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自卑,去欣赏自己的优点

自卑的人总是用放大镜在自己身上找缺点与缺陷:我身材矮,我秃顶,我……

一位自信的青年这样评价自己:“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二位也是如此。我的前额不宽,天庭也不饱满,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不也和我一样吗?我虽然是秃顶,这并不寒砂,因为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也是这样。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我的双眼凹陷,哲人尼采与我为伴;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我粗壮的颈脖与汉尼拔并肩。”

他也许还会继续想:我的耳朵招风,大过塞万提斯的耳朵;我的颧骨隆起,面颊凹陷,可林肯也是这般模样;我的双肩一高一低,可以在甘必大那里找到渊源;我的手指粗短,手掌肥厚,我与大天文学家爱丁顿不分轩轻;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愿与粗俗的民众交谈,同托尔斯泰一般。

也许这就是真实的自我,有真实,所以我存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伟人们的种种特点,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石破天惊的事业的。

我把伟人的思想,植根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从事自己的伟大工作;我虽然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行动开始,不过一个能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实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拓出一番伟业的……

这位青年认识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他至少能认识到自己和伟人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那可是非常重要的。自信一定会比那些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如别人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管你承认与否,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因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也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或者把自卑重重地摔在地上,从此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顺眼,自己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就是自卑。当然这“不顺眼”“矮一头”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系的:“我皮肤黑”,是和别人比而显得“黑”;“我个矮”,矮是相对于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许多大眼睛的人,才衬托出了“小”。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实实在在摆在那里,让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于是,就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怜自己又恨自己,于是,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时间精力,企图去改变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却常常成效甚微。

成克也曾经是个自卑的人。但自从他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工作以来,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一点可以从参加会议时他坐的位置来证实——过去,他总是坐在旮旯里,即便对某些问题有看法也不轻易发言;而现在他经常坐在前面,即使对会议主持人也敢发表不同看法。这种变化,当然是得益于心理咨询,在为别人排解心理困扰的同时,成克获得了观察、了解、认识人的许多新角度和方法,从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有个小女孩的事情有点好笑,但它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很多自卑原来都是自找的!

有个女孩儿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非常自卑,于是便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问她眼儿有多大,别人能看出来吗?她说她梳着长发,把耳朵盖上了,眼儿也只是个小眼儿,能穿过耳环,不过不在戴耳环的位置上。

医生又问她:“有什么要紧吗?”“哦,我比别人少了块肉呀,我为此特别苦恼和自卑!”

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种人诉说他们因为某种缺陷或短处而特别自卑。把这些缺陷或短处集中起来,几乎无所不包:什么胖啦、矮啦、皮肤黑啦、汗毛重啦,什么嘴巴大、眼睛小、头发黄、胳膊细啦,什么脸上长了青春痘、说话有口音、不会吃西餐、家里没有钱啦,似乎这些通通都可以成为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大概是其中之最了。

这种“耳朵上的小眼”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不满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认为他们只关注病态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判定的尺度也就会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越来越小。”马斯洛如是说。马斯洛着重研究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使心理治疗成为开发人的潜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新途径。

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卑的人身上转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时,便会发现: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儿”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其实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条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凡人只能仰视,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自己周围的同事、朋友。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种种缺陷,可你看他们照样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背挺直,甚至连皮肤都熠熠生光!

有人说,自信的人才可爱,此话颇有道理。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而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会在别人面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显出一种不自在,他总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这种不自在会微妙地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使双方经常“误读”对方的信息,造成隔膜与冲突。而自信的人,与人交往时是坦诚自然的,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能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友谊和爱情。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的不正确观念才致使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放到心理自卑的放大镜下去看,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又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去和别人竞争呢?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败所打击(仅仅是“可能”),他们躲避竞争,回避交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不断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证明:瞧,你就是不行!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只有打破自卑的恶性循环才能逐渐建立自信。但“打破”需要有点决心、有点勇气,还要讲究点科学——要求一个不自信的人去做一件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增加他的焦虑。

“打破”是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没有认知上的改变,很难有行为上的突破;没有行为上的突破,就不会产生新的体验。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常常被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比起同年龄的少年,他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等各方面都不如人。同学们常取笑他,封他一个“马脸”的外号。但是,托马斯的自我意识极重,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也碰不到几个陌生人,所以平常只见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我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但是,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些事件的经过如下:

第一件: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第二件: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就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第三件:领到第一张支票后,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第四件: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当时对他来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但是在他母亲的坚持下,他还是报名了,并且为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把演说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大出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赢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中,还不止一次地说过:“这四件事成为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老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你不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令人骄傲的地方吗?也许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聪明;也许你不够聪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就在于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骄傲地扇动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