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

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了纠纷,邻居为了报复她,趁黑夜偷偷地放了一个花圈在她家的门前。

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震惊了。她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仇恨的可怕。是啊,多么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妇人在深思之后,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

于是,她拿着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黑夜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口。清晨邻居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她们和好如初。

冤冤相报何时了?宽容他人,除了不让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外,还处处显示着你的纯朴、你的坚实、你的大度、你的风采。那么,你将永远拥有好心情。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一些人为的紧张。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心存芥蒂,从而拥有一份潇洒。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越积越深,甚至不惜伤害彼此,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把微笑真诚地写在脸上,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当我们以平实真挚、清灵空洁的心去宽待别人时,心与心之间便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这样我们也会获得宽待,获得快乐。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都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就变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在社会上行走,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你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否则,你将会永远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至被打倒。

《百喻经》中有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心中总是很不快乐,因为他非常仇恨另外一个人,所以每天都以嗔怒的心,想尽办法欲置对方于死地。

为了一解心头之恨,他向巫师请教:“大师,怎样才能化解我的心头之恨?如果催符念咒可以损害仇恨的人,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学会它!”

巫师告诉他:“这个咒语会很灵,你想要伤害什么人,念着它你就可以伤到他;但是在伤害别人之前,首先伤到的是你自己。你还愿意学吗?”

尽管巫师这么说,一腔仇恨的他还是十分乐意,他说:“只要对方能受尽折磨,不管我受到什么报应都没有关系,大不了大家同归于尽!”

为了伤害别人,不惜先伤害自己,这是怎样的愚蠢?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仇恨天天在上演,随处可见这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自缚心结。仇恨就像债务一样,你恨别人时,就等于自己欠下了一笔债;如果心里的仇恨太多,活在这世上的你就永远不会再有快乐的一天。

“冤家宜解不宜结。”只有发自内心的慈悲,才能彻底解除冤结,这是脱离仇恨炼狱最有效的方法。

《把敌人变成人》一书中曾转述了1944年苏联妇女们对待德国战俘的场景。

这些妇女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她们的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在战争中被德军杀害了。

战争结束后押送德国战俘,苏联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找这些战俘报仇。然而,当一个老妇人把一块黑面包不好意思地塞到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得住的俘虏的衣袋里时,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叙述这个故事的叶夫图申科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人了……”

这句话道出了人类面对苦难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善良、最伟大的生命关怀与慈悲,这些已经让人们远远超越了仇恨的炼狱。

如果一个人心中时时怀着仇恨,这仇恨就会像海格里斯遇到的仇恨袋一样,一次次地扩大,一次次地膨胀,总有一天它会隐藏你内心的澄明,搅乱你步履的稳健。

退几步,是为了大踏步前进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翟方进而是赞扬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老子曾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

为了论证这个道理,老子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许多辐条集中到车毂,有了毂中间的空洞,才有车的作用;揉捏陶泥作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所给人的便利,完全靠着“无”起作用。

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当然,老子贬“有为”扬“无为”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或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动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

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建功立业的人,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