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要适合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运用幽默时,都是以自己为物主身份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要想在彼此交流的情况下,使幽默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意识外,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也就是说,说话要得体,幽默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该说的那份话。如以下级的身份向上级汇报思想工作,当持敬重的态度,需要注意措辞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礼节性,而此时使用幽默,很容易“走火”。与同辈亲友交谈,则以亲切、自然为宜,不宜过于“一本正经”,否则便有疏远之感,此时不使用幽默,反让人感到呆板,做人“死性”。幽默运用不得体,不注意身份,听的人总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容易引起反感,这肯定达不到幽默的目的,甚至事与愿违。

其次,幽默时要注意自己的多重身份,针对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表达与自身思想情感相符合。

常言说,“言为心声”,鲁迅先生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一个人用什么身份说话,很容易反映他的思想境界,处世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如何把握好交谈双方特定的关系而作语言的修饰调整,以更好地传情达意,这正是提高说话水平要研究的课题。如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在长沙做嘉宾主持“情系三湘”的赈灾义演节目串联时,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给‘娘屋里’(自己家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妹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这样的话不无失体之嫌。若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而这是在义演的严肃场合,说的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委打分问题,如此偏重于“情感”而疏于“理智”的幽默,人们不禁会问:她作为评委,其公正何在?看似在用家乡话来幽默一番,但那是在向全国播放的卫星电视节目,其他省的观众该如何想?

再次,话虽是说给听众听的,但话说得好不好,能否为听众所接受,还要看发言人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并且这个人的心情则是和他的思想、处境分不开的。这种不同处境下的不同心境,同样会在日常的表达中自然流露,显示出说话者的本色身份。

所以,幽默时要选择与当时的处境和受众心情相协调的说话形式加以运用。例如某高校一位姓严的古汉语教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时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一日,当他走进课堂,见黑板上赫然写着“严可畏”三字。该老师不愠不怒,只见他停下来,对学生朗声说道:“真正可畏的是你们!”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严老师接着说:“不是吗?后生可畏嘛!为了让你们这些后生真的可畏,超过我们这些老朽,我这严老师怎可名不副实呀!”(掌声笑声)由“严可畏”三字严老师准确地捕捉到学生们因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而生发的“积怨”与“不满”,先是冷静地予以宽容,进而曲解“可畏”二字,并且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地表达出必须“严”的道理,以及要继续“严”下去的决心,既宽容有度,又严格适中,其说话形式的选择与处境、心情表达之得体,令人击节赞叹,真个是“言为心声,语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