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最能吃苦

温家宝总鲤在访问意大利时对欢迎他的华侨说: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吃得苦中苦

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走一步,中国经济走两步,浙江经济走四步,温州经济走六步。温州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地方,而温州人是最会赚钱的中国人!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是举世公认的,那就是吃苦耐劳。关于这一点,相信全国人民都会同意的,为了赚钱,温州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什么自然灾害都不怕。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干常人不想干的活,赚常人看不上眼的钱。

“吃得苦中苦,方为成功人”,别以为商人赚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要知道,每一个铜板都是他们走遍千山万水、吃过千辛万苦而挣来的血汗钱!

有个姓陈的温州商人闯**法国时,每天都是工作15个小时。早晨天蒙蒙亮就开始做工.晚上上了法语课以后还要做工,有整整5年的时间没见过太阳。

威力打火机的老板徐勇水当年为筹集创业资金,将东北的铝锭“倒运”到温州卖。由于没钱雇人,他自己搬运铝锭上火车,结果被脱手的铝锭砸伤脚;为了“押运”车皮,他几天几夜没敢合眼。

袜子大王“浪莎”的翁荣金兄弟,1986年到新疆做生意。他俩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了四天四夜。翁荣金后来回忆说,那四天四夜漫长得仿佛是人的一生。到站的时候,兄弟俩的腿已肿得不能走路了。后来,兄弟俩又一起摆摊,每天吃两顿盒饭,睡三四个小时。

周成建最初来到温州谋生时,什么脏活、重活都干,一天只吃一顿饭。最初创业的时候,他白天卖服装,夜晚做服装,一天劳动16小时以上。

有句俗话说得好: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在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温州老板中,几乎人人都有过受苦受难的日子,他们就是有吃苦的精神,熬过了艰难的岁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成功人。

能吃苦就能成功

温州人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也绝不是运气,而是凭着吃苦耐劳一步步取得的。当年,国人嫌脏、嫌累、嫌苦、嫌没有面子的生意温州人都愿意做,不仅趋之若鹜,而且还能持之以恒,因此迎来了今天的辉煌。

年轻的林建芳是在长春做生意的温州大老板,1994年,他高中毕业后就跟着哥哥林建光赴长春推销汽车零配件。那个时候都是推销别人的产品,对于这段经历,林建芳的回忆就是“苦”。

由于当时林建芳没有任何积蓄,只有天天骑着二手的破自行车走街串巷去推销,即使是冬天也在跑。北方的严寒实在让人难以承受,每次快坚持不下时,他总是以“温州难得一见白雪皑皑的场面,能看看雪景也不错”的话来安慰自己。

他不仅在身体上受苦,而且心理上也受巨大的压力。因为那个时候温州货根本没人要,为了让客户接受他的产品,林建芳想出一个法子,让客户试用一段时间,再付钱。靠这种促销手段,也有一些客户在试用了产品后借口产品质量不行拒不认账。林建芳只能将满肚子的委屈往肚里咽。

这样辛辛苦苦地做了3年的推销后,林建芳不仅有了一定积蓄,而且还建立起了良好的销售网络。1997年,林建芳回到瑞安创办了瑞安宏达汽车配件厂。林建芳心里明白,企业如果要壮大,必须发展更大的客户,因此他通过各种关系找上了中国一汽。从提供3元一个的电阻丝开始,后来逐渐发展到雨刷器、玻璃升降器等配件,凭借着可靠的质量,林建芳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合作的机会。

有了与一汽的合作后,其他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纷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2002年,林建芳在长春创办了吉林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现在,林建芳已与一汽、长安、金杯等汽车生产商合作,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当年温州人创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门路,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几乎无一例外是靠吃大苦、赚小钱才完成原始积累的。他们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创业中不怕艰险;他们能吃苦、敢吃苦、以苦为乐,所以最终能成功。

曾昌飚出生在温州永嘉的桥头镇,3岁那年,人们正欢天喜地地迎新年时,他却发起了高烧,经诊治得的是小儿麻痹症,一番抢救后,命是救回来了,可是他的一条腿再也不能动了。

身体的残疾,反而造成了曾昌飚事事要强的性格。19岁那年,他决定离开桥头镇,去大千世界闯闯,开创自己的人生。曾昌飚的父母当时极力反对,他们无法想象一个残疾人在外如何闯**。为了说服父母,曾昌飚带着父母来到桥上。指着码头上膀大腰圆做苦力的工人,诲问这些人的身体状况。然后曾昌飚说,搬运工靠体力吃饭,辛辛苦苦而所得甚少。指挥他们的老板靠头脑生活,不用汗如雨下,却所得多多。我没有搬运工人健康,但我相信自己有颗聪明的脑袋,一定能创造出幸福。就这样,父母被说服了。曾昌飚就拖着一条残腿,背井离乡,独自创业。

在沈阳打拼了十几年后,曾昌飚的事业红红火火。2004年8月,他在朝鲜首都平壤的黄金地段上,拿下了平壤第一百货大楼10年的经营权,将投资5000万元对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的大楼进行改建装修,带领300多个温州弟兄准备在朝鲜大干一场。

能吃苦是曾昌飚最大的本钱。他说:“现在想起来,我最大的挫折来自童年。可正是困难的童年才让我更坚强。因为身体原因,童年的时候就吃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痛苦,所以后来随着自己能力不断增强,我就越发自信,没有任何事会难倒我。”

什么时候都能吃苦

“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挣别人挣不了的钱”,“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发财”,这不仅是温州人赚钱的经验总结,更是他们赚钱的行动指南。

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现在拥有3亿多元的资产,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也是很多人佩服的偶像。但他曾经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17岁那年,周大虎便跟随几个同乡,开始流浪天涯,四处谋生。他最先是到西安,做饭金工。由于当时他们没有全国粮票,吃饭就是个大问题,经常有上顿无下顿,还吃过一个月的柿饼。尽管这样艰苦,但当时有组织外出打工是闻所未闻的。没过多久,组织他们的包工队队长以“黑包工头”的罪名给枪毙了。周大虎也被抓进大牢,在西安关了一个月之后,将他遣返回了老家。

但是迫于生计,周大虎又开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其间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恐怕只有自己明白。25岁那年,周大虎进入温州邮电局工作,开始了每天扛邮包的生活。他对这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十分珍

惜,所以他自己给自己下任务:每天扛的邮包必须比其他的人都多。因为有了7年流浪吃苦的经历,所以当其他人都叫苦不迭的时候,周大虎并未觉得苦。

1991年,周大虎以5000元的本钱,招了几十工人,腾出一间住房作为生产车间,开始了创业生涯。凭借他吃苦过程中积累的阅历、胆识、忍耐等个人素质,他在经营中迅速站稳了脚。一年之后,周大虎就鸟枪换炮,他租下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招募了100多个工人,开始缔造他的打火机王国。

为了事业的发展,周大虎一家三口从刚装修好的新居搬进租来的破旧厂房。一家人挤在没窗户、没空调、没厕所的小阁楼里,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周大虎还发誓“不搬新厂房,绝不搬新冢”。

当时,厂里没有洗澡间,也没有吃饭的地方,全家也只能整天叫盒饭,把100米远处的公共厕所当卫生间,在深夜一两点钟一家人才能洗澡,这一住就是整整5年。

当然,正是因为周大虎敢于吃苦的创业精神,使得销售额连续5年成倍增长,到1999年产量达到1000万只,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是温州人公认的格言,当年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去上海学艺的时候,就是挤在小阁楼里睡地板的。不仅创业时期如此,就是当了老板以后,必要时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地板。

温州人能吃苦的可贵之处在于:穷时能吃苦,富裕后还能吃苦;当小老板时能吃苦,当大老板时还能吃苦;在没有文化时能吃苦,到了知识时代还能吃苦。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意大利时对欢迎他的华侨说:据我所知。今天到场的华侨企业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温州人,我知道出来的中国人都很艰辛,今天大家穿得整整齐齐,但当年出来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到今天这一步相当不易。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