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只不过我们尚未意识到或是尚未开发出来而已。

也许有人会问:这笔财富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觉察到。

这笔财富其实就是隐伏于每个人身上的巨大潜能: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之所以没有觉察到的原因,是因为它犹如一座深埋的矿藏,并不是俯身可拾的,是需要一个从开发到利用的过程。而成功者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开采这座矿藏。这种内在的潜能一旦与现实环境结合,便以财富的形式固定下来,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财富。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生存必要的选择。

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懂得不断学习,才会获得足够的知识。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许多人成家后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许多人不再读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电视节目固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并非单停留在书本上,社会是一所大学,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向成功者学习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譬如,有的人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个“有能量”的爸爸,有的人是因为娶了一个能干或很有钱的老婆,有的人是因为有熟人提拔,但也确实有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地通过自己的苦干实干努力上来的……

面对未来,遥想“成功”二字,你是不是也有无从迈步的迷惑?如果有,不妨看看别人成功的原因,学习一下他们的“成功模式”。

也许你会问:学习别人的成功模式就能成功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一个人是否成功还受到个人条件、努力的程度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学习别人的成功模式就可以成功。但至少他们的成功模式是一种借鉴,让你有方向可循,这绝对比漫无头绪,不

知何去何从好过千百倍。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成功模式”?

首先,你要找出一位你认为可以借鉴,值得效仿其“成功”的目标人物。这个人可以是你的朋友,可以是你的亲戚、长辈、同事,也可以是有名望的社会人士,更可以是那些励志书里的传记人物。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尝试他们的成功之道。一般来说,人人都喜欢谈成功而忌讳谈失败,所以他们会不吝啬地告诉你他们的成功经验。至于社会人士的成功之道,则可以从报纸杂志得知,传记人物的成功之道,传记里也会说得很清楚。

任何人的成功模式都有可能套用在你的身上,但有几种“模式”你必须排除,绝对不可简单地“套用”。

——因机遇而成功的人。因为他有机遇,而你可不一定也有那么好的机遇,而且机遇是不可等待的。

——因家族支持而成功的人。例如,有一位“有能量”的父亲或庞大的产业。这种人的成功比一般人省力许多,你若无此条件,则这种人的成功是根本不值得学习的。

——因配偶的才干或金钱而成功的人。你不一定会有个能干或有钱的配偶。

——因某人提拔而“成功”的人。因为你不一定会碰到愿提拔你的人。

——因不走正道而“成功”的人。不走正道危险性很高,这种险不能冒,也不值得冒。

那么,该选用什么样的“成功模式”?

你应该选择那些靠自己而成功的“成功模式”加以借鉴,而且这个“模式”最好是和你同行,所处的环境、个人条件和你接近。你可以把他的成功经验归纳成以下几点:

——他是如何踏出第一步以及第二步、第三步?

—他如何积累实力?

——他如何突破困局,超越自己?——他如何管理内外的人际关系?——他如何规划一生的事业?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照着做,当然也可以只模仿其中的若干方法,或是根据他的模式来修正你的方向。

不过,“成功模式”再好,关键还在于执行,你若不当一回事,则这模式就不可能发挥效用。说穿了,成功模式只不过是自己“努力”而已,肯努力,就会有实力,有实力才会带来好机遇。

生活是一部“无字书”,唯有善读者,方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我们不仅可以以成功者为师,还可以以失败者为师。“以成功者为师”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成功之处以自用,而“以失败者为师”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失败之处以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它们其实是辩证的统一。

任何失败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不过要了解失败者的失败原因不太容易,失败者往往不愿意谈失败的过去,因为这会触痛他的伤心之处。如果你找到失败者本人谈,他大概也不会告诉你真相,他只会告诉你,他的失败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朋友拖累、银行紧缩银根,或是被出卖、被骗、被倒账……属于他个人的能力、判断、个性上的问题,他是不会告诉你的;何况有些失败者根本不知道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因此要了解失败者的失败原因,还得多方收集资料,参考专家的分析,了解同行的看法,至于这位失败者的个人条件,可从他的朋友处了解。

当把资料收集够了,把它一条条列出来,仔细分析,再归纳成几个重点。

不过并不是了解到就可以变成自己借鉴的模式,还必须把你所观察、分析到的东西用来在实践中检验,和失败者的经历做个对照比较。如果你的个性、能力和其他主客观因素都有和那位失败者相似之处,那么就要提高警觉。弱的地方要加强,不好的地方要改善,这样才可避免和失败者犯同样的错误,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除了自己经营事业要以失败者为师之外,一般做人做事也应以失败者为师。

在做人方面,看看谁和谁处不好,谁得罪了谁,谁不受欢迎,参考他们的个性,观察他们平日的来往和作为,你就可以知道他们做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在做事方面,“失败者”的例子更多,这里所谓的“失败”包括做得不尽完善的事,这些事一般都会由旁人进行评论,这种评论有时只是应付应付,但因为近在身边,所以不管评论是不是在“应付”,你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曾有一将军说过,两军对阵,谁犯的错误少,谁就得胜。做事也是一样,犯的错误少,成功的概率就高,而要减少错误,就是“以失败者为师”,这种教训并不需要你以失败去换取!

学以致用方为正道。知识只有在运用时才能产生力量。一个人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人之所以学习,其目的应该是增加智慧,使我们更向上、更幸福、更有用,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的时候,使我们更善良,更热情,更能干。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这是成功者必须做到的。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作了补充,他说:“学问并不是各种知识本身,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的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我们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自己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学习是一种“拿来主义”,拿书本里、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开启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