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

“我到底适合做什么?”不知有多少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维系生存,满腹牢骚地埋怨着,但不知道何去何从。虽然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杨振宁青年时喜爱物理,想成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他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的论文。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然而,在实验室工作近20个月的时间里,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没有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回答。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里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地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自己执迷且为之付出很多心血的梦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会让自己十分痛苦。但如果自己真的不适合持有这个梦时,要适时地选择放弃。朝着自己的长处发展,扬长避短,才能走得更成功。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们应当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才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样,才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如果我们陷入了“不可为而为之”的泥淖中还执迷下去,只会越陷越深越迷惘。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兑现。这也是我们必须兑现的,否则即便身价百万,也只能沦落成一个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