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弯道超车玩的花

同一时间,关于这次的怪物,也有人在安慰青萍公主。

是的,就是安慰,因为青萍公主是一个怕生的社恐人员,安慰她的人是青萍公主的母妃香妃。

这是一个身材玲珑,面目姣好的女人。从她的长相中,就可以看出女儿像谁。

不过青萍公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软弱。如果青萍公主是一个软弱的女子,从小到大都可以看见怪物的她也长不这么大,早被吓死了。

她只是不习惯与他人交流,不喜欢与人交流,事实上她的智商一点儿也不低。

所以,她很担心叶更一这个目前合得来,能让她装上一把朋友的处境,所以母妃一到,她就亮出了叶更一写的《聂小倩》。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

“他写的?”

香妃知道自己女儿喜欢读这些怪诞的书。想想女儿的性格,再想一想太监回报女儿最近在书馆遇到的一位士子,自然也就猜的出这怕是那士子写出交与女儿的作品。

这在大乾并不出奇,许多文人都爱向贵人投稿,以获得看重与资助。

青萍公主点头。

看到女儿点头,香妃的表情不由阴暗下来。

不管叶更一上辈子的时代对《聂小倩》有多推崇,但是在封建社会,写故事话本的皆是不入流的文学,不受主流文学承认的才能。

香妃,作为主流阶层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看不上这小小的《聂小倩》。

甚至她怀疑是这士子不知从何得知女儿的喜好,投其所好,接近自己女儿的手段。

她还真就猜对了。可就不是投其所好吗?

叶更一本身也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当然知道元曲、故事话本这些东西在古代不受重视。就是后世的四大名著,在八股文的时代,也是垃圾文学。

他明明知道,却还是这样抄,为的就是精准投喂。

从这角度说,香妃真就猜对了。

不过猜对的香妃并没有因此训斥女儿,反而愈发地温声细语:“看来是很不错的人。”

她知道,女儿到了这个年纪,训斥只会让女儿与自己愈发的不亲近,她只能曲线救国。

果然听到母亲对自己朋友的评价,青萍公主的眼睛弯了,是得知父母认可开心的笑。

这让香妃心中更是愤怒。

她只有两个女儿,她还指着这两个女儿与娘家联姻,好维持自己家族在大乾的地位与权势。

可这是哪里来的乡下野小子竟敢打我女儿的主意。

心中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自己对不起乖觉叫自己姑妈的两个表外甥。

她的手伸向《聂小倩》:“这故事本子为娘从未听过,借为娘看几日。”

什么“看几日”?

真到她手,出门就销毁。让女儿再看不见这野男人对女儿的勾引。

但,同样一支葱白如玉的手挡住了香妃的手。

香妃很生气,强忍发问:“怎么?舍不得?”

青萍公主没有解释,她行动。

当场便抄了一份。然后把抄的给了母妃。原文小心的收回到身上新换上的香囊之中。

这操作把香妃干懵了。她是要女儿的抄文吗?不,她是想毁了野男人的小纸条。

可女儿的行为让她计划落空了,她只能是拿走抄文了事。

训斥是万万不能训斥的。

这女儿从小便胆小。

怕生还可以嫁人,还可以为她娘家谋福利。可万一吓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她就更对不起娘家的外甥了。

当然,她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出了青萍寝宫,便直奔御书房,她要向陛下告御状。

而这时候八位审卷翰林正在向皇帝进言。

进言的对象自然是叶更一。

是,他们是改了叶更一的评分,但是原身的水平真心不咋的,那做出卷子也不应该取中。

但是叶更一又是一位养出了七窍玲珑心的士子,总不能不取。

所以这事就报到了皇帝这儿。

不仅仅是一个举人试,还因为五百年大乾出了一个杨秀已经够丢人的了,现在又出了一个叶更一,以后还会不会再出个更二?更三?

他们不知道,但这事必须让皇帝知道。

对于自己治下出了一个不愿为朝廷效命的人,天启帝本来便够不高兴的了,这时候香妃又来告上这么一状。

这可真是火上浇油!

不是天启帝多疼这个女儿。

相反,由于这女儿从小便嚷嚷宫中有怪物,丢皇家脸面的二女儿,皇帝并不亲近。

可不亲近归不亲近,这毕竟是朕的女儿。

你丫不想为朕出力,却勾搭朕的女儿?

“这就是你们说的有才华的士子!”天启帝大怒,丢出那篇《聂小倩》。

皇帝为什么发怒,他们不懂。怎么就香妃求见,皇帝见了香妃后,就如此的生气。

当他们看到那《聂小倩》,懂了。

故事本子,下九流的玩意儿。只流传娼馆之间的文章竟然拿与公主看,该批判!

“这士子太过了!”

“是啊!是啊!”

一个个声讨叶更一。

尽管如此,他们八个还是颇紧张,身体坐得绷直。其中一个胖子,甚至擦了擦脑门的汗。

因为,他们八个本以为这士子也就是受杨秀的影响,不敢做官罢了,又哪里想得到,他玩得这么花,竟然弯道了公主面前。

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样的故事本子如果在娼馆流传,那是文人的雅事。

但这个雅也是有阶层限制的。向下,再不入流的文字也叫“雅”,是对下层人民的恩赐。

可向上,主流文化是不会承认的,更何况你还拿到了公主的面前。

他们在皇家努力了五百年,教导皇家什么叫“礼”,什么叫“主流文化”。

啪--你丫的竟然把这等逗弄娼馆的九流文字弄进皇家?

你想干什么?

这会儿,他们真的是义愤填膺,愤愤不平的很。

但做这事的人是位士子,也就是他们儒学的人,这事已做了,屁股还得他们擦。

“陛下,兴许这本就是他亲身经历?”

先是一人猜测。然后愈发肯定。

对!就是这样。

故事话本不入流,可若是个人自传那可就不一样了。

《传》那是史记体裁,妥妥的主流文字。

“卿等是说他就是文中的宁采臣?”皇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