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的智慧

找人寻求帮助时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而做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能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双方考虑不同,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适当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怀疑人和忌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抱太大希望而导致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恢复平静,心安理得,去除不必要的烦恼。

吴君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拜访,想顺便请求老同学帮点小忙。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这天对吴君的拜访,招待之时略显怠慢。

吴君心想会受到这位朋友的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他不冷不热的态度,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从其他人那里了解到,这是老同学应酬太多的缘故。于是他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老同学虽然仍是如往常般款待他,但还真为他办了不少实事。

对于无意的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社交场合中,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个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屋,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司机已经吃了饭,并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中做客。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这种主动谅解的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办事时被人拒绝是常事。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请求出现新的转机。退一步来说,不能立即使对方改变态度,也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心理印象,为以后的交涉打下一定的基础。

从心理上分析,人家拒绝你,是有不同类型的,现将主要类型和对策列举于下:

1.一般的拒绝

这是指对方虽然当时拒绝你,但那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们对你有一些想帮忙的愿望,但由于对你缺乏了解,尚未建立对你的良好印象,因此,疑虑重重,陷入了一个想帮又不想帮的矛盾心理状态。为尽快解脱这种矛盾的心理,对方有时就会表示暂时不帮忙。

这样的决定随意性大,改变也较容易。有效的办法是多接近他们,很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真实面目”,让对方充分和全面了解你,对方的疑虑消除了,你也就成功了。

2.固执的拒绝

这是指对方在拒绝前,对你有比较深入具体的了解,经过分析、对比、反复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或是因为人家认为帮你忙不值得;或是因为你的个性、品质使对方大失所望;或是由于对方的某种固执的偏见。

要改变执意拒绝者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必白费力气。假如你确认对方是由于固执的偏见而拒绝答应你时,则可以用真诚的行动去感动对方,使之改变偏见。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3.隐蔽的拒绝

这是指对方拒绝你的请求是出于某种心理需要,不愿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而用某些不真实的理由搪塞你。对方不愿说出真实心理的理由是复杂的,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你提出的要求太高,对方无法满足,但又羞于说出本人能力的不足;二是对方对你不放心,对你拿不准,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三是是否对你“特殊关照”,决策人意见不一致,觉得没必要把“内政”告诉你。

对于这种交涉对象,要尽可能弄清其拒绝的真正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求助方法,或解释说服,或降低自己的某些要求,或等待时机。

要分辨拒绝是属于哪种类型并不容易,需要有较强的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的能力,以及较准确的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又需要丰富的社会交往锻炼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