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的语言来自亲和的品德

人类发明了语言,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工具和思维要素。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里,语言是最为丰富、最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但当今不少人在语言表达时不注意选择语言,不注意语言的贴切和亲和。

例如,有个陌生人走进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的人就要问他:“有事吗?”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错,但总让人感觉有点冷漠,有点拒人于门外的意思。既然来办公室,当然是有事的啊,可这一问,让来者觉得自己不太受欢迎,难免有点尴尬。

语言的范畴非常广泛。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可以在语言上得到体现。

亲和的语言来自亲和的品德,美丽的语言来自美丽的心灵。同样是一个陌生人贸然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的人如果说:“先生(小姐),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或者说:“你需要帮忙吗?”这么亲和的问话,一下子把双方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来者感受到被人欢迎,自然也就不会尴尬、窘迫。

亲和力,词典里是这么解释的: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谈话时语言表达的亲和力,也是你人格魅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成千上万个,也许是成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演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听者头脑里回响起来。”这段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已经五十五岁的李老师在一所中学教书,最近刚接管了一个新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但对宿舍、教室的卫生却不够重视。

一次晚自习,李老师来到班上,由于她刚洗过脸,并抹了一些护肤品,一进门便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进教室。前排的女生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李老师多大年纪啦?还搽得香喷喷的。”李老师一听,接过话茬:“老师芳龄五十五啦!你们不要觉得我一脸的双眼皮(皱纹),就是老太太了,我还挺爱美的呢!这不,晚上洗完脸,我还要抹护肤霜呢。”话一出口,学生们都笑了。于是李老师趁热打铁,把话题从爱美之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顺势转移到环境之美对学习、生活及精神面貌的影响上来,把学生们说得点头称是。

从此以后,教室里、宿舍里乱抛纸屑、果壳的人少了,值日同学对值日工作也比以前更重视了。

李老师针对学生不重视环境卫生的情况,并没有一味地去批评,而是巧用语言的“移用”技巧把年龄说成“芳龄”,一下子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觉得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很可亲。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谈话时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使语言有亲和力,让谈话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往往能起到“话”半功倍的效果。

刘非是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次研讨会上,他做了有关小说创作方面的专题发言。发言的当晚,他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就来到代表入住的地方。他看到一间客房内聚集了许多人,门开着,但门上却贴有“请勿骚扰”字样的纸条。

他一进门,便笑着对大家说:“各位,我来骚扰大家了!”大家一看是刘非先生,马上站起来说:“欢迎骚扰!欢迎骚扰!”当时,整个房间的气氛一下子就轻松、热烈起来。互致问候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小说创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收获颇丰。

刘非简单的一句话,在玩笑间消除了与代表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与大家的关系更加密切,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代表们又怎会不畅所欲言呢?

在与人交谈中,语言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谈话的效果,也是测量你说话水平的一个标尺。

一个秃头的人,当别人称他“理发不用钱,洗头不用汤”时,他当场就变了脸,使一个原本比较轻松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一位演讲教授,同样也是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着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同样是秃头,同样是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戏谑,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对待,其间的缘故就是发挥了语言的亲和力,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看到听众不到一半,他显然很失望也很难堪,可当他走向舞台时却说:“福林特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整个大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波奇也以短短一句话化解了当时尴蚧的场面。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我们在看影视、戏剧等节目时,之所以能被里面的言语和情节所感动,多是因为亲和力、诚恳。如果没有亲和力,胡编乱造,就不能引人入胜。连烧香拜佛也讲究“心诚则灵”,因为人都有基本的分辨能力,花言巧语的虚情假意只能欺骗少数人,多数人是不会上当的。如果遇到不太厚道的人,反会弄得非常尴尬。诸葛亮哭周瑜时,就是发挥了语言的亲和力,用诚恳的语言感动了东吴上下,化解了两家恩怨,巩固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统一阵线。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两家是既联合又斗争的一对盟友。在联合抗曹获得一定的胜利后,两家为了荆州的问题起了分歧。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结果使周瑜一命呜呼,东吴上下对诸葛亮是恨之入骨,决心要杀死诸葛亮替周瑜报仇,孙刘两家的联盟也因此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不使两家分裂并结下仇恨,诸葛亮亲自到柴桑为周瑜吊孝。刘备一方的君臣则坚决劝阻,认为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东吴杀害,结果将会是有去无回。

诸葛亮分析后认为,周瑜死后,鲁肃就会执掌东吴的大权,而鲁肃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不会做出什么鲁莽的事情;东吴要在江东立足扎稳根基,也必须联合刘备。孙权、鲁肃都不会拿大局开玩笑,同时也需要通过这次吊孝化解双方的恩怨。加上由赵子龙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随身保护,即使出现点意外,也是有惊无险的。诸葛亮说服众人,过江去了东吴。到达柴桑后,鲁肃果然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诸葛亮到了灵堂,读完祭文就伏地痛哭,情真意切,痛哭不止。

他一口一个“周都督”,一嘴一个“周贤弟”,一边诉说两人联合抗曹的策略,一边长叹周瑜死后没有了共同谋划之人,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周瑜是他诸葛亮唯一的知音。人们对周瑜是否是诸葛亮气死的都产生了疑问,甚至认为周瑜之死是他自己心胸狭小造成的。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那就是因为他发挥了语言的亲和力的作用,令在场的人都十分感动,就连周瑜的夫人小乔也动摇了对诸葛亮怨恨的看法。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人,是那些说话有亲和力的人,而不是那些性情狂暴、孤僻、自大的人,这种人非但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而且会彻底毁掉自己。诸葛亮和周瑜的不同结果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谈话时,语言要有亲和力,言谈举止要流露出真情实感,要热情洋溢、情真意切、话贵情真。发挥语言的亲和力,使彼此产生亲近的欲望,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