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欣赏是一种本能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无意间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写的小说《童年》所吸引。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给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开始写作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和赞美,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由此可见,赞美的威力是不可限量的。赞美需要智慧,需要一颗欣赏之心。

如果你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发现美,你的眼界必将大大拓展,你为人处世的境界也必将高人一等。

一位漆布纺织公司老板,年年都为员工举办旅游活动,有一年突然不办了,原因是每年他都花大笔的钱,却从来没有一个员工跟他说:“好开心,谢谢老板!”

一位母亲丢一大把稻草在晚餐桌上,全家错愕,她说:“我为全家做了几十年饭菜,老老小小从没给过一句肯定,岂不是跟给你们吃稻草一样吗?”不要以为家人之间不需要甜言蜜语,连爱心不求回报的妈妈都有渴望被肯定的一天。

赞美≠恭维

赞美也需要一颗真诚之心。赞美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赞美不等于阿谀奉承,不等于一味地说好话、说动听的话。

真诚的赞美可以使人如沐春风,可以使人不断完善;而虚情假意的赞美则往往令人生厌、大倒胃口。

传说包拯就任开封知府后,要选一名师爷,经过笔试,包拯从上千人中挑选了十个很有文才的人。第二个程序是面试,包拯把他们一个接一个叫进去,随口出题,当面回答。

包拯面试题目出得也很别致。前面九个一一进去后,包拯指着自己的脸问他们:“你看我长得怎么样?”那九个人抬头一看他的脸庞,吓了一跳:头和脸都黑得如烟熏火燎过一般,乍一看,简直就像是一只黑熊;两只眼睛大而圆,瞪起来,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们想:如果把他的模样如实讲出来,别说当师爷,说不定还会遭一顿打呢!不如循守常道,恭维一番,讨他喜欢。于是一个个恭维他“眼如明星,眉似弯月,面色白里透红,纯粹是清官相貌”,如此胡编瞎话,气得包拯将他们全部赶走了。

第十个应试者进来了,包拯也问相同的问题,那人对着包拯打量了一番,说道:“大人的容貌嘛……”“怎么样啊?”“脸如坛子,面色似锅底,不仅说不上俊美,实在该说是丑陋无比。特别是两眼一瞪,还有几分吓人呢!”包拯一听,故意把脸一沉,喝道:“放肆,你竟敢这样说起本官来了,难道就不怕本官怪罪于你吗?”那人答道:“大人您别生气,小人深信只有诚实的人才可靠,大人虽相貌丑陋,但心如明镜,忠君爱国,天下人皆知包青天的美名,难道大人没有见过白脸奸臣吗?”一席话说得包拯心中大喜,那人后来得到了包拯的信任与重用。

这个应试者之所以成为十个顶呱呱的才子中的幸运者,是因为他的赞美更加有远见,足见其洞察力不一般。通过对他人真诚的赞美,由缺点推到优点,最终成为赞美他人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