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起兵复仇 生活的磨砺

费阿拉城依山傍水,是个非常美丽的山城。苏克素浒河(苏子河)就从费阿拉城下流淌而过。苏克素浒河的源头就在长白山西麓,流到今抚顺东营盘地方与浑河汇合后,南往江河,最后泻入辽东湾。苏克素浒河穿过千沟万壑与茂密丛林,到费阿拉附近形成一片宽敞的平原。苏克素浒河平原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农。河两岸的原野,谷地丘陵都被垦殖。在春日融融的季节,耕牛布散,禾谷丰茂。努尔哈赤就出生在建州女真美丽的费阿拉城一个奴隶主的家庭里。

努尔哈赤的父亲是塔克世,一共有五子一女。他的正妻是阿古都督的女儿,姓喜塔拉氏,名额穆齐,也就是努哈赤的母亲。喜塔拉氏诞育了三子一女:长子努尔哈赤,三子舒尔哈齐,四子雅尔哈齐和一个女儿。后来清朝尊喜塔拉氏为宣皇后。塔克世的继妻那拉氏,名肯姐,是哈达贝勒万所养的族女,为人刻薄,只生育了一个儿子,即第五子巴雅喇。塔克世的另一个妻子李佳氏,为古鲁礼女,也养育了一个儿子,即第二子穆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奴隶主中的一个显赫家族,但到他童年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

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母亲喜塔拉氏去世后,其继母对他很不好,常向塔克世进谗言。塔克世遂于努尔哈赤十九岁时与其分居,“家产所予独薄。后见太祖有才智,复厚与之,太祖终不受”。可见分家之时,努尔哈赤从其父塔克世那里得到的“阿哈、牲畜甚少”。

努尔哈赤在青少年时期曾参加劳动。在三月至五月、七月至十月的采集季节里,努尔哈赤同伙伴们一起,进入莽莽的林海,搭棚栖居,每棚能住三四人,白天采集,夜晚棚宿。他挖人参,采松子,捡榛子,拾蘑菇,然后到抚顺马市贸易,用赚来的钱维持生活。这一时期因参加劳动,接触部民,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

努尔哈赤因为经常往来于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所以他广交汉人,了解汉族封建经济情况。熟悉明朝政治动向,结识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他在集市贸易的交往中,熟知辽东地区的山川形势与道里险夷。他在同蒙古人和汉人的广泛接触中,学会了蒙古语文,并粗懂汉语、识汉字。

黄道周说努尔哈赤“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如朝鲜人申忠一到费阿拉,见舒尔哈齐家的大门上有一副残破的对联,上联剩下的字是“迹处青山”,下联剩下的字是“身居绿林”。这反映他们喜爱汉文章回小说,受汉族封建文化影响较深。

总而言之,抚顺关马市贸易像一所大学校,使努尔哈赤从中学习了社会和经济、政治和文化、民俗和语言、军事和地理,从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智慧,开阔了胸怀,磨炼了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