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修养,让影响力升值

修养是个人影响力的基础,所有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无一不体现着文明礼仪与修养的美德。我国古代修养较高的人不胜枚举。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悟,明朝的清官海瑞安贫乐道,公正严明。他们都是修养的典范。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地位、名誉、金钱,而是修养。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灯盏,是灵魂的美韵。与有修养的人谈话,如品香茗,如沐阳光,如坐春风。因为修养中蕴藏着美好而成功的人生,它高贵而典雅,清新而透明。它像有薄雾弥散的清晨那样令人遐思,又像静谧安逸的黄昏那样让人憧憬,不去认真体味,就难以感觉到它的浓郁和美好。

修养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修养是一股支配人生的强大动力,能助你在竞争中轻松取胜,能让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能让你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历史上,凡成大器者,除了智慧、才学、谋略和机遇之外,良好的个人修养不能不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诚然,任何时代也不乏怀才不遇者,他们或不修边幅,或桀骜不驯,或目光短浅,或浅尝辄止。我们不能将他们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学艺不精或者运气不佳,而忽略了个人修养对人生成败的决定作用。

人之成败不在于文化深浅,用功多少,智力高低,一半在自己的人生修养上。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使学历再高,学到的也只是“工具”,而非人生的真谛。“工具”有李逵之板斧,有姑娘之绣花针,但是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工具”永远也不会转化为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较高境界,有修养的人懂得,只有淡泊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只有清心内收之时,才会高瞻远瞩。修养者,修身养性,修心养正,修正错误邪佞,颐养正大光明。儒家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行总纲;道家以“性命双修,返璞归真”为修行准则;佛家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修行之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要修正身心,涵养性情,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不求超凡脱俗,但求无愧我心。因此,我们说,良好的修养有助于我们达到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我们,可曾静下心来,回过头去,认真沉思并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掌握了谋生手段,却不懂得生活的真谛;我们在不断地聚敛物质财富,却逐渐失去了自我价值;我们让年华付诸流水,却不

曾将真诚倾注其中;我们行驶的道路宽了,眼光却越来越狭隘了;我们学会了追赶时间,却没有学会耐心等待;我们可以征服外部空间,却难于走进内心世界;我们购买了很多,可从中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我们话语太多,真爱太少……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类似于这样的评价:“这个人修养高,有风度”“这个人有素质,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只有那些素质高、有修养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因此,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这样,自己的修养便得到了完善,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力量。

修养使一个人定力增加,修养使一个人道德提升,修养使一个人学问丰富,修养使一个人人格完善。有修养者光明磊落,胸怀坦**,正气凛然,与人为善,不与人争。修养助我们达到“得意泰然,失意坦然”的人生境界。唯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心田得到彻底的滋润。

当然,修养不会像蘑菇一样,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也不会像一首动人的歌曲,一夜之间可以唱红大江南北。修养要靠平日的积累,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根基,需要优良的品质作为载体,需要勤劳刻苦、威武不屈的精神作为后盾。所以,从现在起,马上修炼你的修养吧,让你的影响力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