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酒瓶等于装满酒的瓶

六年级三班的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四人是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

有一天四人同桌吃饭,为桌上的半瓶酒争论起来。

小赵说:“这瓶子一半是空的。”

小钱说:“这瓶子一半是满的。”

小孙说:“这有什么好争的,半空的酒瓶就等于半满的酒瓶。”

小李说:“不对。如果‘半空的酒瓶等于半满的酒瓶’这个等式能够成立。那么我们把等式两边都乘以2:半空的瓶乘以2,等于两个半空的瓶,而两个半空的瓶就是一个空瓶;半满的瓶乘以2,等于两个半满的瓶,而两个半满的瓶就是一个装满酒的瓶。这样,岂不是一个空酒瓶等于一个装满酒的酒瓶吗?"

诡辩艺术:小孙的话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实际上,“半空的酒瓶”与“半满的酒瓶”之间是相互蕴涵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相互“可推出”的关系,即从“这是半空的酒瓶”可推出“这是半满的酒瓶”,反之亦同。

而小孙用"等于”的概念偷换了“可推出”的概念,这就错了,因为“半空”不同于“半满”。

这正如已知六年级三班40个学生中,一半是男生,另一半是女生,我们可以由前者推出后者,也可以由后者推出前者,但不能说20个男生就等于20个女生。

小李指出小孙的话“不对”,这是正确的。但小李在反驳中也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表现在他认为“两个半空的瓶就是一个空瓶”和“两个半满的瓶就是一个装满酒的瓶”。

因为“两个半空的瓶”和“两个半满的瓶”分明说的都是两个瓶子,怎么会成为一个瓶子呢?就是说,“两个半空的瓶”不是“一个空瓶”,“两个半满的瓶”也不是“一个满瓶”。

小李的诡辩错误就在于把“两个酒瓶”偷换为“一个酒瓶”。

思维小故事

孤身老人之死

孤身老人杰考勃·海琳突然死亡了。伦敦警察厅的安东尼·史莱德探长闻讯赶到了现场。

案件发生在昨天,死者还在客厅里,有一支自动手枪掉在身边。枪弹的射角很低,死者上腭明显被打穿了,嘴里有火药痕迹。这些迹象都表明,手枪是放在嘴里发射的。一个理智正常的人绝不允许别人将手枪放进自己的嘴巴里,除非是中了毒,但死者并无中毒现象,所以显而易见是自杀。

史莱德探长从死者口袋里翻出一张便条和一张名片。便条是为海琳看病的贝尔大夫写的,内容大意是即日上午不能依约前往诊视,改为次日上午来访云云。名片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上写:肯普太太,伦敦西二邮区卡多甘花园34号。史莱德又把首先发现海琳死亡的卡特太太和在这个街区巡逻的警察找来查询。

卡特太太是定期来为海琳料理家务的女佣。她对海琳的印象不佳,认为他是个守财奴,悭吝、尖刻、神经质,这样的人自杀是不足为奇的。近一段时期,她到乡下去了,昨天傍晚来到海琳家时,发现他已经死了。

巡街警察则提供了一个情况,说他昨天巡逻时,曾看见一个妇女从海琳的住宅里走出来,看不清其面貌特征,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是这个妇女拿着一只很大的公文包。

打发走两个证人后,史莱德又开始检查海琳的财物。他从书桌里找到一串钥匙,试了几把后,打开了放在客厅角上的保险箱。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仅有一个银行存折,也没留下多少余额。在电话里银行职员回答史莱德说:“海琳曾在银行里存了不少钱,但在3个月前已全部取走了。”

“钱到哪里去了呢?”史莱德怀疑这是谋财害命的案件。最近同海琳接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贝尔医生,但贝尔已写信告诉海琳,昨天没有空来,今天才会来。另一个就是留有名片的肯普太太。巡逻的警察昨天看到过一个妇女从海琳的住宅出来,手里拿着大公文包,包内藏着的莫非就是从保险箱中窃得的钱财?

海琳的写字桌抽屉里有一札信件,史莱德匆匆翻阅一遍后,没有发现与这个肯普太太相关的内容,倒有不少贝尔医生所开的药方。这就奇怪了,经常有往来的医生昨天案发时却没有来,来的却是一个从无交往的肯普太太。

想到这里,史莱德打了一个电话到居民登记处,得到的回答是不存在卡多甘花园34号这一地址,当然也没有肯普太太。史莱德这时脑子里渐渐地清晰起来了。

正在这时,大门口出现了一个陌生人,他看到客厅里的情景,赶忙收住脚步,显出莫名其妙的样子:“对不起,我是贝尔医生,是为海琳先生看病的,不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海琳先生死了!"史莱德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向你请教。”贝尔医生怔了一怔:“探长先生,我将尽力而为。”

“贝尔医生,凶手就是你!实际上你昨天已经来过了。你杀死了海琳先生,还打开保险箱取走了海琳先生的钱财……”

你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参考答案

贝尔借口看海琳的舌头,把手枪放进他的嘴巴,将他打死,然后换上女装,拿着钱走了出来,故意让警察看到。这一切都是要使侦探相信海琳先生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