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二生命

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遍布全身。任何一根血管出现了问题,后果都不堪设想。尤其是心脑血管,一旦破裂,救治不及时便会危及生命。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医学难题,人造血管应运而生,给了无数人第二次生命。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1982年,世界上就已经有37万人在使用人造血管了。相信这时的你一定对人造血管产生了疑问:人造血管是什么材料制造的呢?是谁将人造血管成功地运用到临床医学中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看看下面的故事,了解人造血管的产生及发展史。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家有名的电缆制作公司——戈尔公司。公司的老板就是拒绝了杜邦公司高薪聘请的戈尔。他一心经营自己的公司,并将其带上了正规的发展道路。公司主要经营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原材料的电缆。当时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戈尔公司生产的电缆质量又过关,所以公司的效益非常可观。但是,市场就像一块大蛋糕,当知道了蛋糕的甜美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分一勺羹”。好景不长,市场的饱和及竞争对手的增加,让辉煌一时的戈尔公司也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戈尔的儿子鲍勃向父亲提议:

“爸爸,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着手开发研制新产品,让公司起死回生。”

对于自己的这个化学博士儿子,戈尔很是信任,也很赞同他的想法。但是,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举步维艰。

“研发新的产品,哪是件容易的事情啊!况且公司现在没有资金供给研发使用啊!”戈尔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如果能用聚四氟乙烯做材料,将其拉长却又无损其性能,这可能会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啊!"

将聚四氟乙烯材料拉长,鲍勃觉得父亲的这个提议很好。但是,聚四氟乙烯到底能不能被拉长呢?鲍勃进入了深思。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将聚四氟乙烯拉长失败的例子,但是鲍勃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坚持在实验室里研究可能成功的方法。他将一段聚四氟乙烯放入烤箱,加热到特定的温度,然后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拉伸。但是,每次都以听到“啪”的一声后,左右手各拿着一段聚四氟乙烯而告终。

无数次的重复实验,无数次同样的失败,彻底消磨了鲍勃当时的锐气。想到不能救父亲的公司于水火之中,愤怒之火烧到了手上。拿着刚刚从烤箱里取出的聚四氟乙烯,猛地一拉,扔到了地上,失望与愤怒并没有迫使他失去理智。当他意识到这段“躺”在地上的聚四氟乙烯没有一分为二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原来想要拉长它,不能用轻柔的劲儿,而是需要果断的猛力。”鲍勃的这个方法确实给他父亲的公司带来了利益,令其起死回生。鲍勃也因此小有名气。

一次,几个父辈的朋友来参观鲍勃的实验室,其中一位医生朋友看到了被拉长了聚四氟乙烯管很是好奇,便问:

“这是什么新奇物?”

“是被拉长的聚四氟乙烯。”鲍勃指着对面的烤箱说,“只要将普通的聚四氟乙烯管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取出用力拉,便会‘变身’为这样了。”

鲍勃的解说令这位医生茅塞顿开,"这能不能代替血管呢?人的血液是热的,在血管内流动就会产生热力。如果可以,今后的心脑血管破裂就有了替代品了!"带着拯救更多病人的使命,这位医生开始在动物身上做实验,结果真的将动物的血管成功连接起来。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用聚四氟乙烯做血管的弊端在于强度不够,承受不了血的压力。他又找到了鲍勃,进行进一步研究,终于研制出了适合人类使用的人造血管。后来,他将此方法应用到了临床,挽救了一位濒危的脑血管破裂病人的生命。人造血管“一夜成名”,从此“肩负”起救治病人的重任。

在我们感叹医学技术发达的时候,不能忘记首先发现将聚四氟乙烯拉长方法的鲍勃,他可谓是人造血管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