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审时度势开始

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原本商定平分天下,划沟而治——即“楚河汉界”。一直被项羽打压欺侮的刘邦好容易出了一口气,准备向西班师回朝,张良和陈平却阻止道:

“从前项羽强大,我们只有退让。如今汉国已经领有天下一多半国土,各诸侯都来归附我们,而楚军兵力疲弱,军粮也已用完。这正是老天赐予我们的消灭楚国的好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刘邦似乎还没有从屡被项羽欺凌的往事中走出来,为难地说:

“项羽不可轻视,我和他打了多年的仗,根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张良劝说道:

“项羽势强之时,没有果决之心,不懂取胜之道,我们才侥幸存活。今日强势易手,大王当顺从民心,统一天下。这不是逞强斗狠,而是大势所趋啊!大王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那么祸不可测了。"

于是,刘邦发兵追击项羽,终将项羽消灭,建立了汉朝。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度势要看透的就是“己”和“彼”,只是“己”和“彼”常常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这是度势所面临的两个难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几乎是普通人的通病。顺风时,自倍心膨胀,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逆风时,自倍心受挫,又容易陷进悲观消极、怀疑自我的思维陷阱。所以,凡人常常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外界的局势变幻莫测。而个人的经验终究是有限的,社会却是由变化不定的亿万大众与其他社会各种复杂因素构成,准确地把握形势与环境的变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呢?

首先,当我们感到对自己把握不准的时候,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冷静而全面的反省。

冷静,就是不带主观色彩,不带情绪,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好像帮助别人一样分析自己的人生。可用第三人称“他”或“她”来分析,以提高客观性,“今天我要对这个人(他)好好进行一次分析。”

怎么分析呢?不妨从以下问题入手:

你从哪里来?你的起点在哪里?你的家庭出身与环境情况如何?你有哪些重要经历(怎么来)?这些重要经历给你带来什么收益(物质上的条件、精神人格、能力素质上的收益等)?带来什么弊端和损失(物质的、精神的、能力的等)?你现在站在一个什么位置?拥有哪些资源(金钱、物质、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你以前的人生大目标是什么(要到哪里去)?有没有阶段性目标和行动计划(怎么走)?

根据以上问题,认真地逐个进行反省分析。在反省分析中,自然会产生许多新的思想认识,对自己就会有一个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明“己”之势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理想与目标之间需要哪些资源来支持。对于阻碍自己腾飞的“短板”,要想方设法地加长。

说实在的,认识自己很难,我们应该注意到,人难免凭经验和感情用事,评价自己时常常偏离客观事实。如有可能,应该寻求有经验的成功人士,有关专家等进行咨询,寻求他们的帮助,打开思路,校正自己的判断,避免“当局者迷”的失误。

知道了自己的“势”,还应该洞悉外界的时势。总的来说,要洞悉时势需要做到四“多”:多看、多听、多学、多思。“多看”旨在获得更全面的资讯,“多听”旨在多借鉴专业人士的意见,“多学”旨在提高自己的学识与修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多思”旨在锻炼自己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学到了,我想到了。

薛居正在《势胜学》中云:“不知势,无以为人也。”意思是: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无法做人了。人生于天地之间,如果缺乏对万事万物的了解和判断,那么就难以图存。趋利避害要度势在先,否则便是一句

空话。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势是需要人们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在此容不得主观臆想和妄下结论,只有用心体察和反复验证,才能做到度势无误,进而为自己的人生铺设一条坦途。成功总是从审时度势开始的。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不知晓,肯定会遭遇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