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不较真是抵挡不良心态的雄关

别为了面子而活受罪

有个笑话很有趣味。

有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搜寻之后,没有发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晦气,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得不巧,请您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这个书生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

比如,张三的儿子结婚,张三非要大操大办,一定要办得排场,在全村数第一。结果呢,儿子的婚事办完后,他不仅把十几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这里,“死要面子”和“活受罪”的都是张三自己,有点自作自受的味道。

撒谎者自古有之,其花样无奇不有。但在同一时期说同一谎言者多达好几百万,恐怕查遍史书也难找到类似记载。

据意大利志愿心理学家协会“帮帮我”的统计,2003年有300万意大利人向亲友谎称外出度假,而实际上却隐藏在家中。他们在冰箱里塞满食品饮料,适当调节空调的温度,打开电话录音,放下百叶窗……仿佛真的去度假了。

这些撒谎人由于手头拮据或其他原因,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欢度美好假日。可又出于面子,不愿在他人面前示弱,就采取了这种荒唐的做法。

“帮帮我”协会援引一家统计机构夏初进行的调查说,19%的意大利人(约1100万人)在家度夏。他们当中的5%~6%采取“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他们宣布将赴遥远的异邦体味神秘的异国情调,煞有介事地与熟人告别,一本正经地把约会推迟到9月份,甚至把花木搬到邻居家请他们照料,把汽车存到收费车库。此外,24%的撒谎者还购买日光浴灯和防晒油,13%的人通过因特网买纪念品,7%的人特意进行体操集训,让肌肉发达。他们为自己“度假归来”做了细致的规划。为了对佯称要去的地方了如指掌,对当地的商店餐厅非常熟悉,他们阅读大量材料,还编造一些“亲身经历”的趣闻逸事,并向亲友寄送明信片,让收件人好不羡慕。

然而,要想充胖子就得以打肿脸为代价。离群索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乏味就是那些假称去天涯海角度假的人为换取“羡慕目光”所付出的牺牲。这时,电视和广播成了撒谎者们打发时日的救命稻草。那些“自我禁闭”者大都患上了“电视瘾”:他们中的80%甚至每天看10小时电视。广播的收听率在这个时期也陡然上升,来自度假地的消息成了他们倍加关注的焦点,免得归来时有人问起,万一不知,岂不露了马脚?

有一种死要面子,实际上却不要脸的人。《孟子》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这个齐国人很爱面子,经常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在外面跟大人物来往。他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大老婆问他:“你跟什么人喝酒?”他扬扬得意地回答:“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官人!”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而后回来;问他同一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了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大老婆便偷偷跟随在丈夫后面,走了很久,全城几乎走遍了,也没发现一个什么显贵的人物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外的墓地,看见丈夫走向一些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此处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去乞讨。他吃饱喝醉的办法于是真相大白。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情况告诉小老婆,悲痛地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欺骗我们,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两人便在家里一起哭起来,咒骂着自己的丈夫。但丈夫还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又向这两个女人摆起威风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够不要面子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大丈夫的面子呢?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在妻儿面前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的样子吗?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在众人面前喝酒赌博、狂言乱语的样子吗?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大丈夫连一点小事也觉得丢了面子,如果在妻儿面前也要做个赢的样子才觉得是挽回了面子,那还是大丈夫吗?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的写照。

要了面子,就丢了里子。面子是表面的,是虚浮的,要面子是虚荣心的表现。里子是深层的,是实在的,是实力的表现。面子华而不实,里子表里如一。外看一朵花,内心一团糟。这是徒有外表美的绣花枕头。外看一团糟,内心一朵花。虽然没有外表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理解和尊重。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那么这个躯壳还有什么用?一个人有灵魂的话,还需要这个躯壳干什么。

最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有的野兽如人般死要面子。

动物行为学家珍尼·古德尔在丛林中发现了一只死要面子的非洲黑猩猩。有一次,她发现这只好炫耀自己的雄性黑猩猩,在一只黑猩猩首领面前的树上**秋千,卖弄自己的本领。谁知,树枝断了,这只雄性黑猩猩重重地摔了下来。它显得很窘,偷偷地看了看首领的表情,发现首领并未注意它。它紧张的表情一下松弛了下来,一个翻身爬起来,上了另一棵树,怡然自得地吃起东西来。

想一想,这与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是不是有点像?