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给无解问题找个解

现在崇祯听到推荐人才就高兴,他忙问道:“你推荐何人?”

“草民推荐之人叫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人,举人出身。他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编撰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陈经纶侃侃而谈,明显他十分崇拜宋应星,言语间全是推崇。

崇祯对宋应星有些模糊的印象,在模拟人生中,他好像做过亳州知州,印象最深的便是上书建议朝廷推广番薯等作物,但直到大明亡了也没有等来朝廷的答复。

当时是朕不重视,主要被大臣忽悠烦了,觉得宋应星故意夸大事实。内阁本不愿推广,见皇帝如此,索性扣押奏疏。

陈经纶见皇帝有些发呆,还道是不相信,便解释道:“陛下,宋应星大才,他若致力科举,早就殿试面圣了,叵耐在十五岁那年迷上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他四次会试落榜,皆因被外物分散了精力,继而志向从经史子集转移,致力于做沈括那样的人,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

听完陈经纶的话,崇祯道:“朕马上召宋应星入京,以后你们一起研究农事,争取大明再无饿死汉。你们先下去休息,这几日去和菜农探讨马铃薯种植技术。”

“草民告退!”

······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事起奏!”

太仆少卿侯恂出班道,“陛下,袁崇焕口无遮拦,已关押数日,请陛下看在他往日功劳,放其归乡。”

如果说京官中还有袁崇焕的朋友,估计除了孙承宗,就是侯恂了。

侯恂曾经推荐袁崇焕守辽东,结果袁崇焕不负众望,创造宁远大捷,为此侯恂也得到了回报。

今日他的话很明显,就是为袁崇焕抱不平。

人家好好地赋闲在家,你把人家召回来,就因为几句狂话,不用也罢,还下了诏狱。

这着实让人寒心。

“侯爱卿多虑了,朕并非将袁崇焕下诏狱,只因为他有个毛病,呆在狱中才能心静如水。朕无奈,只好让他在诏狱住下,这样才能免受外界打扰,心平气和地写出五年平辽的策略。”

崇祯微微笑道,“侯爱卿可别挖朕墙脚,此次朕要重用袁崇焕,派他重守辽东,再创辉煌,让建奴踏不进辽东半步。若是放他归乡,朕召来他来何干?”

“陛下圣明!”

侯恂入班,崇祯不等有人出班,率先提出一个问题:“韩爱卿,你是首辅,朕且问你一个问题,咱大明朝国土几何?良田多少?百姓能否吃饱穿暖?”

听到皇帝考教,韩爌立刻出班道:“陛下,我朝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造册登记的良田有八百五十余万顷,至于百姓生活情况,东西南北各异······”

韩爌顿了顿道,“西北、西南地区土地略显贫瘠,由于地形高,耕地少,百姓勉强糊口。南方土地肥沃,气候好、雨水足,比北方好一些,但也只是饿不死人而已,并不能吃饱穿暖······”

作为首辅,韩爌对民生很清楚,皇帝既然问起,他就实话实说。

崇祯点头赞许,又问户部尚书毕自严:“毕爱卿,朕再问你,假如未来有陕西一样的大灾,受灾百姓一千万,持续数年,朝廷该如何处理?”

“这······”

毕自严出班,张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沉默良久,心情沉重道:“陛下,这是个死局,任谁都无法处理。”

“一千万百姓受灾,一天救济半斤粮,也需要五百万斤,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万石,占大明田赋的一半。若是持续数年······神仙没救······”

“若朝廷勒紧腰带救济,那大明的两百多万军队如何养活?而且运费和折损加起来,又是个庞大的数字,这个无底洞填不起来啊······”

“朝廷粮食不够,倒是可以到民间买,到时候粮价飞涨,朝廷没有五百万两白银,绝对买不到多少粮食。可问题是:朝廷能拿得出来吗?”

“士绅、富商倒是有钱有粮,朝廷能怎么做呢?借粮、强征、抄家?这种脑子偶尔动一动无妨,若是大规模试行便是涸泽而渔······再说,朝廷担心饥民造反,就不担心士绅造反吗?”

“所以说,这个问题无解!”

虽然只是个假设,毕自严说罢,满脸都是悲戚。

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掌控着大明的土地、粮食、钱财等,却也无法让百姓吃饱穿暖。

有了大灾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死去,这是何等的悲哀。

刚刚他有一句话没办法说出口,这种情况下只能放弃赈灾,自生自灭。

否则会引起连锁反应,全国遍布饥民。

壮士断腕,只有死掉一部分,才能彻底解决饥荒。

满朝大臣都满脸凝重沉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崇祯感叹一声道,“诸爱卿是不是觉得朕危言耸听?”

“臣等不敢!”

谁都知道百姓为何吃不饱,那是因为土地都掌控在少数人手中,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看着群臣模样,崇祯心中苦笑。

模拟人生他清楚了一切,从崇祯二年起,陕西全境天灾,周边河南、四川也有灾情,何止千万百姓受灾?

李自成、张献忠能在短时间内搞到数十万军队,就是灾民众多。

活不下去了,只能冒死反抗一把。

“诸位爱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咱们居安思危,刚刚的问题,谁有破解之法?若有,朕重赏!”

有个屁!

谁会傻到袁崇焕那样提出不切实际的办法。

我说朝廷拨下三千万两银子,什么都解决了,可朝廷没有啊!

这时候若这么说,不仅会惹怒皇帝,也会惹怒众臣。

“臣等愚笨,请陛下恕罪!”

见群臣满脸**绽放,崇祯清楚火候到了。

“诸位爱卿没办法,偏偏有人就有方法,若按他的办法行事,大明百姓吃饱问题不大,就算有刚刚说的天灾也无妨!”

“陛下,真有这样的人?”

崇祯微笑不语,向王承恩摆摆手。

少顷,就听王承恩在殿外喊道:“传陈经纶、陈世元进殿······”

听到两个陌生的名字,众臣目光都聚焦在殿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