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诸葛亮,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就是因为当时错用了马谡,最后才失掉街亭这一战略要地。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带领15万大军,向诸葛亮当时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可是在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没有其他大将。自己所带领的5000人的军队,也有一半人马用于运输粮草去了,在城里仅仅剩下了这2500多号士兵。所以这些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的。

诸葛亮登上了城楼,他向四周观望,对大家说:"听我的指挥,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就能让司马懿退兵。”

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第一步,传令大家把城墙上所有的旌旗都迅速地藏起来,但是士兵们却原地不动。诸葛亮还立下了严格的纪律——如果谁要是私自外出,或者大声喧哗,将会立即被斩首。

第二步,叫士兵把4个城门全都打开,然后每个城门上派20名士兵假装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洒水扫街。

第三步,诸葛亮自己披上戏曲舞台上扮演道士人物穿用的服装,戴上高高的青色丝带头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靠着栏杆一坐。他稳重地燃起香,然后平静地弹起琴来了。

就在这时,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已经迅猛地来到了城下,见到是这种阵势,一个个都不敢轻易入城,然后就急忙往回返,向司马懿报告情况。

司马懿听了情况报告后,大笑道:“这怎么可能呢?笑话!”

他看到自己的部下很坚持地认为是真的,就下令三军先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在离城不远处,司马懿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地正在那焚香弹琴呢。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他还见到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都在那低头洒扫,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司马懿看后,对此深表疑惑,他回到自己的军队中,命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开始撤退。

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走过来说:"父亲,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的?在弄清楚前,您为什么要撤兵呢?”

司马懿说:“孩子,你不了解诸葛亮,他的一生谨慎,是从不会去有半点儿冒险举动的。现在城门大开,只证明一点,就是在城的里面设有埋伏。一旦我军进去的话,肯定会中诸葛亮之计的。所以,凭借我对诸葛亮的了解,我们还是快快撤退吧!"

就这样,司马懿的各路兵马,瞬间都退了回去。

奇异风向标:同学们,我们看到了这个关于诸葛亮巧设空城计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是不是诸葛亮很聪明?在己方无力守城的紧急关头,他善于把头歪歪,换角度思考,利用一种心理战术,故意向敌人暴露自己城内是空虚的。这样就让敌军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所以他们犹豫不前。司马懿非常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所以最后选择了撤退。

从诸葛亮对付司马懿的用兵,同学们肯定知道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比拼。由于诸葛亮非常清楚地了解司马懿,并掌握他作为一名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所以能够改变思维,换了一个角度,使用空城计解围。同学们,你看到了吧,当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和弱势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把头歪歪,换个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结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