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我们没有必要都花同样的时间与精力去对待。一般来说,事情可以分为4种:一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如马上要解决的紧急问题;二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一些计划与规划;三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某些必须要开的会议;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如一些不必要的杂事。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先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对上述的四种事情做了很好的比喻。有一个木桶,要往里面装下面的4种东西,它们分别是大块的石头、碎石、沙、水。如果让你装会先装什么呢?如果我们先往桶里装碎石的话,后面就装不下大的石块了。因此,我们要往桶里装这4种东西应该先往里面装大石块,然后是碎石,装满后还可以装沙,而最后还可以倒水充满整个桶。那么这里的4样物体分别代表了哪4种事情呢?大石块代表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碎石代表紧急而又重要的事情,沙代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水就代表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先做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呢?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些紧急又重要的事情不是我们必须马上要做的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些碎石都是从大石块那里来的。如果我们的年度计划制订后(这是重要但不紧急事情),然后抓紧时间提前完成所制订的计划,这样我们的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就会大量的减少。

因此,我们不要一味地被我们眼前紧急而又重要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我们要认清这些事情是为什么产生的。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计划不能按部就班地执行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制订好我们的工作计划,然后再按照计划去完成,这样的工作效果一定会好。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艾维·利说自己的公司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说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识,而是更多行动。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之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普一张空白纸,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重要的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这大约5分钟。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后来有人说,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查理斯·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

其实,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三国时候,有一个叫于禁的人,是魏国五良将之一。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两个猎人,一起去野外去打猎。这时,一只大雁向他们飞过来。

“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一个猎人拉开弓瞄准大雁说。

“鹅是煮着吃,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另一个猎人说。

“煮着吃”。

“烤着吃。”

两人争论不休,最后来了一个农夫,于是他们要农夫为他们评理。农夫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两人认为有理,决定将大雁射下来,但这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分轻重缓急,机会来临稍瞬即逝,如果我们过多地去追求一套完美的解决办法,或者力争达到统一认识,但等制定了一个完美方案或统一了认识后,这时,机会已经错过了。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从而有助于你达到目标。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最恰当的决定,最合理的安排,生命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