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名师!

借据是假的,刘生仁自然也无法再找陈掌柜的麻烦。

可他确实万般的不甘心!

要知道!

这可是足足一万三千两银子啊!

他所有家产的三分之一!

就这么连声响动都没听到,便没了个一干二净!

这让向来视钱财如性命的他,如何能够受得了?!

“尔母婢也!邓大福,你竟敢如此欺骗于某,某定然于你势不两立!”

刘生仁气愤的如同陀螺一般,原地不停的打转。

但最后却也只能仰天咆哮一声,随即匆忙的赶回家中,直接点齐打手,再次气势汹汹的朝着邓家杀了过去。

然而结局却也已经注定。

他除了能将邓大福将的下人痛打一番出出气,再赔上几两银子医药费之外。

其他的,却也是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那么一大笔银子见财化水,然后心疼的彻夜难眠。

……

时如流水,转瞬而逝。

几个月的时间,眨眼间便过去了。

临近年关,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为青田县披上了一层皑皑白衣。

望着这一幅场景,村民们纷纷大喜过望。

瑞雪兆丰年,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

松溪村内,一处古色古香的二进小院中。

周成正俯身在书案之前,手持毛笔,飞快的在纸上书写着策论。

这段时日,在他不断的辛苦努力之下。

他的文章策论水平,已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而在他不远处的小案旁。

陈掌柜裹着一层厚厚的绒衣,一手捧着柳蓉蓉方才为他续上的热茶。

一手高举着《三国演义》新的书稿,看得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正待看到第七十五回,糜芳欲被人招降,最为关键之处,却是没了下文。

“唉~!”

陈掌柜有些意犹未尽的翻了翻书稿,叹息一声说道:“老朽正看的入神,可为何下面没了?!”

一旁刚刚写完一篇策论,放下毛笔的周成闻言,不禁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下面还未写好,陈掌柜要想要下面,便等一个月后再来吧!”

“也只能如此了。”

陈掌柜没有领会周成话语中更深层的含义,闻言也只是有些可惜的咂了咂嘴。

随即话锋一转,语含欣慰的说道:“如今《三国演义》一书,已是火遍了青城的各州各县。”

“这几个月来,仅是第一卷,便已经被加印了两万多本,而这第五卷尚未印刷,更是已被各地的书铺,定下了三万余本!之后恐怕还会更多!”

如今《三国演义》已经出了前四卷,一共六十回的内容。

而且一卷比一卷卖的火爆。

而得益于周成的谋划。

从刘生仁那里诓骗出来的一万三千两银子,陈掌柜虽然只拿了三千两。

可再加上周成的穿针引线。

又让陈掌柜在杨少龙那里,以半成利钱,借取的七千两。

再加上陈掌柜自己筹措的一万两银子。

终于也将书局开了起来。

而如此一来,印刷书籍的成本,大大降低。

亦不用再和别人一起排期。

想印刷多少,便可印刷多少。

周成凭借此书,挣下了偌大的家财。

莫说府试,院试,便是一路科举到殿试,也不必再为了银子发愁。

便连陈掌柜也借此大受裨益。

一跃成为整个青城府,书铺这一行当之中,最受追捧之人。

无数书铺老板,都争先恐后的追着恭维于他。

只求能最先拿到《三国演义》新一卷的书籍。

说实话!

虽然只是与利益牵扯。

但陈掌柜却也十分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

而想到如今的一切,再看着旁边一脸淡然之色,只休息了片刻,便又再次拿起毛笔,练习起了文章策论的周成。

陈掌柜不禁满心的感叹。

这近半年的时间以来,周成的变化,他可谓是一直都看在了眼中。

从一开始的幡然醒悟,浪子回头,卖诗抄书以求度日。

到后来的《三国演义》问世,瞬间便火爆了整个青田县。

而如今更是已经足以称为小说话本一道的大家。

这一前一后,完全就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一般。

变化之大,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怪不得世人常说,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

皆因少年之人,潜力非凡。

此话确实颇有道理。

“周同学之后有何打算?!”

陈掌柜捋着长须,好奇的开口问道:“老朽观你之文章,已经有了那姚落第往日的三分火候。”

“此次年后的县试,你可是想参与一番?!”

周成这些时日以来,看的最多的,便是之前陈掌柜送于他的那本,姚落第注解的《孟子》。

所以写起文章策论来,便不自觉的也开始模仿起了姚落第的风格。

“目前还不知晓。”

周成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不过在下确实有此想法。”

他也知道,自己如今的文章,比之以往,要好上不少。

但那也只是与前身相比而已。

至于自己如今究竟到了何等水准,他自己也有些拿捏不准。

所以最近一段时日,一直都在纠结此事。

到底是该再沉浸一年,埋头苦练文章,等到来年之时,再一鼓作气,拿下童生的功名。

还是待到年后,县试开始之时,便直接冒险尝试一番。

他也不知道该作何选择。

似乎是看出了周成心中的犹豫,陈掌柜缓缓说道:“文章一道,老朽亦不算是擅长,未能帮你参详一番。”

“不过,老朽亦可以帮你介绍一个名师!”

“名师?!”

周成闻言一愣,随即赶忙问道:“何人?!”

“此人你虽未曾见过,但也十分熟悉。”

陈掌柜抬手,笑呵呵的拍了拍书案上那本,已经被翻的有些破旧的《孟子》。

“正是这名满青田的落第秀才,姚落第!”

“姚落第?”

周成眉头微皱。

要说起来,此人他确实也不算陌生。

虽然未曾见过他本人,可他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再加之所谓“观其字,已知其人三分”。

古人著书之时,最喜欢加入个人的情绪喜恶。

而姚落第那本亲自注解的《孟子》,他已翻了不下五十次。

对其性格,也算是多少有些了解。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