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皮和竹肉

乾隆年间,净慈寺有个叫诋毁的和尚。名字和有意思吧?

此人聪明机灵,却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且要讲便讲、想骂便骂。

乾隆皇帝对此人早有所闻,为了找借口惩治诋毁和尚,便化装成秀才来到净慈寺。

乾隆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应叫“蔑青”。但诋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于是灵机一动,答道:“这是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和尚会答“蔑青”(与“灭清”同音),便可以对清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没想到他巧妙地绕过去了。

“老师父,这个又是什么呢?”

“这个嘛,"诋毁心里明白了,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因"蔑黄”和“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呵呵,乾隆又失败了。

机智诡辩:诋毁和尚机智地采用不常用的“竹皮”、"竹肉"等词语代替了常用的“蔑青”、“蔑黄”等有犯忌触讳的词语,终于躲过了一场无妄之灾。构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语句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共同语与方言不同,像“太阳”与“日头”;口语与书面语不同,像“溜达”与“漫步”;古语词与现代语词不同,如“吾”与“我”;构成词或语句的方式不同,像“演讲”与“讲演”;等等,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同义替换诡辩术就是根据论辩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取得论辩胜利的诡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