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具等物品不愿借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多疑,缺乏果断性。孩子在交往中不懂得分享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呢?专家分析如下: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这是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特征的正常表现。

(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3)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

(4)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或者是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

(5)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小气的行为。

(6)缺乏安全感或爱的需求不满足:如父母的一方很少接触孩子或长期不在家等因素,会造成孩子过度占有自己或别人的东西来填补,还有一些孩子则是用偷窃、说谎等行为来表现。

知道以上这些原因之后,只要对症下药,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一步一步协助孩子调适,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长纠正孩子小气、不会分享的毛病应采取的方式

1.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在物质比较丰裕的今天,这点不难办到。因自我为中心的前提是匮乏,所以你给了他满足,他在获得安全感后,自私的想法就会淡化。比如如果他只有一颗糖果,他当然不会喜欢把它分给别人;但是如果他有很多的糖果,他就会留出自己的部分,乐意让别人去分享剩下的部分。当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逐步减少他自己的分量甚至完全共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张妈妈经常在放学接儿子的时候,给儿子带很多小吃,要他分给小朋友们。开始儿子不肯,妈妈告诉他家里还有很多很多,他才放心了。看到朋友们拿到东西的喜悦,孩子慢慢开始变得热心了,后来,主动给每个小朋友分发。

2.家长对孩子应该加以积极正确的教育和诱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

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一些东西,尝试一下“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告诉孩子,吃珍贵东西的时候,要把它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吃,一份留给爸爸,一分留给妈妈,等爸爸妈妈回家就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不要一个人独自偷着吃。如果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那么要把好吃的东西分成同等的几份,让每人都有一份。

3.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比如,在饭桌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味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有位母亲是这样教育孩子与人分享的:

周末,妈妈带小小去公园游玩。小小又累又渴,要求坐在路边的凳子上喝点东西。

妈妈给小小拿出了一袋饼干和牛奶,这时,妈妈看见一个小女孩也坐在旁边,正看着小小吃饼干。妈妈知道小女孩也饿了,也许和她一起来的大人去给她买吃的东西了。

妈妈对小小说:“儿子,给小妹妹吃点饼干,好吗?”

“不,我要自己吃!”小小显然有点不乐意了。

妈妈耐心地引导小小:“宝贝,如果妈妈有事不在这儿,这位小妹妹有饼干吃,你想不想吃呢?”

“想吃。”小小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就对了,现在你拿一些饼干给小妹妹吃,下次妈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小妹妹也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你吃的。”

小小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小妹妹,终于把自己的饼干送到了小妹妹的跟前。

大多数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但他却希望能够分享到他人的东西。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4.家长可以让孩子多结识大方的同龄朋友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与其说大人的榜样是很重要的,那么同龄人的带领就会更加切实可行,孩子会下意识地向同龄人学习和比较。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大都是大方不计较的好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太差。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5.让孩子之间互通有无

有一个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分享,是这么做的:

只要给孩子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画片或者图书,这位家长都鼓励孩子带到学校去,并且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换自己的玩具、画片或者图书。妈妈教育她的孩子说:“只要你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玩,那么,别人也会把好玩的玩具送给你玩,这样你们都会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可以玩,也有很多的图书和画片可以看。”

慢慢地,这个孩子尝到了分享的甜头,以后,不用妈妈提醒,他都会把新买的玩具带到学校,跟其他小朋友分享。

6.别让孩子做“分享”的游戏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见到这样的一幕:

小宝贝正吃着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奶奶假意试探说:“乖乖,给奶奶吃点。”小宝贝乖巧地跑到奶奶跟前,拿着饼干入奶奶嘴里送,奶奶假装咬了一口,说:“乖乖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孩子一看,自己的东西不但没有被奶奶吃掉,还得到表扬,心里喜滋滋。接下来,为了测试孩子是否真的“大方”,爷爷、姑姑、爸爸、妈妈都会如此训练一般。而孩子每次都很大方地配合大人们的“表扬。”他料定,大人是不会真吃自己东西的。

因为知道独享是自己的专权,孩子从小就不懂得有东西应该跟大人一起分享,从小就有了自私的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家长请不要跟孩子玩“假吃真表扬”的游戏。

家长的育子原则

(1)家长在以身作则时,要拿捏适当,不可以对别人的孩子很大方,对自己的孩子很苛刻,这样的身教是有问题的,会导致孩子逆反的心理。

(2)父母不能强迫孩子“分享”。经常有家长强行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给其他小朋友玩,结果使孩子伤心、家长尴尬。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强迫,只能提醒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玩,或提议交换玩具,让他们自愿接受“分享”,否则,孩子不但无法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反而敌视“分享”。

(3)孩子天性好奇,看到别人手中的玩具,就想摸一摸。这时候,家长要抓住这个教孩子学习“分享”的好时机。告诉孩子:“在拿别人的东西前,必须征得主人的同意,得到允许后,就可以一起玩了。”也可以建议他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等玩过之后,再换回各自的玩具。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分享是互相的。

(4)当孩子小气时,妈妈不能责备,要抓住时机表扬和鼓励孩子值得赞扬的行为。比如,如果孩子一旦把自己好吃的东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时,妈妈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行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奖赏孩子一个吻、一个拥抱或者一朵小红花,让孩子知道并记住与人分享的快乐。

(5)当孩子小气时,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妈妈在孩子小气时,当着众人的面责备他、否认他,只会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抱得更紧、更小气,妈妈的责备只会适得其反。

教子加油站

教孩子学会分享,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大小孩子的教养技巧是不同的。

对于较小的孩子,若要培育懂得分享的孩子,除了父母适当的以身作则之外,还要适当的处理幼儿期的任性行为,满足孩子对安全感和被爱、被肯定的需求。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要积极的建立同理心,也可通过小孩子之间的成长活动和适当的团体活动、公益活动,来增进孩子学习人际相处的机会和互助分享的技巧,改善孩子过度自私、自我的行为,培养“懂得分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