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会被机遇选中

有一个道理还是很实用的,“机会总是眷顾比别人多个心眼的人。”所谓比别人多个心眼,就是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做到别人没做到的。这种理念说起来容易,但到现实中,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人说,不就是要比别人多出来心眼就成吗?咱中国人在这方面还真不比外国人差,所以咱中国人成功的机会比外国人多。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心眼有好有坏,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所谓大,既有古人留下的权谋论著《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

不错,《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确实是“长心眼”的好帮手,但由于这些书籍的基点是权谋术,客观上既能帮助好心眼的人寻找成功的机会,同样也能怂恿坏心眼的人达到罪恶的目的。所以就心眼的远近与大小而言,《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还是有局限的。

时至今日,《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经过国人再三再四地解剖,它们已广泛地被套用在人际关系、商场战略等诸多领域,似乎是可以“放之四海”。但多个心眼去想,发现它们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人斗人、人算人、人整人的原始水平上,对发展、创新、变革,并没有起到真正有效地指导作用。也正由于此,国人中多数人更习惯于把心眼都放在玩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真正逢得天赐好时机,反而显得束手无策。

诸位想想,旧中国历史为什么发展很慢?几千年不变的封建体制是其一;其二就是我们自上而下地只会把心眼放在权谋上,至于长远的国策、民策、革新之策,有几多人长过心眼?没有此等心眼,何谈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西方没有《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之类助人长心眼的书籍,但西方国家为什么发展得比我们快?不是因为他们脑子比我们好使,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眼比我们开阔。

举个例子:在17世纪末,中西方均天下大乱,明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景山,几年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也上了断头台。同一个时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大国的君王以不同的形式走向死亡,可他们的死亡却给两个国度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查理一世的死亡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而崇祯的死亡却导致了中国最古老的权谋暴动又可耻地循环了一轮。

如果硬把这强拉成“历史的巧合”,那么上苍给中西方的变革机会是对等的,西方人因为多了把握机会的心眼而比中国走得更快更远;而中国的暴动者们虽然心里的“小九九”比西方人多,但只局限在玩弄权谋上,所以,除权谋以外更多的好机会,也只能白白地浪费掉。

试想,大家都把心眼放在人玩人、人算计人上,有多少人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该走的成功之路?

当然有。这种人,就是因为比多数人多了个别人想不到或根本不去想的心眼,而成功的机会,也往往特别眷顾这种具有与众不同的超常心眼的人。

什么叫超常的心眼呢?不以玩弄权谋为荣,只以超群求新为己任。我想这个大道理不要讲太多,只需一个例子足可说明:说的是有一家养鸟场,养了很多鹦鹉,老板让5个人每人分两只分别到鸟市去卖。到傍晚,其中的一个人两只鹦鹉卖了200元,其余4个人磨掉了牙,卖的钱还都不过百,几个人问前面那个人为什么能卖那么多钱,他说:“我告诉买主,这两只鹦鹉会4国语言,人家感觉我报的价值,就买了。”4个人纷纷点头,表示学会了一招。

第二天,5个人又分头去鸟市卖鹦鹉,在卖鹦鹉的过程中,那4个人开始动心眼:他的鹦鹉不是会说4国语言吗?咱就比他更能吹,能说5国语言,看他还牛不牛。结果傍晚回来时,那4个玩弄权谋的人卖的钱仍不过百,而那个人又卖了个比众人高的价钱,什么原因呢?他说:“今天我碰上的买主正在戒烟,我说这两只鹦鹉都会叫‘吸烟有害健康’,他就认了我卖的价钱。”

请诸位拿这个例子做镜子照一下,自己是前一个人,还是那后4个人呢?佛界有这么一句话:“当你有心把握一个好机会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句话,请诸位多个心眼好好斟酌,真的有用!

以上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归纳:

第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人心的距离,而最能改变这种距离的则是人的心眼。多一个心眼,也就多了一份改变这种距离的机会,也是为自己多增加一份成功的筹码。敢想别人不敢想或不曾想的,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第二,心眼来自对日常生活特殊性细节的捕捉。没有多一个心眼,就没有比别人多的信息,就没有深邃的洞察力,也就没有超凡的创造力。所谓优胜劣汰,“优”来自对一切可捕捉信息的洞察和创造。没有洞察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了发展。

第三,光有心眼还不够,还需要有灵动分析能力,没有灵动的分析能力,就不能获得真知灼见,更不会产生灼见。只有将实践与感知相结合,才可能获得真知,产生灼见。一切的机会均来自心眼的悟觉,一切的成功均来自对机会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