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雪岩看长远眼光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这个胡雪岩,就是那个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审时度势的一流眼光,以及灵活的政商手腕。那审时度势的一流眼光,使胡雪岩在中国社会动**不安的时代中找出了赚钱的行当。

他说过:“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只看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能看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能看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世间百事,变化太快、太复杂。商场也是如此,变幻莫测。基于此种背景,要想立足于商场,大展宏图,则必须要有判断局势的远大眼光。在眼光的问题上,胡雪岩也曾经有过失足。

原来,江浙一带蚕丝一向以手工技术纺纱织布,正因为有蚕丝活儿可干,江浙一带民丰物阜,生活水平冠于全国。可是,清光绪年间西洋人来了,也插手蚕丝纺织工业,并且成立洋行,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机器工业挑战中国传统的手工业。

这下子,胡雪岩吃亏吃大了。一架机器一天的生产量,抵得上30个工人,洋人在工厂里随便摆上10架、8架机器,一个村庄的人力就被取代。胡雪岩不服气,他手下也有脑袋清醒的副手,劝他识时务,也买机器搞自动化生产,和洋人较量一番。不过,胡雪岩在这件事情上面,掺杂了民族感情,变成意气用事,也就是不服洋人那套,就是要和洋人干到底。总而言之,他和洋人杠上了,非要透过左宗棠势力,拔掉洋人基业,或者,专门对洋人开征蚕丝税。

但是,胡雪岩毕竟是胡雪岩,与洋人的蚕丝大战只是一时意气,时间

耗久了,他的脑袋终究清醒过来。于是立即采用自动化机械生产,向洋人学习。这个失误的快速转变,也从反面说明了胡雪岩的远大眼光。

会做事的人眼光从不短浅,他们总能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有大计划,大目标,大步骤,大行动。从他们的身上或身世中,我们不难看出,眼光有多远,成就就有多大。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三位砌砖工人的工作态度。

有人问:“你们是在砌砖吗?”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对,砌砖。”

第二位工人也跟着说:“对,我们是在砌砖。我们在做每小时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摇了摇头,说:“你问我在砌砖吧?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虽然,这个故事的结尾没有告诉我们3位工人的未来,但我们能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可能,前面两位工人仍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他们只是为工作而工作,没有什么动力推动他们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可以推测的是,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教堂的工人,不会仍然是砌砖工,也许他已经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者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而被提升。

同理,眼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比如同样一件东西,人的聪明才智不同,用法不同,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差别不在于东西本身,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用与不用、会用不会用,即一个眼光问题。

眼光长远的人,才会有着广阔的天地,去拼搏、去奋斗。如果作为一个创业者,经营眼光往往会决定他的生意能够做多大,以及他用怎样的方式来赚钱:“如果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么就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就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人的眼光往往会决定人生的高度和广度,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成就自我。

因此,看一个人的眼光是否长远,就能知道这个人有没有昂扬的志气,有没有远大的理想,有没有美好的前途。通常有长远眼光的人,常常能够不拘泥于现有的状况,对事物发展做出大胆的预测,具有冒险精神,并且有着睿智的头脑,并非凭空去放远他们的眼光,他们懂得如何能够实现目标。一个人的眼光,不仅仅在于他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也在于他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

范蠡是越国大夫。约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灭吴兴越。恢复越国后,范蠡高瞻远瞩,不为诱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认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预见到官场上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便急流勇退,弃官而去。

范蠡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家人一边在海滨垦荒、种地、养殖五畜,一边看准机会做买卖赚钱。由于范蠡聪慧敏捷,理财有方,时隔不久便积累了巨额资产。齐国国君闻其贤名,欲请他当齐国的丞相。范蠡听到这个消息后,悄然隐退,并将家中财产尽数赠予亲戚朋友。

最后,范蠡来到山东定陶。范蠡认为定陶位于天下中心,交通便利,从而定居于此,自号陶朱公。因此,后人更多的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

范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而善于用长远的眼光去指导日常活动,处处比别人棋高一着。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环境控制,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会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把你的目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