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它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对于究竟是谁发明了国际象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很权威的定论,但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它起源于古印度,发明人是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叫西萨的印度人,时间大约在公元5世纪末。据说因为当时的印度国王对流行的15人游戏已感到厌倦,所以西萨为国王发明了一种新的棋类游戏——国际象棋。

当然,西萨当初的发明并不叫国际象棋,其内容和规则与现在的国际象棋也大不相同。当时,人们把西萨的发明称为“查图兰加”(意为“四部分”),它是一种战争游戏,有“象”、“马”、“车”、“兵”4种棋子,而这4种棋子正好代表了当时印度军队的组成。这种游戏不同于同类的其他游戏的关键所在,是发明人使每一种棋子的移动方式都粗略地模仿它所代表的战斗单位:国际象棋中的车起源于战车,能够沿任何方向的直路前进,而马则能跨越障碍,但不能在一步尚未跳完时停下来。

国际象棋在8世纪末通过克什米尔传到中国,然后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它又很快向西传到波斯。阿拉伯人在7世纪侵犯波斯时学会了这种游戏,从此,它便在阿拉伯国家迅速传开。到11世纪,国际象棋通过西班牙传到了欧洲。

从那时以来,国际象棋逐步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游戏。这种游戏一直在发展变化,到16世纪时完成了最后一个重要改革,就是加上了用车护王的走法。

国际象棋的棋盘黑白相间,纵横8格,共64方格,分黑白两方,各有一王、一后、双车、双象、双马和八兵。各子走法不同,以把对方“将死”为胜。双方如不能“将死”或有“长将”“长杀”,某方无子可动,局面重复出现3次以上等情况,均可根据“规则”列为和局。子路运行全盘,战术相当复杂。

1475年,卡克斯顿出版了《国际象棋谱》,表明国际象棋在英国已非常普及。16世纪,出现了葡萄牙棋手达米亚诺和西班牙棋手洛佩兹等研究国际象棋的文章。在19世纪,英国曾由于有斯汤顿这样的棋手而称霸棋坛。从那以后,各国的棋坛新秀不断出现,俄国、古巴、波兰、斯堪的纳维亚、东欧、美国和中国的棋手都曾荣获过国际象棋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