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柳成荫

方丈让小和尚去山下端一碗油回来,并一再强调,一定要端好,洒一点儿就揍他。小和尚回来的路上全神贯注,一直盯着碗里的油,生怕洒了一点点。由于小和尚过于紧张,结果就事与愿违,回到庙里就剩下小半碗油了,于是他受到了方丈的处罚。几天后,方丈又一次让小和尚下山,去完成和上次一模一样的任务,小和尚犯难了。这时候一个老和尚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你可以去,但是要把沿途的美景告诉我,我就帮助你渡过难关。小和尚将信将疑地走了。一路上,他谨记老和尚的话,仔细地观察路边的美景,回到庙里,小和尚喜出望外,因为他发现碗里居然还是满满的。

当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的时候,他的技艺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拿黄金做赌注的时候,他则往往大失水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目的颤抖”,当我们特别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者特别想做好某件事时,往往会因为太专注于目标,反倒得不到、做不好。也就是说,当我们特别专注于目标时,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瓦仑达几乎每一次表演都非常成功。但1978年他在波多利各首都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他的朋友道出了原因,因为那次有个重要的人物到场,他在赛前不断地告诫自己:“我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然而,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声中,他却没有获得成功。

听一个摄影师说过,以前最怕拍集体照,虽然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一再强调:注意,不要眨眼,“一、二、三”咔嚓,很多时候还是有人闭眼。后来他就改了方法:大家先闭眼,一、二、三,睁开。问题一下解决了。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杨绛之所以能在文学教育界成为精英与他父亲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

杨荫杭和杨绛父女是文教界的精英,杨荫杭有个偏见,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用功过度,会损害健康。他有一次对女儿说:“我教的女学生中,有的整天死读书,实际上是个低能儿。”杨绛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父亲从来也不责备她。上高中时,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很着急,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必急,到时候就自然懂了。”后来她真的会分辨四声了。

BIHANSHUIGENGZHONGYAODESHIXUANZE/ 183

每天晚上,父亲在她的窗前问她某几个字是几声,对于杨绛答对的,父亲很高兴;对于没有答对的,父亲也不批评她。这种无为而治式的循循善诱,反而使得女儿的学习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杨绛读高中时,社会活动很多,班里经常推举女同学到街头演讲。有的女生不乐意去,就推说家长不同意。有一次班里推举杨绛演讲,她回家时也希望父亲答应她不参加街头演讲,可是父亲却说:“你不乐意去,就直接说嘛。”鼓励女儿勇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杨绛考上东吴大学,学习一年后要分科时,老师希望她读理科,她自己因为各科学得都很平衡,没有特长,也拿不准主意。就问父亲该学什么?杨荫杭说:“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她遵照父亲的教导,选择了文科。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杨绛未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便是她成为作家的一个根本缘由。

“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给自己一个豁达的心胸,目的和信念就不会颤抖。多一分宽容就少一份计较,多一分沉稳就少一分浅薄,多一分执着就少一点儿浮躁。

静听潮起潮落,笑看日升日落,选择一颗坦然的心态,在目标面前做到镇定不惊不乍,这样便会栽出一村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