和番薯已成定局,谁阻止都没用,再加上内阁和六部尚书表态,众臣只能随大流。

崇祯自然清楚反对的人心里想的啥,无非是担心推广番薯和马铃薯后,百姓能凭这种高产作物自足,不会从士绅手中借贷、租耕,或少借贷、租耕。

他们收的租子少了,影响到切身利益,当然要反对的。

也就是自己重组了内阁和六部,若是那些只会谈孔孟礼仪,忙于党争,不干实事的官员,他们只会扯后腿。

崇祯早想好了,既然知道马铃薯和番薯的作用,就必须大力推广,谁阻止就处理谁,绝不退让。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朕想设立一个部院,专职负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研究农作物的特性,改良种植方法,最终提高产量,同时负责教授农业技术。”

“朕欲取名为‘大明农业研究院’,以后州县负责农业的劝农官,都必须有在农业研究院工作过的经历,不然如何关注民生。”

“朕拟设院长一名,左右监院各一名,院丞两名,博士、教授、助教等若干名。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此乃圣人之举!”

户部尚书毕自严眼睛一亮,立刻道,“农业研究院短期看不出多少效果,若长此以往,一定会有实效。即便是亩产提升一石,那都是天大的功绩······陛下,臣觉得农业研究院不仅要研究番薯和马铃薯,五谷杂粮都要研究,齐头并进,大明农业便会飞速发展。”

群臣立刻议论纷纷,待议论的差不多了,崇祯又道:“韩爱卿,你主持廷议,定下大明农业研究院品秩。”

“臣遵旨!”

韩爌领旨,然后对众人道:“诸位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

大伙都明白,农业研究院不同于其他部门,它只负责农业技术研究,不参与朝廷运转,那多大品秩就无关紧要了。

因为不管谁任职,都不会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威胁,就算定为正一品又能如何。

“以民间书院为准设置。”

“我觉得应该参考国子监的品秩,毕竟农业研究院属于官方。”

“既然是官方,就应该按内廷四局品秩设置。”

“······”

商议良久,才有了定论。

韩爌回禀道:“陛下,商议已有结果,大明农业研究院只负责技术研究,品秩定和大理寺平齐。院长为正三品,监院、院丞为正四品,博士正五品、教授正六品、助教正七品。”

“这样既体现朝廷的重视,又有权威性,便于后期的推广,且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之外。除陛下外,任何人都不得干涉,让他们专心研究。”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朕就点名了,大明农业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由郭允厚暂任,闲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出来透口气了。”

“左院监朕给宋应星留着,右院监由陈经纶担任,首席博士由陈世元担任,其余官职推荐致力于农业研究的人担任,不可滥竽充数。”

“另外,陈振龙冒死引进番薯,活人无数,朕拟以追封长乐伯,着福州府各县建祠,专祀陈振龙,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

这事没人敢反对,番薯产量已经在福建得到了印证,陈振龙的功劳就摆在那儿,封为长乐伯,也是实至名归。

“臣叩谢陛下天恩!”

陈经纶父子跪地谢恩,喜极而泣。

陈振龙活着没有封爵,死后封爵,也算好结局。

“起来吧!”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