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在自己有了成就,有了荣誉时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看到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时,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是冷言冷语、挖苦、讽刺。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受欢迎的孩子总是“懂得合作、有领导艺术、少攻击性、会双向交往”的孩子,其核心的交往理念就是“我行,你也行”,同伴与这样的孩子在一起,感到开心、受尊重、受鼓舞,并会主动地给以配合。那些过多攻击性、好争论、满足于自我欣赏的孩子则常常遭到同伴拒绝,而反过来,这些孩子会因为遭到拒绝而表现出更多的破坏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那么恶性循环只能使这些孩子的同伴关系更加不良,甚至促使他们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特质。而造成孩子这种心态的根源还是家庭教育。

(1)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做人”教育。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家长看到自家的孩子考试考好了,喜笑颜开;考得不好了,怒目相对。这导致孩子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于他人的“成绩”嗤之以鼻。

(2)家长心胸不够开阔,过于宠溺孩子,孩子有一点点小成绩就夸个不停,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出色,常常做出一副瞧不起的样子:“我家的孩子也会这样!”家长对于他人的苛刻导致孩子不懂得欣赏他人,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从而恃才傲物。

(3)另一种极端,家长过分追求完美,总对孩子表示不满。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必然只学会挑剔,而学不会欣赏。

(4)孩子的嫉妒心理。出于自尊的需要,许多孩子都有嫉妒他人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正常,但因嫉妒导致不会欣赏,必然令孩子失去进步的机会,导致平庸。

作为家长,首先要意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长处,包容他人的短处,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有人缘。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欣赏他人的意识

1.孩子在挑剔他人的缺点时,父母一定要介入扭转

孩子的认知有限,看人识事往往很片面,父母听到孩子挑剔他人缺点的话语时,一定要介入指导。比如,“那个总是希望领舞领操的小朋友,是不是不怕辛苦,一遍又一遍地在练习?”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教育孩子去观察小伙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对方有哪些优点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可以向他学到些什么,不要老盯着别人的缺点看。

2.尝试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缺点

父母先尝试着讲出自己的缺点,告诉孩子这样的讨论就像一面镜子,会反映出更真实的自己,但不会招致任何打击和贬斥。这样做的目的,能让孩子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会使孩子意识到虽然他人有缺点,但还是赢得了友谊,换位思考一下,他的小伙伴有一点点小毛病,就被他“全盘否定”,这是不公平的。

3.尝试让孩子说出家人的优点

欣赏他人首先从欣赏周围的亲人开始。父母应首先检讨自己,在家庭成员的相处过程中是否总喜欢挑剔。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对亲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养成对自己宽容,对他人吹毛求疵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用“放大镜”审视亲人的优点,以宽容、诙谐的心态去看待亲人的弱点,强化对彼此的欣赏态度,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一步一步养成“多多欣赏他人”,并从中获得乐趣的习惯。

4.让孩子克服嫉妒的心理

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心理不可取,它不但妨碍自己进步,还影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不快乐。真正聪明的人,会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取得进步,还因为懂得欣赏,更受他人喜爱。

家长不能说的

(1)“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邻居家的胖胖这次就考得比你好。你到底是怎么念书的?”于是,孩子就开始狡辩:“他好什么好?还不都是抄来的。”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孩子不得不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学会欣赏的。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分析自己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能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2)“他有什么好的?你比他更好!”有些家长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自信,于是出此下策,用“他不如你”来鼓励孩子。事实上,这样的话非但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还因此变得更加自卑,他都不如我了,为什么我还做得这么差?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他确实不错,你坚持努力,一定可以跟他一样的。

(3)“你怎么什么都不行呢?生你这样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是做了什么孽了!”这样的话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还伤了孩子的心。如果孩子因此变得逆反,抢白你:“那你为什么不去生个什么都行的孩子呢?”作为家长,你该怎么回答?

教子加油站

(1)让孩子学会自我欣赏,经常看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内在强大起来,逐渐建立起自我评价的机制。那些老要和他人“争抢”,老在意他人评价的孩子,其实是内在缺乏自我评价,缺乏自我欣赏的表现。

(2)让孩子学着对他人说欣赏的话,比如:你今天的裙子真漂亮,你今天的演讲真出色,你跑得真快……当然,要说真诚的话,说想说的话,而不是刻意的恭维。

(3)让孩子懂得感谢他人对自己的配合或者帮助。要让孩子知道,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有人同意他的意见,或者配合他一定要表示感谢。要懂得:并非他人不行,而是他人能够“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