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告捷

朱棣就藩的头几年,北边的军务一直是由徐达主持的。徐达是明王朝第一位的开国功臣,德高望重。他又是朱棣的岳父,二人自然能很好地配合。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病死。

代替徐达主持北边军务的是大将军冯胜。他也是一个很有韬略的开国名将。洪武二十年(1387),蒙元丞相纳哈出率众二十万窥伺辽东,冯胜率领傅有德和蓝玉前往征讨,大获全胜。就在班师途中,冯胜被宣布有罪,回京后喝了朱元璋赐予他的酒死去。

接替冯胜的是蓝玉。他是名将常遇春的内弟,也是皇太子妃的舅父。在征纳哈出回来后,他将一匹俘获的名马献给燕王。他知道燕王喜欢骑马驰骋,这样做一定会使燕王很高兴。但他万没有想到,燕王对他并不感兴趣,不只是没收下这马,说的话还颇有训斥的意味: “名马没献给朝廷,却先让我收下,这难道是尊重君父的道理吗?”蓝玉羞惭满面,心里很不高兴,但他知道燕王的分量,何况燕王说的又在理,所以他未敢发作。

朱棣这样做,也是有意取信于他的父皇。从此以后,蓝玉和朱棣便渐生嫌隙。

洪武二十三年(1390),元旦刚过,燕王朱棣就接到他父皇的命令,要他率兵征讨蒙元丞相咬住和平章乃儿不花。当时有情报说,他们正准备拥众南下。这时的燕王刚过了而立之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平常难得有这种人表现才能的机会。他接到命令后,既兴奋,又紧张。虽然他已当了几年燕王,但还没有与这类的大股敌人交过手。打了胜仗,自然可以在他父皇面前立功;打了败仗呢?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因此,打这一仗他必须竭尽全力,志在必胜。好在这次随同燕王出征的有大将傅友德,这是一个久经沙场、智勇双全的人物。另外,南雄侯赵席和怀远侯曹兴等人,也要听燕王节制,他们也很能打仗。更重要的是,燕王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磨炼,已经成熟了。

和燕王同时受命出师的还有晋王,由定远侯王弼跟随着他。燕王和晋王分别由北平和太原出师,合击蒙元势力。

三月初二,燕王率领诸将领出古北口,浩浩****地向北挺进。从季节上看,这时已是阳春,江南早已“绿肥红瘦”,而北国还是大风扬沙,余寒未消,天气瞬息万变。大军走出古北口以后,燕王对傅友德等将领说:“北边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我们千里行军,没有哨兵准确地提供敌情难以成功。”于是派出数股哨兵,提前到前方侦察。经侦察得知,乃儿不花正屯驻在迤都(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国益图附近)。

正当燕王率大军向迤都挺进的时候,天公不作美,竟纷纷扬扬地下起漫天大雪来,使北国的荒原很快变为一片银白世界,天气也顿时陡寒起来。有些将士想停下来避避风寒,但燕王认为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好机会。

于是,燕王率大军“冒大雪驰进”,当赶到乃儿不花驻地时,乃儿不花还毫无觉察。燕王虽已大军压境,但不愿突然动武,而是先派观童前往劝降。观童原是蒙元的全国公,在上次冯胜北征时,他投降了明廷,授官指挥。

观童与乃儿不花是旧交,两人一见面便相抱哭泣,他们都想不到会在此时此地相见。正当他们述说离别之情时,燕王已率军将乃儿不花团团围住。乃儿不花大惊,想冲出逃跑,观童劝阻了他,向他陈说了燕王的劝降之意。

乃儿不花见大势已去,便决定投降,随同观童去见燕王。燕王设酒席款待,慰劳备至。这使乃儿不花大喜过望,于是自告奋勇,表示愿劝丞相咬住一起归降。乃儿不花酒足饭饱后,将他的部众安顿停当,便亲自前往咬住营,没几天便偕同咬住一起到燕王处请降。这实在令燕王太高兴了,

这第一次大规模出征,竟兵不血刃而大获全胜。这一仗,燕王俘获“乃儿不花及其名王酋长男女数万口,羊马无算,橐驼数千。”他的父皇应该为儿子的首战大捷而高兴了。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晋王却表现得很差。他还没有看到敌人的踪影,燕王大获全胜的捷报就已传来,这不能不令他十分羞愧。

晋王知道,父皇本来想让他们兄弟二人都去立功,因他是哥哥,对他尤寄予厚望,在出征前就运给他钞一百万锭,作为赏赐将士之用,结果却没有尺寸之功。燕王的军队等了他好久,他却迟迟不来会师,燕王便只好单独进击了。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禁不住喜悦之情,高兴地说: “扫清沙漠,就要靠燕王了。”并马上派人送去赏钞一百万锭,让燕王赏赐有功将士。这次胜利是燕王才能的初次展露,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